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网全国地区

请选择

    返回
    初三网 > 初中数学 > 数学知识点 > 正文

    初一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有哪些 初一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文/宋艳平

    初一数学下册重点知识:1.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加。2.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减。3.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am)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b)n=anbn,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初一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有哪些 初一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下册重点知识

    1.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3.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am)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b)n=anbn,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4.零指数与负指数公式:

    (1)a0=1(a≠0);a-n=,(a≠0)。注意:00,0-2无意义。

    (2)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1的数,例如:0.0000201=2.01×10-5。

    5.(1)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完全平方公式:

    ①(a+b)2=a2+2ab+b2,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

    ②(a-b)2=a2-2ab+b2,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③(a+b-c)2=a2+b2+c2+2ab-2ac-2bc

    6.:(1)若二次三项式x2+px+q是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

    ※(2)二次三项式ax2+bx+c经过*,总可以变为a(x-h)2+k的形式。

    注意:当x=h时,可求出ax2+bx+c的(或最小)值k。

    ※(3)注意:。

    7.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

    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8.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

    1、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3.垂直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4.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5.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垂线段最短;7.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8.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9.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0.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P174题

    11.平行线的判定。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2、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为常数,并且)。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

    3、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使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有一个解。

    4、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观察方程组中,是否有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果有,则将它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如果没有,则将其中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将表示出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

    5、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6、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确定先消去哪个未知数;②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与另外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③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④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初一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如图1所示,与互为邻补角,与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180°;+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90°时,⊥ 。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 ⊥ b时,=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侧,这样

    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图3中,共有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图3中,共有对内错角:与是内错角;与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图3中,共有对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

    则= ; = ; = ; = 。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则= ; = 。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4所示,如果a∥b,则+ = 180°;

    + = 180°。

    性质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

    8、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

    或=或=或=,则a∥b。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或=,则a∥b 。

    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 = 180°;

    + = 180°,则a∥b。

    判定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

    9、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有真命题和假命题之分。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它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0、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相关阅读

    初一的生物应该怎样才能学好

    2024-06-23

    提高初一数学成绩的最好方法有哪些

    2024-06-23

    初一学数学的最快方法 数学学习技巧

    2024-06-23

    初一如何快速提高数学成绩 方法有哪些

    2024-06-23

    初一数学有哪些重要知识 数学知识点总结

    2024-06-23

    初一语文怎么能学好 如何快速提高成绩

    2024-06-23

    如何提高初一语文成绩 初一语文成绩差要怎样补救

    2024-06-23

    初一怎样快速提高语文成绩 初一语文成绩快速提高的方法

    2024-06-23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有哪些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2024-06-23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 地理上册七年级知识点有哪些

    2024-06-23

    初一生物怎样提高分数 初一孩子生物成绩差怎么办

    2024-06-23

    初一生物孩子学不会怎么办 初一生物快速提高的方法

    2024-06-23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经典

    2024-06-23

    初一英语上册重点归纳 七年级英语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2024-06-23

    初一语文怎么能提高成绩 初一语文成绩差要怎样补救

    202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