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网全国地区

请选择

    返回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文言文 > 正文

    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宋艳平

    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到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快满四年。苏轼气味相投的友人张怀民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因有此文。

    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

    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元丰六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排遣忧郁心情,写下此文。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记承天寺夜游是什么体裁

    《记承天寺夜游》是散文体裁。《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全文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相关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有什么思想感情

    2023-10-31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作者是谁

    2023-10-20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翻译 作者是谁

    2023-10-17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 作者是谁

    2023-10-04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简短 作者是谁

    2023-02-21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2023-01-30

    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是什么 作者是谁

    2022-11-28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写作背景

    2022-11-03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及原文 写作背景是什么

    2022-11-03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作者简介

    2022-11-03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译文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2-10-27

    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方法及创作背景

    2022-09-28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

    2021-08-04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

    2021-07-31

    记承天寺夜游是几年级的课文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