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后雨”指刚开始天气晴朗,而后下起雨来。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便是以这种天气变化为背景创作的经典诗作。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诗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生动地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不同美景。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潋滟”一词,形容波光闪动;“空蒙”则表现出烟雨迷茫的景象。这两个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丰富。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
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初晴后雨” 这个词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独一无二的来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这是“初晴后雨”广为人知的文学来源。诗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生动地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下雨时不同的美景。苏轼当时在西湖游玩,正好经历了从晴天到下雨的天气转换,被西湖两种状态下的美所打动,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这首诗让“初晴后雨”从简单的天气现象描述上升到了一种充满意境的文学表达。它不仅展现了西湖景色的多变,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美的敏锐捕捉。
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表达
在古代的诗词、散文中,也有不少类似描述天气变化的语句。一些描写山川景色变化的作品,可能会以“初晴后雨”的天气变化为背景,来烘托山川在不同天气下的姿态。像“初晴后雨山川异,朝雾暮云景致殊”这样的句子,也是通过天气变化来展现自然景观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