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课本
读懂、读透历史课本是学好初三历史的重要一步。历史课本中各个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只有深入理解这些关系,才能加强对知识的掌控力。
在阅读课本时,要学会区分叙述性语言和结论性语言。叙述性语言是对历史事件或过程的描述,只需了解;结论性语言是对历史事件、过程或人物的总结评价,既要记忆又要理解掌握。在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就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理解结论性语言部分的内容。
做好预习
提前预习课本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知识背景体系和要点,带着问题上课会更加高效。预习就像战前的火力侦察,可以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提高自学能力和听课效率。在预习时,要认真读一遍即将学习的内容,把不太理解或有疑问的句子圈画出来,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认真听讲
课堂认真听讲是学好历史的关键。上课时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要做好笔记,把上课的要点、线索记下来,课后补充完整。
通过动手、动眼、动耳和动脑等多方面的刺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在听讲过程中,要思考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纵向、横向联系,将零散知识点整合到知识系统中。
课堂巩固
通过练习检测和巩固预习、听讲的效果,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做练习时要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做完后用红笔校对答案,以便下次重点复习错题。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避免再次犯错。
课后总结
不断复习所学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和纵横联系,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知识,还能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复习时可以采用先读一遍要背的内容,然后边写边记忆的方法,过一段时间后再在脑子里像放映电影一样重过一遍,在迂回中不断推进记忆。
1.化简记忆法
化简复杂内容,舍弃次要部分,记住关键字眼,再进行拓展记忆。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可化简为“割、赔、开、关”四个字,即“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通商口岸,“关”税协定。通过这种方式能较快地达到记忆目的。
2.公式记忆法
总结历史问题公式,按公式记忆解答,形成网络记忆。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会议=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作用;条约=时间+地点+签订双方+内容+影响;改革=时间+改革人+内容+意义;战役=时间+作战双方+经过+后果。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进行扩充,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
3.比较记忆法
对有联系的事件或人物归类比较,找出异同点,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有多种做法,如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像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还可以进行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4.列表图示法
用表格图示使同类知识连贯,化繁为简,便于记忆复杂史料。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