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本来就是一篇古代文言文为主体的教学课文,所以对于初中生都还算比较能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理解的,所以将其放进了高中课本,目的就是让高中的学生接受文言文,并在语文这一门学科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毕竟中国人说中国话,古代的语言也是需要每一个学生掌握基础的部分的。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该文以咏史、抒情、赋美于一体,以叙事、议论、描写、感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滕王阁及其历史、文化背景的诠释和单蟾谈玄的揭示,展现了作者的文化见解和审美情趣。
从课文的内容和形式上看,《滕王阁序》是高中语文课本所要求的文言文阅读技能的一部分。高中阶段为深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重点讲授了经典名篇,其中就包括了《滕王阁序》。
此外,在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下看,《滕王阁序》所言不仅对于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我们思考人生、探究哲学等课题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这些也恰恰是高中语文课程所要求的文化素养的一部分。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又平仄相对。
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青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同为江南的三大名楼。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唐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王勃写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滕王阁“身世”坎坷。历史学者统计过滕王阁被毁的历史,其中唐代5次、宋代1次、元代2次、明代7次、清代13次、近代1次,其中滕王阁被毁最频繁就是在清代。难怪曾有诗人发出:“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的感慨。
滕王阁在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后,直至1985年才按照梁思成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开始重建,1989年10月8日竣工。至此,千古名楼滕王阁重新矗立于赣江之滨。
借用滕王阁景区的一句话: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颂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经沧桑而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