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列,并行。
如:《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方船指船只并联,现代汉语指方形的船。
再如:两车并排行驶称”方轨“,并排的窗户称”方轩“。
2、等同,相当 。同”仿“。
如:《战国策》:”今者,齐、 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齐、 韩相方,现代汉语用”相仿“。
3、表示比拟。
如:吕布使用的”方天画戟“,其中的方天为”可与上天相比“。
4、辨别。
如:《国语·楚语下》:”民神杂糅,不可方物。“——方物即”分辨事物“。
5、指周遭,四旁。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方宅,沿住宅周边。
6、道理、学问。
如:《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立方,建立学说。
再如:”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大方之家耻笑。大方之家,有大学问的人。
(1)方:品类;类别。
例句:《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同精于太清之本。”
(2)方:方形。与“圆”相对。
例句:《周礼·考工记·舆人》:“圜者中规,方者中矩。”
(3)方:大地。
例句:《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4)方:方向;方位。
例句:《文选·张衡〈东京赋〉》:“飞云龙于春路,屯虎神于秋方。”
(5)方:相并的两船;竹木编成的筏。亦指以舟、筏渡水。
例句:《诗·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6)方:旁边;一侧。
例句:《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7)方:道理;常规。
例句:《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孔颖达疏:“方,犹道也。”
(8)方:方面。
例句:唐王维《画学秘诀》:“山分八面,石有三方。”
(9)方:地方;地区。
例句:《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方:谓偏离中心。
例句:《仪礼·大射仪》:“大射正立于公后,以矢行告于公,下曰留,上曰扬,左右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