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描写了长安城在晚春时节的景象,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长安城的所见之景,诗人看见暮春时的长安城飘满柳絮与落花的,皇城的柳叶也在随着春风飘摇,由此烘托出一种全城沉浸在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寒食》是一首讽刺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天子近侍的讽刺。全诗运用了巧妙含蓄的笔,描绘了一幅富于浓郁情味的长安城风俗画。而实际上,诗人在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强烈的不满,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近臣,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省沁阳县附近)人,玄宗天宝十三年(754)进士。代宗宝应元年(762),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罢府闲居10年。代宗大历年间,李勉镇夷门,聘为幕僚。据《新唐书·卢纶传》载,他是大历年间十才子之一。
《中兴间气集》编撰者、唐人高仲武这么评价他:“意放经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可见他的诗作受到朝野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