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一阶段
初一学生总的特点是“新”。他们进入新的环境,对周围充满新鲜感;怀有对未来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进步向上的愿望。家长要给予初一新生热情鼓励和期望,对原来成绩好的同学,鼓励他们放下包袱,与同学展开友好竞争;对原来成绩欠佳的学生,鼓励他们从头做起。避免在公共场合揭孩子“老底”,以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
初一新生进入中学后,面对新的学科和学习压力,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家长可以在孩子取得小进步时,给予及时的鼓励,“宝贝,你最近在新学科的学习上很努力,有进步哦!继续加油。”同时,家长有必要将子女的情况跟老师交底,但要讲究方法,可以单独与老师沟通,避免在公共场合让孩子难堪。
(二)初二阶段
初二是关键时段,学生易出现两极分化和不良行为。初二孩子总的特点是分化,学习上会出现两极分化,思想表现上也可能分化。好的同学思想更加成熟,而少数同学可能自暴自弃。
这个阶段,家长需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耐心与孩子交流。了解班级学生具体的偏科科目,和科任老师沟通,采取分层教学,重基础知识。课后辅导扶弱工作要跟上,利用课余边角时间,进行专项练习,加强巩固。构建班级学习小组,根据学生成绩和擅长科目进行合理搭配,每组安排组长负责,进行一对一帮扶。
当发现孩子成绩有下滑趋势时,家长不要急于批评,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还是知识难度增加导致的。要是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可以引导孩子改善学习方式,肯动脑筋,善于思考,提出问题,拓宽知识面,关注学习成绩的“智力含量”。
(三)初三阶段
临近中考,时间紧、任务重,孩子容易紧张,家长要多进行人生观、成绩观、就业观教育和引导,调节孩子心理压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关键期。
家长可以给孩子进行形势分析,让孩子感受到压力,“眼看要中考了,你打算怎么办,假如说考不上高中,你是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重新复读,接受新同学们的小看和鄙视,或者是独自一个人辍学去打工。那种情况你愿意接受吗?”同时,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情感打动孩子,让孩子体会父母的不容易,如和孩子分享自己工作的辛苦,让孩子明白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一)思想引导法
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尚未定型、具有很大可塑性的阶段。家庭在教育孩子时,应紧密结合孩子的思想,从意志品德、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引导教育。可以通过讲述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要让孩子以平等的沟通态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在引导教育过程中,不能只是在家里空洞地讲道理,而要善于将家庭引导与生活中的热点新闻和事件相结合,让孩子在自然的沟通状态下理解父母的教育目的。当看到一些关于科技创新的新闻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怎么通过学习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二)目标鼓励法
学习中目标鼓励是激发孩子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学习基础、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可以转化为分阶段的小目标,让孩子在完成每个小目标的过程中,逐渐接近他们想要的奖品,从而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要是孩子的目标是提高数学成绩,可以先制定一个小目标,如在一周内掌握一种特定的解题方法。家长可以制作成绩一览表,将孩子每次考试、测验成绩直观地用曲线反映在坐标上,让孩子和家长一目了然。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家长要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
(三)形象感召法
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感召力。父母必须言出必果,强调目标取向,为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许多品学兼优、诚实勤劳、文明礼貌的孩子,除了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要强化“为国教子”的意识,努力工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热爱学习、遵守规则、积极乐观的态度,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四)谈心疏导法
家长要做到“三勤”,即勤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思想反映,勤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勤谈心及时疏导孩子的思想疙瘩。在与孩子交谈时,不仅要告诉孩子“怎么做”,还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道理上说服孩子。
选择合适的场合进行谈心,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当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而影响学习劲头时,家长可以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耐心地听孩子讲述事情的经过,然后分析问题的根源,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五)奖惩激励法
在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奖励和批评手段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孩子考试成绩突出,可以给予口头表扬、向亲友通报、优先购买学习用品等奖励。
对学习不认真、考试成绩较差的孩子,要给予一定的批评和适当的处罚,让孩子始终有一种学习压力,创造好学上进的光荣风尚。当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学习进步明显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去看一场电影作为奖励;要是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可以限制其看电视的时间。
(六)生活调节法
强壮、精神饱满是良好学习的基础条件。家长要讲究科学方法,调节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有限的条件下吃好玩好,创造有利于充分发挥智力效益的环境。家长可以利用假期、工作和学习之间的间隙,多组织开展家庭文体比赛、故事会、知识竞赛、远足郊游等活动,调节孩子的生活。
同时,要根据孩子的生理承受能力,科学安排学习,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散步、骑自行车,让孩子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能增进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