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是现今满族的前身。女真族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肃慎,历经岁月更迭,在不同朝代有着各异称谓。
辽代时,女真族依据与契丹人融合程度,分为生女真、熟女真,分布在东北不同区域。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各部,建立金朝,势力迅速壮大,统治区域大幅拓展,与南宋长期对峙,这一时期女真文化蓬勃发展,文字诞生,政治制度渐趋成熟。
明朝初期,女真分化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到了明末,努尔哈赤展现非凡领导才能,统一女真诸部,创立后金政权,为后续发展筑牢根基。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大清。此后,满洲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持续演进。
满族继承了女真族的语言基础,虽历经变迁但仍保留部分词根;文字上从女真文发展为满文;习俗方面,骑射传统、服饰风格、祭祀礼仪等多有传承。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以新姿态延续着女真族的血脉与文化记忆,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一员。
女真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肃慎。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代变迁,它的称谓也历经多次变化。
在汉朝至晋朝时期,被称作挹娄;南北朝时期,又称为勿吉;到了隋朝至唐朝时期,则被叫做黑水靺鞨。直至辽朝,开始使用“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之名。
大约在唐朝时,女真族基本形成了民族形态,“女真”这一名称最早也是见于唐初。古语曾有“女真兵若满万则不可敌”的说法,足见其武力之强盛。
辽朝时期,契丹人对女真族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由此女真有了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居于松花江以北、宁江州(今吉林夫余石头城子)东北,直至黑龙江中下游的称之为“生女真”,黑水靺鞨后裔是生女真的主体,后来建立金朝的完颜部,就是生女真的一支,亦是黑水靺鞨的直系后裔;
而那些被契丹人骗至辽东半岛,编入契丹国籍的强宗大姓,称为“合苏馆”(又作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这些人就是“熟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