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真“听”的习惯。
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2、积极“想”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随着年龄的升高,思考问题时应逐步渗透联想、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3、仔细“审”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学会抓住字眼,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旁注、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性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建议教师们经常进行“一字之差义差万”的专项训练,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4、独立“做”的习惯。
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盲从优生看法,不受他人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他人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书写工整完成,并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错就改。
与老师保持和谐的关系,上课认真听讲
带领初三复习的老师都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数学老师也是,他们熟知各种题型和考点,所以上课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很重要,和老师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遇到不懂的题目要敢于去向老师提问,老师会很乐意回答你的。
对最基本的定理和公式的准确理解
注意,是“准确”和“理解”。所以,这时最合适的工具就是课本了。记定理和公式时,可以把它们的推导过程看明白,理解了推导过程,才知道公式是怎么来的,然后做一道公式下的例题,将公式运用到题目中去,而不是死记硬背。
用好错题本
错题本不是浪费时间的一项没用的工程,用好错题本,你会收获很多。
错题的分类包括曾经做错的题目和曾经不会做的题目。在这些题目旁边或是本子背面看不到的地方把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注意的事项简单的记下来。再留一个空白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再把错题做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