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网福建中考地区

请选择

    返回
    初三网 > 福建中考 > 福建中考试题 > 福建语文试题 > 正文

    2023厦冂五缘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董玉莹

    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1至7页,第二部分7至8页。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余各题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阅读题(63分)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实用文,完成1-3题。(10分)

    【材料一】

    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非常关心的两件大事。目前,大部分国家的电力生产以利用矿物燃料的火力发电为主。但是,用这种方式发电,效率很低,大量的热能被浪费掉,并且还带来严重的硫污染和热污染。于是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微型发电机等供电。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有删改)

    【材料二】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有改动)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说说“人体生物能发电”和“细菌发电”有哪些优势? (至少答四点) (4分)

    2.材料一中加点的“一些”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3分)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

    3.材料二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分)

    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 ,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15分)

    长在地边的玉米

    侯宏博

    ①我家有一块田地,与大路为邻。每年夏天,播种了玉米,路边的那一行常因过往行人的踩踏,总是出苗最晚,好不容易长上来几片弱弱的叶子,又被贪嘴的牛羊吃得稀里哗啦,侥幸存活下来的,到了秋天结出的玉米棒子只有鸡蛋那么大。偶尔有几株身强体壮的,结出了大棒子,还未成熟就被行人顺手牵羊掰走了,只留下光秃秃的玉米秆杵在地边。

    ②有人建议父亲少种一行玉米,也省得白费劳力,父亲摇摇头说,哪能让这么肥的田白白荒废?有人让父亲在地边筑一道篱笆,父亲微微一笑说,几十米长的篱笆墙,防了行人,也碍了自家,不值当。甚至还有人说,那就在地边每隔一段挖一个深坑或放置一块大石,父亲反诘道,那哪成?万一摔倒了行人,罪过可就大了。

    ③有一年,正是玉米施肥的时节,化肥供应却异常紧张。看着满地面黄肌瘦的玉米苗子嗷嗷待哺,父亲决定掏高价从别人手里倒买几袋化肥。施肥时,我对父亲说,化肥这么金贵,干脆不要给路边的这一行玉米施肥了,反正也收获不了几粒玉米,施肥简直就是浪费!父亲一边扶起一株被行人踩倒的玉米给根部培土,一边对我说,让地里头的玉米吃着肥料,这一行玉米眼巴巴地望着,这公平合理吗?他不仅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还固执地让我给路边的这行玉米多加些肥料。我很是不解,他这不是给瞎子点灯吗?

    ④随后,父亲经常带着锄头去这块田地;一发现有被行人踩踏过的地方,就用锄头松土;一见着被踩到的玉米苗,就扶起来在根部培土。那些扶也扶不起、站也站不直的,他就用草茎拧成绳,将它绑缚在别的玉米苗上,也让它抬头挺胸地成长。我知道,父亲是想用他手中的锄头扶起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让路边的这一行玉米守护这一方田地,守护这一年的收成。

    ⑤待到秋天,玉米成熟了。地里头的玉米一个个捧着沉甸甸的大棒子,争相炫耀自己的成果。唯独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还和往年一样,被糟蹋得几乎颗粒无收。看着眼前的一幕,我抱怨父亲当初不该不听取我的建议。

    ⑥父亲咬着烟袋,悠悠地吸着烟,微笑着对我说,你看,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虽然没有结出像样的玉米棒子,但玉米秆比往年都要粗壮,都要端直,根部的土地也少了行人的踩踏,比往年都要松软。

    ⑦我辩驳道,我们要的是珍贵的粮食,而不是当柴草烧的玉米秸秆。

    ⑧父亲缓缓地说,你只看到一行玉米,没有看见满地的丰收。要知道,不是每一株玉米都能生长在田地中央,不要苛求每一株玉米都能结出一个大棒子。地边的这一行玉米,能够从路人的脚掌下和牛羊的唇齿中存活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今年又长得这么壮实。它们用身躯守护着田地,保护了第二行、第三行的玉米不受损失,这就是它们对丰收的贡献。

