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为何利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而不用“斐林试剂”? 这是因为如果选用斐林试剂,反应时需要水浴加热来验证实验结果,那么可能置于不同温度的条件下都会有部分淀粉被水解生成还原糖,结果与置于适宜温度条件的试管中一...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为何利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而不用“斐林试剂”?
这是因为如果选用斐林试剂,反应时需要水浴加热来验证实验结果,那么可能置于不同温度的条件下都会有部分淀粉被水解生成还原糖,结果与置于适宜温度条件的试管中一样都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的现象,从而不能达到检测实验结果的目的。
这个解释中的“反应时需要水浴加热来验证实验结果,那么可能置于不同温度的条件下都会有部分淀粉被水解生成还原糖,结果与置于适宜温度条件的试管中一样都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的现象”这句话怎么理解?
是水浴过程温度达到最适温度,还是在控制的各个温度本身就有淀粉水解成还原性糖?要是前一种情况,为什么说是“都会有部分淀粉被水解生成还原糖”,不应该是低温的才能有还原糖生成么,高温酶已经失活,降低了温度,酶也不再具有活性了。
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以及高效率的催化能力,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到目前为止,在自然界中发现的酶大约有3000种,它们催化的化学反应也有3000种左右。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protein)或RNA(Ribonucleic Acid),因此它也具有一级、二级、三级,乃至四级结构。按其分子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仅含有蛋白质的称为单纯酶;结合酶则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
例如,大多数水解酶单纯由蛋白质组成;黄素单核苷酸酶则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结合酶中的酶蛋白为蛋白质部分,辅助因子为非蛋白质部分,只有两者结合成全酶才具有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