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要是父母热爱学习,孩子也会受到熏陶,明白学习是一生的追求。在城市家庭调查中,绝大部分好学上进的学生,其家庭的父母本身就热爱学习。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看书、学习,为孩子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二)尊重孩子,建立良好关系
初中的孩子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个性,家长不能再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对他们进行过度严格的管教或者溺爱。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家长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认真考虑其合理性。要是孩子的意见比家长的更完善、更妥贴,家长应该大胆采纳,这不仅尊重了孩子,还能缩短两代人的鸿沟。既给予孩子一定的“心理空间”,又要让孩子知晓不可违反的原则和不可逾越的界限。
(三)倾听孩子,增进沟通
在初中阶段,孩子的情绪容易波动,内心世界也更加丰富。家长要放下架子,及时倾听孩子的心声。不管多忙,当孩子有话要说时,立即停下手中的事情去倾听。不要计较孩子说话是否有道理、是否有价值,因为与孩子谈话是了解和教育孩子的重要机会。通过倾听,孩子会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和尊重,从而更加信任家长,愿意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告诉家长。
(四)赏识激励,培养自信
家长要认可孩子的付出,不要过分在意结果。当孩子努力去做一件事情时,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未来。同时,要及时表扬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当孩子出现过错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在矫正的同时给予鼓励,引导孩子反思,让孩子在不断进步中建立自信心。
(五)关注学习,合理引导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关注孩子的学习进程,根据孩子的成绩情况提出专业建议,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避免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一)避免极端行为
在教育初中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避免两个极端行为,即过度纵容和一味压制。过度纵容会让孩子失去正确的方向,养成不良习惯,缺乏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也不加以限制,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一味压制则会引起孩子的强烈叛逆,损害亲子关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严格控制,不允许孩子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和选择,这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和不被理解,可能会采取极端的反抗方式。
(二)关注身心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在身体方面,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运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在心理方面,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家长要及时发现并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孩子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三)加强法制教育
加强法制教育对初中孩子至关重要。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法制教育,与孩子一起观看法制节目、阅读法制书籍等。让孩子了解法律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合法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
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权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