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度计算: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
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下100m,地温增加3℃。
二、等温线的读图:
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
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三、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
海陆——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距海远近。
地形——凹地大于高地。
天气状况——少雨区大于多雨区。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纬度: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海陆分布:(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
(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
(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季风
(4)西风
3.地形。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海拔--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地形类型--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山脉的走向.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此外冰雪的反射率
6.水文。
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
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