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出自屈原《离骚》,原意为追求真理之路漫长遥远。如今常比喻人生征途,无论个人逐梦、实现事业抱负,还是推动社会发展、追求国家昌盛,前行之路都布满荆棘,困难重重,但人们需如屈原般坚定,上下求索,永不放弃。
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诗句出处
“路漫漫其修远兮”常用来比喻一个人责任重大,前面的道路还长,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才能实现所定的目标。
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所作的《离骚》,原文为“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当时屈原痛感自己的治国之道不能为楚王所接受,只好悲愤地离开,去寻求理想中的人生之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出此感慨,表达出尽管追寻真理、实现理想的道路漫长又遥远,但他依然会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的决心。
从更宽泛的层面来看,它也适用于形容人们在诸多领域中前行的状态。在求知的道路上,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所掌握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需要秉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谦虚学习,苦心钻研、探索,永不放弃;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重重困难,梦想看似遥不可及,就像那遥远漫长的道路,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保持初心,勇敢地朝着梦想去追寻,努力克服困难,不懈奋斗,直至实现目标。
屈原生平与经历
屈原生活在我国古代战国末期的战乱年代(约公元前340-前278),出身楚国贵族。他曾得到楚怀王的信任,任职左徒、三闾大夫,并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屈原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性格直率,正义感强,经常向楚怀王进谏,积极主张内举贤能,提倡“美政”,外联齐国共同抗秦,期望通过这些举措让楚国变得更加强大。
然而,他内主修明法度的治国主张,遭到了贵族阶级的强烈打压和排挤。楚怀王听信了那些妒贤误国的谗言,先后将屈原流放到汉北和沅湘流域,使他远离朝政。屈原虽为国忠诚,却得不到重用,心中满是郁闷。
当时,他目睹秦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心急如焚、内心不安,且预感到楚国即将被秦国战败而消亡,可自己的力量却十分微弱,面对这样的局面无能为力。
《离骚》创作缘由
在这样的处境下,屈原仰天长叹,无可奈何,只能愤然拿起手中之笔,激动地写下了忧国忧民的诗篇《离骚》,同时还创作了《天问》《九歌》等诸多诗篇。《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当时楚国政治昏暗,存在楚怀王听之不聪、谗谄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等诸多问题,屈原内心忧愁幽思,于是借助《离骚》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激情与忧愤情绪,表达自己对楚国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同时也展现出虽遭受重重挫折,却依然坚守内心信念的执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