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起因的区别
南北朝的产生是由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代入的结果。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政权中的统一王朝出现了分裂,形成了南北朝的格局。南北朝的争霸中心在于北方与南方的权力竞争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对立。
而五代十国的产生是由于唐朝的灭亡和内乱而导致的。在唐朝晚期,中央政权的衰落和国家的分裂导致了割据势力的崛起。五代十国中的统一王朝是福建的闽南政权,其他割据势力则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
地域与版图的区别
南北朝的地域划分是以长江为界,南方称为南朝,北方称为北朝。南朝的版图包括南方的江南、江西和福建等地,北朝则包括北方的华北地区和黄河流域。南朝的政权有刘宋、南齐、南梁、陈朝等,北朝的政权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梁和北周等。
而五代十国的地域划分相对分散,各个政权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五代十国的政权分布在现今的河南、陕西、山东、河北、江苏、湖北、湖南、四川、福建等地。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指中国历史上从420年东晋灭亡、南朝宋建立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形成的南北对峙局面。
南朝承自东晋,从420年刘裕代晋算起,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均以建康为都;北朝承自十六国,自北魏439年统一北方算起,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北周又于577年灭北齐。581年北周被隋所灭,北朝结束。589年,隋灭陈和后梁,结束了西晋末年以后延续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唐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晃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府,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地区,五代十国开始。此后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四个朝代。这五个定都于中原地区的政权,被合称为“五代”。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接受周恭帝禅让,建立北宋,五代结束。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荆南(南平)、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南方尚存的各割据政权,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汉灭亡,十国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