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在每一个社会都被看做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全民性。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
3.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作为“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类世世代代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的结晶。
4.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5.渗透性。社会公德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它作为调节公共生活的准则,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诸如遵守公共秩序,保持公共卫生,敬老爱幼,尊师爱生,言而有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礼貌待人,互相谦让,济困扶危,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等。
社会公德的最高层次是自律。只有每个人都尊重自我的权力去追求自己的道德理想,社会才能够有序、和谐的发展。自律是指一个人在道德范畴内,自觉地约束自己,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论利害、难易,坚持道德规范,履行道德责任。
社会公德的要求是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自律要求个体尊重社会规则,拒绝破坏社会秩序,敢于说否定的话,敢于负责任,不把自己的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要求个体尊重他人,崇尚尊重他人的权力,支持他人的权利,坚持平等、互助的原则;社会公德自律还要求个体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有担当、有责任地参与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