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青春期,身心变化巨大,家长需巧用方法沟通。
要给予充分尊重,把孩子当作有独立思想的个体。遇到事情,像选择兴趣班、规划周末时间,用商量口吻而非命令式,说“我们一起探讨下这个周末怎么安排,你有什么想法”,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从而更愿意打开心扉。
学会耐心倾听,孩子分享校园趣事、烦恼时,停下手中事,专注看着他们,用点头、适当的回应语表示你在听,千万别中途打断,这能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话有分量。有个孩子跟家长讲同学间矛盾,家长全程耐心聆听,孩子说完后心情好了大半,还主动寻求建议。
适时分享自身经历,拉近与孩子距离。若孩子因考试失利沮丧,家长可以讲讲自己年轻时类似经历,重点在如何克服困难,给予孩子信心与启发。遇到分歧,别急着批评指责,先理解孩子情绪,再温和阐述观点引导,如“我明白你此刻的想法,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助力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亲子关系也愈发亲密。
青春期,是孩子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身体的快速发育、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促使孩子的心理也产生诸多改变,这让许多家长感到困惑与棘手。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心理特点,家长才能有的放矢,实现有效沟通。
独立性与自我意识的觉醒是青春期孩子心理的显著标志。他们不再是那个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小孩,内心渴望挣脱父母的束缚,自主决策,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以前买衣服总是听从父母安排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可能会坚决要求自己挑选款式、颜色,按照自己的审美来装扮。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兴趣有了更深刻的认知,频繁地审视自己,思考“我是谁”“我想要什么”,自尊心也愈发强烈,对他人的评价极为敏感,期望得到认可与尊重,若感觉被否定,可能会陷入沮丧或愤怒。
情绪波动大也是青春期孩子的常态。体内激素的“翻云覆雨”,使得他们的情绪好似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前一刻还因为考试取得好成绩而兴高采烈,下一刻可能就因朋友的一句无心之言而黯然神伤;遇到挫折时,容易情绪低落、焦虑烦躁,甚至大发雷霆,而且往往不愿轻易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家长摸不着头脑。
社交需求在青春期有了新的变化。同伴关系的重要性急剧上升,他们热衷于融入同龄人的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归属感、认同感,与朋友分享秘密、互相支持。
为了融入集体,他们可能会刻意模仿同伴的穿着、言行举止。同时,对异性的关注悄然萌发,开始在意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有了懵懂的好感,渴望与异性交流互动,建立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