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请点击全屏查看
2017沈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阅读专项题
第一章
一、(2015·沈阳模拟试题)阅读选文,完成1~4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⑤……。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
【注释】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②山阜(fù)隐轸(zhěn) :很多高山。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舄卤,盐碱地。④畴:已耕作的田地。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印度之人 马之千里者(《马说》)
B.随地称国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北乃山阜隐轸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西方土地硗确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沈阳模拟试题)【解析】A项中“之”第一个为“助词,的”,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中的“国”均指国家;C项中“乃”第一个作动词,是。第二个作副词,竟然;D项中“方”第一个指名词,方向,第二个指“方圆”,故选B项。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高高的山峰耸入云霄,清澈的溪流能见到水底。
(2)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印度的疆域)北面广阔,南面狭窄,形状好像半个月亮。
(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这是大体状况,大致简要叙述一下。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东 则 川 野 沃 润 畴 陇 膏 腴 南 方 草 木 荣 茂
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沈阳模拟试题)【解析】从句子看,“东”“南”均指方位,属于对称句;“川野沃润”“畴陇膏腴”是属于对称句,依照对称的规律断句。
4.《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一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甲】山川之美
【乙】封疆之域
【参考译文】印度人民,随着居住地方的不同而自命其国名,、的地方,称之为印度。至于印度的界域,我们可以谈一谈。印度的五个部分,方圆九万多里。三面濒临大海,北面背靠雪山。北面广阔,南面狭窄,形状好像半个月亮。全国划分地区,有七十多个国家。当地天气特别炎热,地方又多潮湿。北方耸立着很多高山,丘陵地带多是盐碱地,东部河流平原肥沃滋润,南方草木繁茂,西方土地十分贫瘠……这是大体状况,大致简要叙述一下。
二、(2015·德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9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①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②。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③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注释】①曩(nǎng):从前。②雊(gòu):雉鸡叫。③天机:天性。
(沈阳模拟试题)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冈”中“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实是欲界之仙都 然是中有深趣矣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月上下
C.复与疏钟相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倘能从我游乎 请从吏夜归
(沈阳模拟试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示例: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示例: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8.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动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9.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之情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参考译文】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不是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第二章
一、(2016·梧州)课外文言文阅读。
滇游日记
徐霞客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则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久之,幸而攀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削:陡峭。②陨:坠落。③摧:崩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洞东向(向东,朝东)
(2)无逾此者 (超过)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过一会儿,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的力量,幸好脚碰到了石头。
3.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选文:侧面描写:《三峡》:正面描写。
【参考译文】忽然看见层层山崖之上,有个山洞向东方向,我就向上攀爬。那上面非常陡峭,爬上半里之后,陡峭的山崖上土不能承受脚踩的力量,就用手攀草根而上,过一会儿后,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的力量,幸好碰到了石头。然而石头也不牢固,踩上去就坠落,向上攀爬也坠落,偶尔到了一稍黏的地方,粘住脚挂住手,像平贴在崖壁上一样,不能挪动一步,想往上没有攀援之物,想往下也没有立足之地,生平所经历的险境没有超过这一次的。过了好大一会儿,先试着摸到两手脚四处都不能崩裂的石头,然后悬空移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移动一只脚,一边的手脚牢固了,然后悬空又移动另一边的手脚,幸亏石头没有坠落。过了好长时间,幸好攀爬上去了。
二、(2014·朝阳)阅读【甲】【乙】两文,完成4~8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③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①李士衡:北宋人,当时在昭文馆为官。 ②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③藉:垫。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
(2)清荣峻茂 (树荣(茂盛))
(3)与之俱使高丽 (一起)
(4)船欲倾覆 (将要)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2)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清点检查投到海里的东西,_(发现)都是副使的财物。
(沈阳模拟试题)6.【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山高、岭连、峡深。(答“连绵不断,遮天蔽日”亦可)
7.【甲】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
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佐证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表达对三峡渔民生活艰辛的感慨。(答出两点,意近即可)
8.【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对比。做人不能太自私,否则会自食其果。
【参考译文】李士衡在京朝昭文馆任编校书籍职务时,以使者身份出使到高丽去,一名武官做他的副手,和他一起出使到高丽。对高丽作为礼品赠送的财物,李士衡都不关注和在意,一切都委托给副手去处理。当时,船底有渗漏的地方,装船时,这个副手把李士衡所得的细绢及其他丝织品垫在船底,然后把自己所得东西放在上边,以避免浸湿或漏落。航行到海上,遇到了大风,船将要倾覆,船工们非常恐惧,请求把所装载的东西完全丢弃到海里去,不这样,由于船太重必定难以免祸。这个副手在仓皇之时把船里的东西全部投到海里去,也没有时间去拣择,大约投到一半的时候,风停了船也平定了,过了一会,清点、检查投到海里的东西,(发现)都是副使的财物。而李士衡所得的东西,由于在船底就一无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