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他工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豪放派,形成于中国宋代的汉族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月亮圆缺是自然的,人的聚散离合也是普遍的。古来今往,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生活总有坎坷缺憾。满是缺,缺也是满。人生由缺憾构成,其实也是另一种圆满。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时光匆匆,与其伤感,不如快乐。
3、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
人间真正有滋味的,就是这清淡的欢愉吧。柴米油盐,简单平凡。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本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能在生活中发现乐趣,方为大智慧。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5、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大家都在赶路,做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