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课本,然后才是习题册和题海战术
许多同学在学数学时,就是不停地做试卷,做得多了就很有成就感,每做完一套试卷或考完一次试,只关心考了多少分,然后对比一下自己的正常水平,有进步就感到惊喜,没有进步就心情沮丧。
你认为这样就能提升数学成绩吗?你认为这样学习,即使某次试卷成绩提升了,会是实质性的提升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你关心的只是分数,而不是为什么考得不好,哪些知识点没掌握到位而考得不好。
另外,不少家长和同学认为,数学成绩不好就是因为做题太少,因此多买习题册多刷题才是王道。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是这样。数学成绩的提升离不开多做题,但如果不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多刷题也没用。
数学学习首先讲究做题的质量,然后才是数量。
在高考数学试卷中,70%是基础题,这些题不需要考生拼智商,不是用来区分考生成绩层次的,也就是说,只要吃透了课本,高考数学基本就能考到100分以上。
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把课本上的每一个定义都弄理解清楚,每一个定理公式都搞懂而且能自己推导出来,每一道例题和课后习题都会做。如果课本上的习题都不能保证全部会做,那就相当于没打牢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刷再多的题,又有多少用处?
2、重在理解,然后才是背诵和记忆
数学的概念和术语很抽象,有的同学就知道背定义,以为背过了定义就会做题。但对于数学概念来说,死记硬背是没有一丁点用处的。
许多同学看到满篇的数学公式就晕菜,就拿三角函数来说,正余弦、正余切、正余割,还有和角、差角、二倍角公式,感觉怎么也背不过,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背。
对于数学的学习,主要在于理解其内涵和逻辑,然后才是记忆,最后再靠做题来巩固记忆,熟能生巧。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接收新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但基础差的同学一定要把精力放在理解上而不是背诵上,数学从来不会考概念的背诵,而数学公式虽然需要背诵,但死记硬背那些抽象的符号你考试紧张时一定会忘记。因此,一定要先理解再记忆。
(一)有良好的学习兴趣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
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