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代政治显著的特点是对文人的高度重视和重用。这一政策是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宋太祖曾表示,尽管文人也可能存在贪婪和腐败,但他们的危害远不及武将。
2. 为了强化文治政策,宋朝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包括扩大科举制度的范围和职能,以及提升文人的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
3. 科举取士的名额相较于唐朝有了显著增加,数十年间增长了数十倍。这一改革使得平民也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4. 入仕后的文人得到的俸禄远超唐朝官员。这样的待遇使得科举考试成为了普通百姓通往权力和财富的主要途径。
两宋时期在中央采用的是二府三司制,在地方实行文官制。两宋的政治制度是造成宋代积贫积弱的根本因素。
利:1、宋朝重文轻武,采用文官制,吸取了五代藩镇割据武人称雄的教训,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有效的巩固了统一。
2、宋朝分割地方的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分裂。
3、宋朝政治典型特点是弱枝强干,守内虚外。可以有效的镇压地方和农民起义。
弊:1、文官制因为领导人是文人不懂军事,导致了军事战斗力的低下不利于军事的发展。
2、分割地方权力导致地方行政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亢官。
3、弱枝强干导致边防虚空,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战屡败的原因。
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没有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和外面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所以叫有变动但没有建立。宋之于唐,类似东汉之于西汉,有事而无政,有形势推迁,而无制度建立。
宋代的相权,较唐代低落的多。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在皇宫外面了。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又和管理军事的枢密院同称“两府”。中书为丞相,门下尚书两省长官不再预闻最高政事,然而丞相是管不着枢密院的,不管军事。
宋代财政,掌握在三个司。司本是唐代尚书六部下的官名。安史之乱后,因财政困难,有宰相自兼司职的,宋代不能革其弊,变成了政府财政专落在司的手里。所谓三司,第一是户部司,第二是盐铁司,第三是度支司。三司独立起来掌握全国财权,是极不合理的。
用人方面,向来政府用人本该隶属于宰相职权之下,但宋代另设一个“考课院”后又改名“审官院”,又把审官院分为东西两院,分管文武官任用。又设一个“三班院”来决定内廷官员核选。如此则用人之权,全不在宰相。这是宋初皇室在一种自卑的私心下,蓄意要减夺宰相职权而添设的。
如此一来,宋代的宰相职权被分割近无,就连尚书成为行政总机关的制度,也被严重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