    ⑨我恍然大悟,再次细细地打量地边的这一行玉米。它们有的叶子已被牛羊啃食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秆子;有的被拦腰折断,只有两尺来高的半茬;有的被掰走了棒子,撕裂的外衣似在秋风中哭诉;还有的两两互相扶持支撑,残损的躯干被父亲用草茎绑缚在一起。但是,它们的根系都很发达,露出地面的霸王根环绕着主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毫不妥协地守护着田地。

    ⑩三十多年过去了,我经历了很多事,接触过很多人,也常常遇到“生长在地边的玉米”,便想起父亲当年田间地头的教诲,对他们不鄙视,不放弃,不苛求,尽己之力施以援手,让他们也把根深深地扎进土地。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3期)

    4.小说围绕父亲种下地边的一行玉米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我”的情感发生变化。请你阅读选文第②~⑨自然段,依次在横线①—④处填空。(4分)

    (1)主要情节:父亲不顾劝阻,坚持种下路边的那一行玉米并为玉米施肥→ ① ,→ ②

    (2)“我”的情感态度: ③ →抱怨不满→ ④

    5.选文第②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6.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加点的词语。(3分)

    地里头的玉米一个个捧着沉甸甸的大棒子,争相炫耀自己的成果。

    7.结合选文,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地边的玉米”的妙处。(4分)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17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②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④,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岩》)

    【注释】 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白水: 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 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 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④馀甘 :即橄榄。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B.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C.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D.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余强饮三大白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B. 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念

    C.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D. 折处辄为潭 辄:于是,就

    10.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B.乙文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C.苏轼或贬黄州或被安置遣返,乙文作者欣赏美妙的月色,丙文作者记述了白水的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两篇文章都流露出了对大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D.三篇文章在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或状景或抒情或议论。文章取材详略得当,用词简练隽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二)阅读古诗,完成12-13题。(8分)

    黄州道中①

    张养浩②

    濯足常思万里流,几年尘迹意悠悠。

    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

    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

    梦回已悟人间世,犹向邯郸③话旧游。

    【注】①黄州:地名,元朝为黄州路,今属湖北省。②张养浩: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兼擅诗、文。少年知名,19 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先后担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历经宦海风波。③邯郸:沈既济《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有所悟。 后世称之为黄粱梦或邯郸梦。

    12.这首诗颈联通过描写 ▲ 景物,渲染出 ▲ 意境。 ( 4分)

    13.请结合诗句分析全诗蕴含的情感。(4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14.根据课文,用规范汉字正确补写相应句子。

    (1)可怜身上衣正单, ▲ 。(白居易《卖炭翁》)

    (2) ▲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在“奋斗成就梦想”的主题班会上,老师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 ▲ , ▲ ”,两句告诫同学们放纵懈怠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不能修养性情。

    (4)拥有一颗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的赤子之心,如先贤范仲淹所言“ ▲ , ▲ ”,才能在面对人生挫折时保持勇敢和乐观,在面对鲜花和掌声时保持清醒和谦逊。

    三、名著阅读(7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5-16题。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A;被这A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A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A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A,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A喝道:“咄!你这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A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的错误。天上那层灰气已散,不甚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的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剌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B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里,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漾!

    15.三则材料甲文节选自古典小说 ▲ ,乙文中描写的人物“A”是 ▲ ,丙文中描写的人物“B”是 ▲ 。(3分)

    16.小说在人物刻画、景物描写等方面都各有特点,请结合上述材料,仿照示例,在乙文段和丙文段中任选一个,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4分)

    示例:甲文主要通过众人绘声绘色,各具情态的笑,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如史湘云素来性格直爽,不拘小节因此率先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宝玉是贾母的“心尖子”,最为顽皮放肆,平常既喜欢对贾母撒娇,此时笑得“滚到贾母怀里”,也是非常自然。贾母宠爱宝玉,视若掌上明珠,此时笑得搂住孙儿叫“心肝”,也是平时状态的一种反映。每个人的性格、身份、地位不同,他们的笑也不同,小说非常传神地写出了他们各自的特点。

