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的特点是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一些特征。
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江河、食指、芒克等先驱者为代表。
朦胧诗派新老代表有:北岛、顾城、舒婷、食指、江河、杨炼、梁小斌、芒克、海子、牧野等。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种诗歌流派,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朦胧诗追求个性,寻找自我,呼唤人性的回归和真善美,具有强烈的启蒙精神、批判思想和时代意识,注重诗的观念省略、主题暗示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喧泄心灵为宗旨,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的特征,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诗歌表达方式和美学追求。
朦胧诗的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追求个性、自我寻找、人性回归和真善美,具有强烈的启蒙精神、批判思想和时代意识。以下是朦胧诗的具体表现:
朦胧诗强调叛逆和自我,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象征和意象等艺术手法,使诗歌呈现出模糊和多义的特点。朦胧诗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同时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以及具有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
朦胧诗对人有着特别的关注,在人道主义基础上探讨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社会的尊重和人的价值及社会权利。朦胧诗注重精练、暗示和含蓄,通过意象的经营来传达理性和观念,追求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