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O
C.
CuO+H2SO4=CuSO4+H2O
D.
2H2O2H2↑+O2↑
考点: |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
专题: |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
分析: |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再根据元素化合价是否有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
解答: | 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且反应前后,碳、二氧化碳的化合价由0、+4价,变为+2价,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点评: |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6.(2分)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
| A. | 加碘食盐 | B. | 无磷洗衣粉 | C. | 无铅汽油 | D. | 无氟冰箱 |
考点: |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
专题: | 化学与环境保护. |
分析: | 根据加碘食盐的作用和含磷洗衣粉、含铅汽油、含氟冰箱的危害考虑本题. |
解答: | 解:A、加碘食盐是为了给人体补充碘元素,与环境问题无关,故A正确; B、含磷洗衣粉能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赤潮和水华现象,污染了水源,故B错误; C、含铅汽油容易引起重金属污染,能污染空气,故C错误; D、含氟冰箱能破坏臭氧层,引起臭氧层空洞,所以也破坏了环境,故D错误. 故选A. |
点评: |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加碘食盐的作用,了解了含磷洗衣粉、含铅汽油、含氟冰箱对环境的影响. |
7.(2分)(2003•无锡)缺碘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这里的“碘”指的是( )
| A. | 元素 | B. | 分子 | C. | 原子 | D. | 离子 |
考点: | 物质的元素组成. |
分析: | 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而缺碘中的“碘”为宏观概念,即表示元素. |
解答: | 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缺碘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这里的“碘”指的是元素. 故选A. |
点评: | 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解答. |
8.(2分)(2003•无锡)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 A. | 白磷燃烧产生黑烟 | 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
|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D. | 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
考点: |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专题: |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
分析: | 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出现不同的现象,白磷燃烧的现象是:冒出大量的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解答: | 解:A、白磷燃烧产生的是白烟,故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点评: |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同时也体现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
9.(2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 | B. | C. | D. |
考点: | 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
专题: |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分析: | A、根据实验室中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拿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酒精流出着火; B、倾倒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C、根据加热试管内液体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
解答: | 解:A、实验室中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拿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酒精流出着火,故A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防止药品流出;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流出的药品腐蚀标签;瓶塞倒放,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B正确;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为避免液体沸腾而喷出伤人.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C正确; D、在使用胶头滴管时,胶头滴管要悬空不能伸入容器内,并且要垂直悬空滴加,故D正确. 故选A. |
点评: | 本题考查以图示的方法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图示法形象生动,便于巩固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理解. |
10.(2分)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都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所谓“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各项不属于“低碳”的是( )
| A. | 控制高耗能产业的规模 | B. | 开发和使用绿色能源 |
| C. | 大力植树造林 | D. | 出行时多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
考点: |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
专题: | 化学与环境保护. |
分析: | 根据题意:“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
解答: | 解:A、控制高耗能产业的规模,能减少能量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B、开发和使用绿色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C、大力植树造林,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消耗;没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理念. D、出行时多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故选C. |
点评: | 低碳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
11.(2分)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该图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t℃时,A、B、C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
| B. | 将t℃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A |
| C. | 为使B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全部析出,可采用蒸发结晶方法 |
| D. |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考点: |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
专题: |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
分析: | A、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不知饱和溶液质量大小,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 C、B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得到其晶体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
解答: | 解:A、t℃时,A、B、C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正确; B、不知饱和溶液质量大小,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所以将t℃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A判断错误,若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正确,故错误; C、B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得到其晶体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正确; D、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错误; 故选BD. |