    第二部分 积累表达题(57分)

    四、积累与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①从浸(qìn)种这一天开始,一年的农事就来临了。早起,水渠的水明亮而清澈,种子已经浸好,发出了星星点点的芽苞。看看天候,年轻人就去向老者讨一点种田经。平素里沉默寡言的老者就会从种子滔滔不绝说开去……春惊二月,一声牛哞,荡开了田畴上袅袅的烟缕(lǚ)。阳光很好,嘹亮的“布谷”声声催耕,田壤上到处是明亮的水洼子。晌午,老者出现在田埂上,年轻人紧随其后,一老一少言笑晏晏,真是人声鼎沸。这季节的旷(kuàng)野花香鸟语,让人心旷神佁;杂花生树,令人眼花缭乱。

    ②一场雨后,种子就疯长开了。阡陌上,屋舍后,草篱前,万木争荣。桃花、蔷薇竞放,十里花香、千里春光。乡村便在蒙蒙水雾中,渐渐洇上了文人雅士的山水画卷。江南不就是半角白墙,几重瓦檐,一片桃花,两三春鸭,一蓑(shuō)烟雨吗?

    ③王建中的《耕织记》深入传统耕织生活,写出了一卷浓郁的田园风情图,充满诗情画意,展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17.选出文中加点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浸(qìn)种 清澈 B.烟缕(lǚ) 嘹亮

    C.旷(kuàng)野 心旷神佁 D.一蓑(shuō) 阡陌

    18.第①段中的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沉默寡言 B.人声鼎沸 C.花香鸟语 D.眼花缭乱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王建中的《耕织记》摹画出传统耕织生活,写出了一卷浓郁的田园风情图。

    B.王建中的《耕织记》写出传统耕织生活,摹画了一卷浓郁的田园风情图。

    C.王建中的《耕织记》深入传统耕织生活,写出了一卷浓郁的田园风情图。

    D.王建中的《耕织记》深入传统耕织生活,摹画了一卷浓郁的田园风情图。

    20.综合性学习(8分)

    职业体验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展的校外职业实践考察活动,为让初三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初步了解各行各业的运作原理以及职业人所需具备的必要能力。我县某初中学校开展以“感受职业体验,做好人生规划”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根据下列要求完成相关任务。(8 分)

    (1)学校对九年级某班学生开展了职业期待的问卷调查,请你在班会课上为全部同学解读下面的调查统计结果,并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4分)

    XX中学九年级学生职业期待调查数据统计表

    (2)一位同学在体验活动中参观了一家报社,体验了报社人的工作,回来后写下了一份通讯稿给了校刊。编辑将通讯稿发出后,同学们对报纸行业的未来持不同的看法,校刊编辑将部分观点转发给你,请你回复。(4分)

    读者甲:报刊行业迟早会没落,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人们有各种各样获取信息的渠道,为什么还要去看报纸呢?

    读者乙:虽然现代媒体十分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很多,很大部分信息是碎片化的。我还是喜欢纸质报纸。

    回复: ▲ 。

    五、作文(40分)

    21. 风华正茂的少年,总是对大千世界充满了期待。然而,生活中既有甘甜和惊喜,也有苦涩和无奈。在小说中看世间百态,品文学魅力,与故乡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孤独少年杜小康相遇,感受酸甜苦辣后的生命成长与蜕变,感受人性的美好与丑陋、社会的精彩与复杂。请以“少年初识 味”为题,撷取生活中的镜头、瞬间、场景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补充的内容不超过5字;

    ⑵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

    ⑶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

    ⑷不得抄袭、套作;

    ⑸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语文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1.(4分)效率高;绿色环保(即不污染环境) ;发电成本低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节约能源(答对一点给1分)

    2.(3分)“一些”的意思是一部分,在数量上加以限制,(1分)在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体中存在着一部分化学物质,而并非全部。(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3.(3分)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把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的效率和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加以比较,(1分)突出强调了利用细菌电池发电的效率高且能持续久的特点。(1分)

