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说明。孩子们在给词语解释意思的时候,词语的后面就是破折号。
例如: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 掏鹊蛋?作者在我想后面使用破折号,就是对想的内容加以说明。
2、表示声音的延长。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画杨桃》中,“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到,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在这里,同学拉长声音,嘲笑“我”,因此这里使用破折号。
3、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者转折。
这种破折号的作用中低段很少见,在高段和课外书籍有出现。我们谈性正浓,说到某位明星八卦时,门铃响了──我去开门。这里因为意外,我们的话题被打断,本应该接着说的话题,被强行转换到其他的话题。
一、标示解释说明性话语。这种用法比较多见,有两类:
1、标示注解性话语。例如:
(1)李时珍编写了一部著名药书——《本草纲目》。
2、标示补充说明性话语。例如:
(2)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3)老王带客人进了一家川菜餐馆——这几年节假日他常跟亲戚朋友在这儿吃饭。
有时候,破折号引出的注解性或补充说明性话语,是插入性的,其后还有话。如果插入的话语跟后面的话界限不清,或者跟后面的话连读不顺,可以在插入的话语后面再加一个破折号,也就是使用双破折号。例如:
(4)你的生日——二月十八日——每年这天我总记得。
(5)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例(4)(5)一类情况中,除使用双破折号外,也可以将后一个破折号改为逗号。但是,使用双破折号使得插入话语的界限更为清晰。
二、标示话题的突然转换。例如:
(6)“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三、标示话语的中断。例如:
(7)张大婶问老张:“今儿穿得这么整齐,您这是要——”
(8)“天气真好,要不咱们去——香山吧。”小李话语中停了一下。
四、标示声音或语音的延长。例如:
(9)“嘀——”窗外传来一声汽车喇叭的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