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的流动性主要由膜脂双层的状态变化引起的。在生理条件下,膜脂多呈现液晶态,温度下降到某点时,则变为晶态,一定温度下,晶态又可以熔解再变成为液晶态。由于膜脂多呈现液晶态,具有液晶态的流动性,而膜脂的流动是膜流动的主要因素。
1. 胆固醇:在生理条件下,胆固醇对细胞膜的流动性起着调节作用。胆固醇含量的增加通常会导致细胞膜流动性的降低。
2. 磷脂分子的脂肪酸链: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饱和脂肪酸链由于紧密有序的排列,流动性较小;而不饱和脂肪酸链由于不饱和键的存在,分子间排列较为疏松无序,相变温度较低,从而增强了膜的流动性。脂肪酸链的长度也会影响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脂肪酸链越长,链尾相互作用的机会增多,易于凝集(相变温度增高),流动性降低。
3. 卵磷脂/鞘磷脂比值:这一比值越高,细胞膜的流动性通常越大。
4. 温度:温度是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温度下,磷脂分子可以从液晶态(流动的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态)转变为凝胶状(不流动)的晶态。这一引起物相变化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当环境温度高于相变温度时,细胞膜磷脂分子处于流动的液晶态。相变温度越低,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越大。
5. 除了上述因素,细胞膜磷脂分子与膜蛋白的结合方式、环境中的离子强度、pH值等也会影响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
1、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细胞膜就是细胞结构中分隔细胞内外不同介质、组成成分的界面,其主要由磷脂构成,是富含弹性的半透性膜。其可有效防止其他细胞外物质进入细胞,并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使得各种细胞内生化反应可以有序进行。
2、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通过胞饮作用、吞噬作用以及胞吐作用来完成细胞识别、信号传递等工作,可调节和选择物质进出细胞,吸收、消化以及向外排出细胞膜外和内部的物质。
3、与其他细胞进行信息交流:细胞膜在细胞识别、信号传递、纤维素合成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胞膜表面有大量受体分布,且某些细胞也会分泌出甾醇类物质,并作为信号与其他细胞进行信息交流。
除以上三类作用外,细胞膜也可起到促进纤维素合成、促进微纤丝组成、促进激素作用和酶促反应等作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