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想要斩获高分,掌握答题技巧至关重要。
选择题部分,要把控时间,尽量在15分钟左右完成,为后面的大题留出充裕时间。读题时,仔细甄别选项,警惕那些表述正确但与题目无关的干扰项,以及以偏概全的陷阱。
对于不同类型选择题各有应对策略:表述型题,需精准理解历史概念内涵,依据题干阐释来判断;否定型题,运用排除法,排除符合史实的选项;排序型题,可按时间先后、人物事件发展脉络,用首尾判断或逐个序号排查;
比较型题,聚焦两者异同点,结合所学综合考量;因果型题,理清事件因果逻辑,借助时间顺序和理论推理;时空型题,凭借对历史年代、地理方位的记忆筛选;材料型题,重点读懂材料,挖掘与选项的关联。
材料解析题,先通读材料,归纳概括类题目要提炼关键信息,精准概括;对比分析类,则要联系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剖析原因与作用,做到史论结合。
开放试题,概括观点要抓住材料核心词,围绕其阐述特点、原因等,阐述部分按时间阶段举例并说明影响,结尾总结升华,切勿照搬材料。
选做题,若选历史重大改革,阐述背景考虑主客观因素,概括措施靠材料归纳,评价秉持一分为二;人物评说要结合时代、事迹与影响客观评价。答题全程,注意书写工整、条理清晰,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一)概括观点
在做历史开放试题时,概括观点是关键步骤。要善于从材料中找出核心词语或高频词语作为主语,在有关古代丝绸之路的材料里,“丝绸之路”可能就是核心词语。
然后围绕这个主语,从其自身特点(如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不同文明区域,具有跨地域的特点)、趋势(像贸易往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断繁荣或受局势影响而波动的趋势)、原因(是因古代东西方都有互通有无的需求、汉朝国力强盛有能力开辟商路等原因形成)、作用(促进了文化交流,让佛教等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也使中国的四大发明等外传)及影响(深远地改变了沿线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格局等)等方面来造句阐述观点。
这样提炼出的观点既能契合材料内容,又能为后续的论题阐述等环节打下基础。
(二)论题阐述
进行论题阐述时,结合材料提示的时间阶段来举例并阐述相应原因或影响很重要。在探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这一论题时,如果材料涉及的时间阶段是从洋务运动到一战期间,那可以先举例说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像江南制造总局等,原因是当时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增强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先河;
接着举例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像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是因为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民族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并且民众抵制洋货等爱国运动也起到推动作用。
通过这样依据不同时间阶段分别举例,并详细阐述背后原因或影响,做到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让整个论题的阐述更加丰满、完整。
(三)论题总结
论题总结部分,绝不能简单照抄材料观点,而是要针对阐述的史实做总体概况,提炼升华核心内容。
前面阐述了古代中国不同朝代对外交往的诸多史实,从汉朝的丝绸之路到唐朝的对外交流盛况,再到明朝的郑和下西洋等,总结时就可以提炼升华出“古代中国凭借自身强大的国力与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不仅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吸收了外来优秀成果,对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这样的核心内容。
将具体史实所反映的共性、本质等关键要点提炼出来,使整个答题既有详实的阐述,又有深度的总结归纳,展现出对历史问题全面且深入的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