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动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看书。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2、主动思考
很多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只是简简单单的听,不能主动思考,这样遇到实际问题时,会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
主要原因还是听课过程中不思考惹的祸。除了我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多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定义,这样解题的好处是什么,这样主动去想,不仅能让我们更加认真的听课,也能激发对某些知识的兴趣,更有助于学习。
靠着老师的引导,去思考解题的思路;答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
3、善于总结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
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
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
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
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孩子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一、重视听课内容,提高听课质量
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初中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很多新的知识点都是在课堂上进行培养的,学生的思路和想法需要全神贯注,跟紧老师的节奏;另外,还要积极开拓自己的思路,勤于思考,用自己的思路跟老师沟通,对于不懂的知识点或者问题一定要及时提问;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做到全部吸收,并在课后通过做练习题学以致用。
二、培养数学的理解能力
数学属于理科,理解能力很重要,而理解能力的培养还是比较难的,同学们必须学会尝试去理解一些对自己很难、相对抽象的数学模型。
首先,需要做到对于一道中等难度的题目,看到辅助线在1分钟内就要反应其做法是什么;其次,对于老师所讲的题目不仅要做到理解透彻,还要去思考老师做题时的心路历程。
三、该记的记,该背的背
数学不仅仅要考理解,同样也要靠记忆,它就像游戏规则(即数学中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谁记住了这些游戏规则,谁才能顺利地进行游戏;谁要是没记住或者违反了游戏规则,谁就会被判错罚下。
因此,对于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一定要烂熟于心,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再次加深理解,记住了这些再配以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就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甚至是解数学难题的时候游刃有余。
一、专注听课
在上课的时候,学生首先要学会专注听老师讲课。在一节课之中,老师会讲述许多数学知识点,只有听懂了老师讲的知识点,才能巩固自己的数学基础。因此,学生应该尽可能地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不要走神、逃课或者打瞌睡。
二、认真做好每一个练习
在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地做好每一个练习题目,不要想着赶快做完。因为做题时不认真、不仔细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在学习中经常出现错误的题目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其更难以掌握该知识点。
三、多做练习题
数学学科是一门强调练习的学科,学生的数学功力只能通过多做练习题来提高。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做数学练习题。在做练习题时,要注重理解并掌握每种解题方法,这样才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四、注重积累笔记
初一数学学科知识点比较多,孩子很难都记得住。学生可以将课堂笔记、课本知识点和练习题的解题方法等内容尽量地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复习。在积累笔记的时候,可以借鉴各种方法,例如制作标签或者整理表格来帮助自己分类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