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在上新课的时候,对即将接触到的知识完全陌生、一窍不通的,因此听课完全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的状态。
我们知道,学生的精力要一直保持高度集中是非常疲劳且困难的,一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学生难免都会有松懈的时候,如果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东西,那么哪怕几秒钟的时间,都可能让学生无法追上老师的思路,以至于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
2、课后复习,更容易考出好成绩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的时候感觉自己什么都听明白了,学懂了,可是一到考试做题的时候,就感觉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其实这就是遗忘规律在“作祟”,课堂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就会出现遗忘的现象。
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之所以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牢牢掌握住,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记忆力比别人更好,或者比别人更聪明,而是他们懂得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复习,让这些知识一遍遍刻印在脑海中,直至不再遗忘。
首先,要学会听课:
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
其次,要学会记忆:
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2、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