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力稳定性理论:有目的预习
人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呈现周期性起伏变化。课堂45分钟,真正有效时间大约不到20分钟。因此,有效的课堂时间必须用来听重点、听难点、听方法思路。而要做到这一点,有目的提前预习非常重要,必须要带着问题听讲。很多同学不重视预习,虽然看着也在认真听课,但真正听进去的东西却少得可怜。
(二)记忆衰退理论:及时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进程不均匀。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会事半功倍,如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很难再遗忘。
(三)记忆编码理论:动手构建知识树
记忆和理解取决于如何加工信息。有效的深加工是在记忆内容和已知信息间建立联系,而建立知识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通过树形结构把知识串联和组织。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建立起知识树,不断调整、增删节点,发展、壮大这棵知识树。
(四)情绪绩效理论:正确看待压力
情绪唤醒水平和绩效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的关系,情绪太低或太高都会损害绩效。适当的压力是有好处的,完全没有压力或压力过高都会影响发挥。在学校一周一考的制度下,同学们要对考试树立起正确的心态。
(五)认真安排时间
上了初中后,一个有计划有规划的时间表才是关键。同学们可以给自己制定一天或者一周的计划来进行执行,根据自己的自身的能力和完成情况来制定,内容应包含学习、吃饭、休息和运动,学会合理支配时间。
(六)预习
初中的学习内容和任务较小学更重,还有晚自习,预习能帮助同学们快速跟上老师的脚步。晚上可以把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热,如语文通读课文找生僻字,英语预习新单词等。
(七)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初中课堂上,好成绩学生大多取决于在老师课堂上认真学习,研究透彻。课堂上要全神贯注,紧跟老师思路,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课后问。
1.及时复习
按照“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及时复习所学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所学知识是提高记忆效果的关键。在学习完新的知识点后,可以在当天晚上进行复习,回顾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在第二天、第三天再次复习,巩固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渐延长复习的间隔时间,但也要定期进行系统复习,确保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复习时要明确目标和重点,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框架。
复习时要明确目标和重点,不能盲目地进行。可以根据教材的目录和老师的讲解,确定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要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框架。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制作知识卡片等方式,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还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要独立完成作业,避免“参考”课本或搜答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检验和巩固,独立完成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在做作业时,要避免“参考”课本或从网上搜答案,要依靠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来完成。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先做好标记,等完成其他题目后再回过头来思考,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通过独立完成作业,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统筹学习时间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时间特点,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学习时间的安排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时间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在早晨头脑清醒、记忆力较好的时候,可以进行背诵、阅读等任务;在下午精力相对充沛的时候,可以进行数学、物理等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的学习;在晚上可以进行复习和总结,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生物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
在精力充沛、不易受干扰的时间段进行阅读、背诵等任务,在容易受干扰的时间做题。
在精力充沛、不易受干扰的时间段,如清晨或安静的自习时间,可以进行阅读、背诵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务。
这些任务需要较高的专注度和记忆力,在安静的环境下能够更好地完成。而在容易受干扰的时间,如课间休息或周围环境比较嘈杂的时候,可以进行做题等任务。做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外界干扰的影响。通过科学统筹学习时间,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