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几个“志当存高远”的名人例子: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立志继承父业,撰写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然而,李陵之祸骤降,他因替李陵辩解而触怒汉武帝,遭受残酷的宫刑。
这等奇耻大辱,换作常人或许早已一蹶不振,但司马迁胸怀高远志向,他深知未竟的史书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使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在狱中、在困境里,笔耕不辍,终于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为后世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明代李时珍,出身医学世家,却身处科举盛行的年代。他曾三次赴考,不过看到百姓受病痛折磨,深感医术救人更为紧迫,毅然决然放弃仕途,立下重修本草、济世救人的壮志。此后,他不畏艰辛,跋涉山水,遍尝百草,耗费30余年心血著成《本草纲目》,为中医药发展立下不朽功勋。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心怀匡扶汉室、拯救苍生之志。虽躬耕陇亩,却时刻关注天下大势。待刘备三顾茅庐,他感其诚意,出山相助,此后一生为兴复汉室殚精竭虑。
无论是赤壁之战的运筹帷幄,还是白帝托孤后的独撑危局,皆因那高远志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忠臣贤相的楷模。这些古代名人,用行动诠释志向的力量,激励后人砥砺奋进。
“志当存高远”短短五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
从字面意义来看,“志”即志向、理想,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渴望达成的目标;“当”强调应当、必须,意味着树立高远志向是人生的必然之举;“存”有怀揣、保有之意,让这份志向扎根心间,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高远”二字,则直白地指出志向要具备高大、长远的特质,不能局限于眼前的蝇头小利或短暂欢愉。
深入剖析,它是一种对人生境界的追求。高远的志向如同灯塔,在茫茫人生大海中为我们指引方向。当一个人立志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攻克疑难病症的医学难题,那他便不会在琐碎日常和暂时挫折面前轻易低头。在追求志向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可正因为目标高远,才有足够动力去跨越艰难险阻,锤炼坚韧品质。
于社会发展而言,它更是推动进步的力量。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因胸怀高远之志,成就非凡伟业。
司马迁立志著史,虽受宫刑仍完成《史记》,为华夏史学奠基;孙中山立下“振兴中华”的壮志,倾尽全力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族复兴新篇。
这些人凭借高远志向,在各自时代熠熠生辉,也带动社会大步向前。“志当存高远”提醒我们,目光放远,心怀壮志,方能不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