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讲述了一个极具深意的故事: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宝剑滑落江中。他不慌不忙,立刻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还向旁人解释道,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岸后,就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行至岸边,他依记号下水,却遍寻无果。
这则寓言蕴含的道理发人深省。它告诫人们,世界是动态变化的,不能以僵化、静止的思维去看待问题。楚人只着眼于宝剑落水那一刻船舷的位置,却忽略了船在行进、水流在涌动,环境早已改变。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错误思维屡见不鲜。
一些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浪潮来袭,仍死守过去的经营模式,不懂与时俱进,开拓线上业务,最终被市场淘汰;又如部分学生在学习时,死记硬背公式定理,遇到题目变换形式就不知所措,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灵活运用,只是机械记忆。
我们应明白,要时刻保持敏锐感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周围一切,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与方法,如此才能在时代洪流中找准方向,不犯“刻舟求剑”式的错误。
《刻舟求剑》原文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其文如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处入水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岂可得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亦不可得也。
故事讲述有一位楚国人乘船渡江,行至江中时,他腰间佩戴的宝剑不慎滑落,掉入水里。楚人反应倒快,立刻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宝剑落水的地方刻下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神色笃定地自言自语:“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周围乘客有的面露疑惑,他也全然不顾。
船一路前行,终于靠岸停泊,楚人不慌不忙,按照船舷上所刻记号,俯身弯腰,毅然决然地下水寻找宝剑。然而,此时船早已随着水流漂出老远,剑却一直在江底原处。
这般寻剑,又怎能找得到呢?不仅如此,作者还进一步引申,若是治理国家也沿用这种僵化不变、不顾现实变化的旧方法,同样难以达成目的,无法让国家昌盛。
短短篇幅,借楚人荒唐行径,既讽刺了拘泥刻板、不懂变通之人,又警醒世人看待万事万物都要顺应变化,莫因循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