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家分晋,简而言之就是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这一历史事件。
晋国原本是“春秋四强国”之一,初代国君唐叔虞乃是周武王姬发之子。但从晋文公时期开始,晋国就被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所把控。后来,范和中行氏又先后为赵所灭。
公元前453年,赵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韩、赵、魏三足鼎立,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瓜分晋公室剩余全部土地,晋国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左传事纬》指出:“智伯灭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读《春秋》之终,而知战国之始也。”
三家分晋意味着“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而“战国七雄”的韩、赵、魏三国随之应运而生,由此揭开了诸侯兼并的历史序幕,所以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
更重要的是,三家分晋不仅关系到晋国的命运,也不只确立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大势,更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史。为什么这么说呢?且看如下地图。
在三家分晋以前,所有人心中都以为自己的国君只能是周天子分封的自己的族人或者功臣的后代这些贵族,不能由其他大臣或平民自己建立国家,这代表了“周天子”这个名号的无上权威,虽然当时大家已经基本上不听他的了,但是至少这道程序还在,分封的权利还掌握在周天子手里,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这个规矩被无形打破,最后在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周天子才在压力下不得不封他们爵位,这件事告诉了当时的其他人,诸侯之间可以推翻和替代,之前大家都没有这种想法,觉得天下一家,都姓周,这也是战国时代到来的根本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