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2018年辽源中考语文模拟阅读题
一、2018年辽源中考语文模拟阅读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①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②,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③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选自《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注释】①进而问之:进一步问使者。②食(sì):给……吃。③业:成就功业。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 )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不以物喜)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D.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补不足)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这个人(他)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3.概括【甲】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4.【乙】文既体现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又体现了她选拔贤士的标准。请从【甲】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参考译文】齐王派使者来问候赵威后。于是进一步又问齐国的使者说:“齐国有一个处士叫钟离子,他还好吧?(我听说)这个人的为人,有粮食的人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没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他的百姓,为什么至今还没有成就功业呢?叶(音shè)阳子还好吧?这个人他的为人,怜悯、抚恤鳏夫、寡妇、孤儿和没有子女的老人,救济生活穷困、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安宁,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
二、2018年辽源中考语文模拟阅读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5~8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庆历三年,轼①始总角②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
【注】①轼:苏轼自称。 ②总角:指童年。
5.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B )
A.在洞庭一湖 而不一见其面
B.予观夫巴陵胜状 轼从旁窃观
C.或异二者之为 吾得其为人
D.览物之情 读之至流涕
【解析】A项的“一”,前者是“全,都”;后者是数词。B项的“观”都是动词,“看”的意思。C项的“为”,前者是“心情”;后者是动词,译为“做”。D项的“之”,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指范仲淹的碑文。
6.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怪,把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
7.结合甲文内容,概括乙文中“先生”称范仲淹为“人杰”的原因。
范仲淹有着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或:范仲淹有着忧国忧民、无私的精神品质)
8.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的敬仰和终身不得一见的遗憾、悲痛之情。
【参考译文】庆历三年,我还是个小孩子,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问先生,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怪,把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嘉祐二年,我来到京师参加进士考试,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他的为人,有十五年了,但终究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这是命运(的安排)吗?”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三、2018年辽源中考语文模拟阅读题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5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 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 ,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_。”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 ① 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② 垠:边界,尽头。 ③ 睥睨(pì 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lì):屋的正梁。 ④ 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⑤ 箭:小竹子。 ⑥ 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⑦ 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⑧ 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⑨ 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人而 多 石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凄清)
(3)益奇而坚(更加)
(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有的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投以小石 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D.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日更定矣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凄苦孤寂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
四、2018年辽源中考语文模拟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庥(xiū):同“休”,休息。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民桥其上 (搭桥,架桥)
(2)逾石而往有石泓 (越过,经过)
(3)北堕小潭 (落入)
(4)卷石底以出 (弯曲,翻卷)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8.【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__(2)文:潭水清冽,水声悦耳。
【参考译文】从袁家渴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人们在渠上搭了一座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它的水流遇到了一块大的石头,就浸过石头。越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落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树荫下休息。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