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汗国、设行省统辖西域
元朝大规模西征有三次,其疆域向西延伸,可谓随马蹄而扩大,凡中亚及东欧一些地区尽其所有,疆域之广,空前未有。为了管理包括西域在内的超大地区,元朝中央政府采取了以下管理措施。
(1)设置达鲁花赤。这是元代由中央政府派往西域进行监督统治的长官,其位居当地官员之上。1223年,成吉思汗在高昌、于阗、乞思哈儿(今喀什)、叶尔羌(今莎车)、别失八里(即北庭,今吉木萨尔北)、阿力麻里(今霍城县西北)以及中亚各地设立了达鲁花赤。
(2)分封汗国。1225年,成吉思汗将建立的蒙古国分封给四个儿子做为封地,即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因可汗帐顶涂以金色);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蒙古汗国本部。以上四国分别赐于长子术赤、二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托雷。这些地区的军政大权,由大汗派官吏直接管辖,当地诸王不得干预。其中今新疆地区分属两个汗国,即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前者领地包括天山南北、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大部,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后者领地包括新疆阿勒泰、塔城及阿尔泰山以北至鄂毕河上游等多地。
(3)设置行省。这是行尚书省或行中书省的简称,也可简称省,是元代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中央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统治,于1251年设立别失八里行省,管辖天山南北畏兀儿(自蒙元时,称回鹘为畏兀儿)地区。1271年又设阿姆河行省,管理中亚阿姆河以南及喀什噶尔等地区。同年又设立阿力麻里行省,管辖伊犁河流域。
(4)设立军事机构。设立都护府、元帅府、宣慰司、西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等,统辖天山南北军政事务。
(5)其它措施。1271年还在畏兀儿地区设立断事官。1281年始,还设立从山西到天山北的别失八里的 30个驿站;1274年又在天山以南的于阗(今和田)和雅尔堪(今莎车)两地设立13个水驿。与此同时,又在畏兀儿境地设4个驿站。
同时,还设立了具有银行和财政性质的交钞提举司和交钞库;在畏兀儿境内设立提刑按察司;设立专门掌管西域户籍的总管府。
东察合台汗国管辖天山南北大部
1348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部已基本伊斯兰化,东部在逐渐统一的过程中亦伊斯兰化。东察合台汗国1348-1570年,管辖包括天山南北大部分地区的西域广大地区,是明朝前期西域最大的汗国,延续时间222年。
东察合台汗国在阿克苏地区建立后,不仅使天山南北免于动乱,而且因为拥立成吉思汗第七代孙秃黑鲁•帖木儿,因而也得到了蒙古诸部的支持,同时也填补了因察合台汗国覆灭而导致的政权真空。
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征服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后,大蒙古国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国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灭南宋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元朝统一中国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皇位更迭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元朝灭亡。此后元朝政权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国“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代也推行了不少弊政,如投下分封制 、诸色户计 、驱口制 、匠籍制 、籍没制 、人殉 、宵禁 、海禁 等,中断了唐宋变革的进程 ,深刻地重塑了宋后中国的历史。 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但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1. 内部分裂:元朝建立等级制度,严重剥夺汉人的权利,激化了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内部不稳定。
2. 军事衰弱:元朝在享受征服成果时,军队腐化膨胀,没有有效的养兵练兵制度,导致战斗力下降,最终无法有效对抗农民起义。
3. 治理无能:元朝未能形成完善的制度,对于征服的地区只懂得征服却不懂得治理,导致严重的政治混乱。
4. 民族压迫:元朝建立了严苛的等级制度,造成各民族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民众受到压迫和不公正对待。
5. 外部压力:明朝的崛起和北伐最终将元朝逼至覆灭,朱元璋多次北伐将元朝残余驱逐深入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