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是: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从《左传·僖公十年》整合出来的,所以并没有下句。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
出处:《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举例:“可是,老徐,xx没有什么罪名,咱们收拾了他,对别人怎么说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出自春秋时期,《左传.僖公十年》载: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先后杀公子奚齐、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晋惠公即位后杀里克。将杀里克时,惠公派使臣对他说:"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
后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谓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
春秋时期,晋献公宠信骊姬造成申生自杀,重耳与夷吾出逃,国内大乱。夷吾借助秦穆公的兵力回国继位,他对曾经杀死两位国君的里克采取拉拢的策略,又担心他会谋反,就赐死他。里克自知罪责难逃,说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