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绩并非仅仅取决于初三冲刺,而是需要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二和初三上学期的学习积累。
(一)初三上学期的关键作用
初三上学期是决定中考成绩的关键时期,学校赶课步伐加快,学习内容增多,期中、期末考试综合程度提高。
大多数学校在初二下学期开始逐步步入到赶课的步伐,开始学习初三年级内容,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在初三上学期出现时间紧张、赶课步伐仓促、学习知识掌握不扎实的情况。初三物理学习是重点,占比较高且考法灵活多变,需在秋季让初三物理达到中考能力水平。
初三的物理如果跟不上,直接决定了未来中考,甚至未来高中的物理水平。物理的学习时间紧,要在10个月左右就学完一整年的物理学科内容,进行中考的N轮复习。
初三物理知识量大,难度升级,涉及面广,而且特别抽象,题目的考查更加灵活,更加错综复杂,从而丢分特别严重。所以,在接下来的这2/3个学期里,我们不但要学好物理,还要一气呵成,让知识的掌握度达到中考的能力水平。
(二)初一初二的重要基础
初一主要是适应,包括学习状态和习惯的调整,科目增加带来学业负担加重,学习方法需改变,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
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和要求与小学有很大不同,课程内容更多、更专门化、更系统化,对空间想象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初一学生需要适应这些变化,调整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
初中一旦发现有薄弱的科目,一定要及时加强。做好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初二主要是综合运用,会增加新学科,学生出现学习和思想上的分化,需要家长引导和帮助。
初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不仅会增加新的学科,知识的难度也增加很多。
而且,孩子上初二,往往会出现容易学坏、容易攀比和早恋等问题,需要家长重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初二这个承上启下的学年。家长可以让孩子无后顾之忧,培养孩子不怕吃苦的精神,帮孩子查漏补缺。
(一)初一身份的转变
调整学习状态和习惯,适应科目增加和学业负担加重。
初一学生面临着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学习状态和习惯需要进行调整。小学阶段的课程相对较少,而初中科目增加,学业负担明显加重。学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适应新的学习节奏。
改变学习方法,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注重理解。
初中的知识更加复杂和深入,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学生需要转变学习方法,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会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不能因离中考远而松懈,及时加强薄弱科目。
虽然初一离中考还有一定的时间,但学生不能因此而松懈。初中一旦发现有薄弱的科目,一定要及时加强。做好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二思维方式的转变
关注学习上的分化,避免两极分化。
初二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学习上的分化。一方面,课程难度增加,新学科的加入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也会影响成绩。要避免两极分化,学生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门科目的学习时间均衡。
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定期复习巩固知识,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平时可以多向老师请教,参加课后辅导或者学习小组,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重视思想上的变化,防止心理问题影响学习成绩。
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敏感,容易出现叛逆、早恋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学习成绩。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变化,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己也要学会调整心态,克服浮躁情绪,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家长多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度过这个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