    4.(4分)主要情节:①待到玉米成熟时,路边的一行玉米几乎颗粒无收。(1分)②父亲说,路边的一行玉米保护了里面玉米的成长,为丰收做了贡献。(1分)

    情感变化:③疑惑不解(1分) ④恍然大悟(1分)

    5.(4分)对比,(1分)突出强调了父亲不听他人的劝阻,执意在路边一行种玉米的坚持,表现了父亲为他人着想、朴实善良的特点,(2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1分)

    6.(3分)炫耀的本义是夸耀显示,卖弄的意思,(1分)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地里头的玉米长得好的骄傲情态,显得生动有趣。(2分)(意对即可)

    7.(4分)①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文章主要围绕地边的玉米进行写作,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地边的玉米”是文章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③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我们要像地边那一行玉米一样,守卫家园、保护同伴;对所有的人和事情要一视同仁,尽己之力施以援手。(答对①②任何一点给2分,答对③给2分)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8.(3分)D 9.(3分)B(考虑,周到) 10.(3分)C(乙文没有对大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11.(8分)(1)(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一片白皑皑的。(“沆砀”“与”“一”各1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2)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至” “掬”“珠璧”各1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

    12.落日、断鸿、远路、西风、长笛、高楼,(2分,答对2个给1分,答对4个给2分)渲染出一直凄清悠远的意境(2分).

    13.通过濯足、断鸿等处,抒发了诗人因多年为官,仕途坎坷, 万里飘零,而自然生发出对乡土的怀念之情( 2分) ;通过黄粱一梦的典故,抒发了诗人虽然看清官场险恶,希望回归田园,但功业未竟,道义未行,欲退不甘,还是无可奈何地留在官场的矛盾痛苦的心情(2分)。

    14.(6分)(1)心忧炭贱愿天寒(2)沉舟侧畔千帆过(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空1分,见错包)

    三、名著阅读。(7分)

    15.(3分)《红楼梦》 鲁达(鲁提辖) 祥子(骆驼祥子)(每空1分)

    16.(4分)示例:乙文:选文作者写鲁达用三拳打镇关西,写得极为精彩,三拳在三个落点,第一拳打在镇关西的“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都一发滚出来”,从味觉的角度感受;第二拳打在镇关西的“眼眶际眉梢”,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从视觉的角度感受;第三拳打在镇关西的“太阳穴”,打得“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听觉的角度感受。写出了鲁达疾恶如仇,伸张正义,机智脱身。(结合内容分析2分,特点2分)

    丙文:好一段五味杂陈的感官“刺激”!通过“晒得东西要发火”的触觉,“每一个颜色都剌目”的视觉,“每一个声响都难听”的听觉,“每一种气味都混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的嗅觉,这些各感官冲击着祥子,震撼着读者,让我们感受到了祥子为了生存在烈日下拉车的痛苦之极。(结合内容分析2分,特点2分)

    四、积累与运用。(17分)

    17.(3分)B(A.“qìn”改为“jìn”,C. “心旷神佁”改为“心旷神怡”, D .“shuō”改为“suō”)

    18.(3分)B(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与语境不符)

    19.(3分)D

    20.(8分)(1)(4分)①学生对专业技能越强的职业期待的不多。②学生对稳定性的职业期待的比例最大。③学生对收入可观、工作轻松的职业期待的比例很大。④学生对社会需要的职业期待非常少。(答对一点给1分,2分)

    原因:①学生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收入可观、工作轻松的职业期待的多。②学生怕吃苦,贪图享乐的比较多。(2分)

    (2)(4分)只要抓住报纸的影响和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五、作文。(40分)

    附:【丙】文翻译: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在半山腰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我们沿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相关阅读

    2023沈旧市第七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3-10

    2023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3-09

    2023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3-09

    2023济南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3-08

    2023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3-08

    2023海口市第十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3-07

    2023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3-07

    2023重庆市珊瑚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3-06

    2023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3-06

    2023青岛第二十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3-03

    2023杭州市采荷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3-02

    2023长春力旺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3-02

    2023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3-01

    2023哈尔滨第六十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3-01

    2023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2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