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全面危机加剧,德、日、意法西斯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对外侵略扩张,英、法、美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的产物。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揭开二战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成为二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扩展到全球规模。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战败,成为重要转折点。9月8日,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8月15日,日本投降。战争最后以反法西斯同盟和世界人民的胜利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1939年7月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的计划。这个计划被称为“绿色计划”,是由纳粹德国军队制定的,旨在扩大德国的领土和影响力。在这个计划中,德国军队将占领波兰的西半部分,其中包括重要的港口和工业区。这个计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纳粹德国政府则通过强硬的手段控制国内的一切资源。
在1939年8月,纳粹德国与意大利王国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德国在欧洲的影响力。这个条约规定,如果其中一方受到攻击,其他两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予以支持。这使得欧洲地区的紧张局势更加严峻,引起了多个国家的关注和担忧。
在1939年9月1日凌晨,纳粹德国突然对波兰发动了袭击,没有任何预警或宣战。德国使用了大量现代化武器和战术,包括飞机、坦克、毒气和闪电战等,迅速占领了波兰的多个城市和重要地点。波兰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在短短一个月内被击败。
这一事件立即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担忧。多个国家宣布支持波兰,并呼吁纳粹德国停止侵略行为。然而,在1939年9月3日,英法向德国宣战,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开始。
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苏、美、英、法、中五国通过大西洋会晤、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确立了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国际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数百年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促使世界历史从一个欧洲列强主宰的时代,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格局的时代。战后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形成了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从两大阵营的对峙到两极对抗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发生了改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用于制造作战武器的科学技术为和平事业服务,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