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旨在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来挽救清朝的统治。这场运动虽然持续了30多年,但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尽管如此,洋务运动引进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得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尽管其内部存在腐败问题,并且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展示了晚清自强之路的辉煌与落幕。
1.洋务运动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目的是相互矛盾的,使得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另外,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增加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2.洋务派本身阶级具有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摧残者和破坏者。洋务运动开办的企业采用的是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必定会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3.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外交活动中,却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利益的作用,但是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并没有实现,洋务运动基础上算是失败。而且当时大多数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䜣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致使中国没有走上富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