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昆虫叮咬等在正常人体间传播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社会危害极大。另一方面,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也有着广泛的运用。
细菌感染是由于外来的细菌侵入到了人体,导致体内的细菌失衡所引起的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以及内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是由于外界的细菌入侵到了人体所引起的感染,可能是由于呼吸道传播或者是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等等造成的感染。如果患者接触了带菌的人或者是带菌的动物,就会导致病原菌入侵人体,从而就会引起病变,病菌入侵后还会繁殖,引起身体的各种病变。
2.内源性感染。有部分的患者在感染过后没有将体内的病原菌清除干净,导致少数的病原菌潜伏在体内,在身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就会出现重新感染的现象。常见的有结核分枝杆菌。
细菌感染跟环境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是在细菌大规模存在的环境当中,就会更容易导致细菌的感染,比如说跟有传染病的患者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
1、改善肠道环境:比如地衣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等细菌,都属于常见的肠道益生菌。这类细菌在进入人体后,可在肠道内发酵,帮助改善肠道菌群环境,抑制病原菌增生,有助于维持正常肠道功能。
2、维持酸碱平衡:比如阴道部位的细菌,如激素、乳酸杆菌等,能够保持阴道部位的酸碱度平衡,避免阴道黏膜遭受其它致病菌入侵感染,在维持局部菌群平衡的同时,降低了阴道部位炎症发生风险。
3、调节机体免疫:多见于双歧杆菌、发酵乳杆菌等,能够通过占位保护、产生细菌素、有机酸、过氧化氢等不同的作用机制,阻挡或抑制致病菌侵入,发挥非特异性免疫效果,增强机体抗病免疫能力。
1、细胞壁: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最外层结构,主要由肽聚糖组成。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细菌细胞,维持细胞形态,还可以抵抗外界压力和渗透压等不良影响。
2、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菌细胞的内膜结构,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参与细胞代谢和信号转导等。
3、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菌细胞的内含物,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等。细胞质中包含多种酶和辅助因子,参与细胞代谢和能量产生等过程。
4、核质:核质是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质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质中包含细菌的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应激反应等。
5、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形成的胶冻样物质,具有抗吞噬作用,保护细菌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荚膜还可以帮助细菌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6、鞭毛: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由蛋白质组成。鞭毛能够使细菌在液体环境中自由移动,寻找合适的生长环境,某些细菌的鞭毛还可以帮助其粘附到宿主细胞表面,引起感染。
7、芽孢:芽孢是某些细菌在不利环境下形成的休眠体,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芽孢能够抵抗高温、干燥、辐射等极端环境,在适宜条件下重新萌发生长为新的细菌;芽孢的形成与存在对于某些细菌的传播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