耐心倾听,理解感受
先给孩子创造轻松氛围,让他们毫无顾虑地倾诉。周末安排一次轻松的户外野餐,在惬意环境中,引导孩子说出不想上学的缘由。若孩子因学习压力大,哭诉作业太多、考试频繁,家长要给予充分理解,表达对他们辛苦的心疼。
针对原因,解决问题
1.学习压力: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将学习任务细化。如每天放学先完成简单作业,休息15分钟后,再攻克难题。还可联系老师,寻求适合孩子的学习建议,像数学不好,老师可推荐针对性练习资料。
2.人际关系:若因和同学闹矛盾不想上学,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教会孩子主动沟通,如写纸条表达想法,化解误会。若遭遇校园霸凌,家长需及时与学校沟通,保护孩子安全。
3.缺乏兴趣:挖掘学科有趣之处,讲历史故事激发对历史学科兴趣。也可鼓励孩子参加社团活动,像喜欢绘画就参加美术社团,在活动中找到乐趣,提升对学校的好感。
强调意义,树立目标
和孩子谈谈学习对未来的重要性,分享身边成功人士因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引导孩子树立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如本学期成绩进步5名,长期如考上理想高中。让孩子明白上学是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
给予鼓励,增强自信
日常多留意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孩子主动完成作业,夸赞其自律。当孩子攻克难题,肯定其努力与智慧。通过不断鼓励,增强孩子自信心,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愿意回到学校。
(一)学业压力的重担
初中阶段,课程相较于小学有了质的飞跃。科目大幅增加,难度也显著提升,数学从简单的四则运算进阶到函数、几何证明,英语的语法和词汇量要求陡然增高,大量新知识如潮水般涌来,孩子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理解与掌握。
与此同时,作业量也随之增多,每天要完成多门学科的作业,常常写到深夜。频繁的考试更是让孩子神经紧绷,每次成绩公布后的排名压力如影随形。
长期处于这种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下,孩子极易产生疲惫感和挫败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青春期的迷茫与叛逆
初中时期,孩子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渴望独立,追求自由,对家长和老师的管束不再言听计从。当家长和老师仍以对待小孩子的方式要求他们时,冲突便一触即发。
家长过度干涉孩子的课余生活,限制其与朋友的交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将这种情绪延伸到学习上。
此外,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一次同学间的小矛盾、老师的一句批评,都可能让他们陷入低落情绪,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开始厌学。
(三)外界环境的影响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学习态度有着深远影响。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环境,无法安心学习。还有些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看重分数,一旦成绩不理想,就严厉斥责,使得孩子对学习充满恐惧,进而厌学。
相反,部分家长溺爱孩子,事事包办,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在学习上也缺乏主动性。
学校里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同样重要。若师生关系不融洽,老师缺乏耐心和关爱,经常批评指责,孩子就会抵触老师,进而不喜欢该老师所教的科目。
在同学关系方面,若班级存在不良竞争、孤立同学等现象,孩子也会对学校产生厌恶感,失去上学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