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性多疑
曹操是一个天分极高、权谋极高的人,他好忌、缺乏安全感、容易冲动,所以造就了他生性多疑的性格。曹操重视有才华的人,但是忌才。杨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后来杨修辅助曹植对抗曹丕,令曹操心生猜忌,因此曹操杀了杨修。
二、残忍冷血
曹操信奉的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准则。三国演义中,曹操杀了很多无辜的人,例如在十七回,曹操军队因为缺粮而导致士兵怨声载道,曹操为转移矛盾,诬陷运粮官王垕贪污了粮草,所以杀了他来化解士兵的怨气。赤壁之战时,曹操宴长江横槊赋诗,扬州刺史刘馥因指出他的诗中有不吉之言,曹操就借着酒醉刺死了他。
三、知人善任
三国中曹操是会用人才的典范。曹操实在是爱才,因此,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也是曹操性格的一大特征。曹操还重用郭嘉、张辽、张合等人,他唯才是举、任人唯贤,打破了世俗门第的观念,为人们充分发挥才能,为魏的建立奠定了牢固基础。
四、志向远大
这一点是从他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才能中体现出来的。比如《观沧海》中,勾勒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也体现了曹操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由此可见,曹操是一个奋发进取,有着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的人。
五、奸诈狡猾
曹操从少年开始就是个奸诈狡猾的人。官渡之战中,曹操处于劣势,因此谋略家许攸来降。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足见其求贤若渴。可是,当许攸问及军中还有多少粮食时,曹操的回答从一年、半年、三月到只此一月,他的说法共变了四次,而且最后也没说实话,其狡猾奸诈可见一斑。
六、善于领导
曹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了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他担任负责京城洛阳北城区治安的北部尉时,“十常侍”之一的大宦官蹇硕的叔父犯禁,曹操毫不客气,用五色棒打死,自此声名大振。此后扫荡中原、平定天下,更是从容领导百万雄师,以其出众的人格魅力吸引文臣武将纷纷前来,与此共创大业。因此,足以看出曹操的领导才能。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有诗文多篇,另有注《孙子》传世。今人整理其诗文成排印本《曹操集》。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东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鲁迅称赞“改造文章的祖师”。
大事件
崭露头角,举为孝廉
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陈留起兵,讨伐董卓
公元189年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逐鹿中原,诛杀吕布
公元198年曹操遣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讨李傕,夷三族。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部将魏续、宋宪等生擒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
官渡之战,大败袁绍
公元200年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这时袁绍谋士许攸因向袁绍献偷袭许都之计不成,且在河北的家眷犯法被抓,心生悔恨,而来投曹操,献计让曹操偷袭乌巢。曹操大喜,跣足出迎,之后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军队人衔枚,马勒口,换袁军军装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曹军大获全胜。
兵败赤壁,撤军北还
周瑜用诈降之计,命大将黄盖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船头钉上大钉,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华容道陆路撤回江陵。
曹操的历史功绩: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对中国北方的统一维系有着重大贡献;
2.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
3、曹操唯才是举,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
4、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
5、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6、曹操平定了汉末动荡的北方,为晋一统三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之所以有所作为,原因在于:
1、有宦官背景,其父因给大太监曹腾作养子,而由夏侯改姓曹。而宦官背景在汉末那是相当的吃香,所以他起点比较高。
2、有枭雄气质,从小敢做敢为、一意孤行,不仅善于笼络人心,而且善于权术争斗,还有些文人雅致和斗酒豪情。
3、有难得时运,得刘备斩吕布、得关羽溃袁绍、得东吴击西蜀,而且在两次几乎必死的大火中得以逃脱,注定他将成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