点评: | 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并能结合具体情景分析解答问题,该题能较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12.(2分)普通煤在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①CO②CO2③SO2④H2O⑤烟尘,其中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 A. | ①② | B. | ②③④ | C. | ①③⑤ | D. | ④⑤ |
考点: |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
专题: | 化学与环境保护. |
分析: | 由题意,普通煤在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①CO②CO2③SO2④H2O⑤烟尘;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
解答: | 解:由题意,普通煤在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①CO②CO2③SO2④H2O⑤烟尘;其中①CO、③SO2、⑤烟尘属于空气的污染物,会造成空气污染. 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但是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故①③⑤硅造成空气污染. 故选C. |
点评: | 环境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了解空气的污染物的种类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13.(2分)Cu与HN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NHO3(稀)=3Cu(NO3)2+4H2O+2X↑,其中X是( )
| A. | H2 | B. | O2 | C. | NO2 | D. | NO |
考点: |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专题: |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
分析: | 解此题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的物质的化学式. |
解答: | 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NHO3(稀)=3Cu(NO3)2+4H2O+2X↑,反应前3Cu、8HNO3中含Cu、H、N、O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3Cu(NO3)2、4H2O中含Cu、H、N、O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2X中含2个N原子和2个O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N原子、1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故选D. |
点评: |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 |
14.(2分)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右盘上砝码为3g,游码为0.2g,指针向右偏转,药品的质量一定是( )
| A. | 3.2g | B. | 小于3.2g | C. | 大于3.2g | D. | 2.8g |
考点: | 称量器-托盘天平. |
专题: |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分析: | 根据天平的使用原理判断,天平实际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
解答: | 解:天平实际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的药品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如指针向右偏转,则是左盘中的药品质量小于右盘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中,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共为3.2g,所以药品的质量小于3.2g. 故选B. |
点评: | 天平是重要的化学仪器之一,是中考热点,理解天平的原理,了解使用的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
15.(2分)使100g蔗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10%增大到20%,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 | 加蔗糖10g | B. | 加蔗糖12.5g | C. | 蒸发水60g | D. | 蒸发水45g |
考点: |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
专题: |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
分析: | 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两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判断. |
解答: | 解:100g10%的蔗糖溶液含溶质的质量为100g×10%=10g,含溶剂100g﹣10g=90g. A、设需要再溶解该蔗糖的质量为x,(100g+x)×20%=100g×10%+x,x=12.5g,而不是加入10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B、设需要再溶解该蔗糖的质量为x,(100g+x)×20%=100g×10%+x,x=12.5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 C、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100g﹣y)×20%=100g×10%,y=50g,而不是蒸发60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D、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100g﹣y)×20%=100g×10%,y=50g,而不是蒸发45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故选B. |
点评: |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溶液的浓缩问题,掌握溶液浓缩的方法、原理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16.(2分)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物污染源之一.铝的下列用途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
| A. | 用铝合金制门窗 | B. | 用铝合金作飞机材料 |
| C. | 用金属铝制装碳酸饮料的易拉罐 | D. | 用金属铝制电线 |
考点: |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
专题: | 分析比较法. |
分析: | A、根据铝的性能和用途判断. B、根据铝的性能和用途判断. C、根据铝元素是人体非必需元素,过量摄入有害判断. D、根据铝的导电性和延展性判断. |
解答: | 解:A、铝合金密度小,强度大,耐腐蚀,经久耐用,常用铝合金制门窗,所以正确. B、铝合金密度小,强度大,耐腐蚀,常用铝合金作飞机材料,所以正确. C、铝元素是人体非必需元素,过量摄入有害,不能制装碳酸饮料的易拉罐,所以错误. D、铝有延展性,可以抽成丝,又有导电性,所以正确. 故选C. |
点评: |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
17.(2分)某饮料的主要配料有:碳酸水、白砂糖、柠檬酸、维生素C、食用香精、苯甲酸钠等,其中的苯甲酸钠(化学式为C7H5O2Na)主要起防腐作用.下列关于苯甲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苯甲酸钠是由C,H.O,Na四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
| B. | 苯甲酸钠中C,H,O,Na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5:2:1 |
| C. | 苯甲酸钠中C,H,O,Na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5:2:1 |
| D. | 苯甲酸钠能起防腐作用,可在饮料中大量使用 |
考点: |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
专题: |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
分析: | A、根据苯甲酸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苯甲酸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苯甲酸钠能起防腐作用,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
解答: | 解:A、苯甲酸钠是由钠离子和苯甲酸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苯甲酸钠的化学式可知,苯甲酸钠中C,H,O,Na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5:2:1,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苯甲酸钠中C,H,O,Na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5):(16×2):(16×1)≠7:5:2:1,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苯甲酸钠能起防腐作用,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依法添加使用,不能过量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
点评: |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8.(2分)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D. |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
考点: |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
专题: | 实验设计题. |
分析: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时,要在集气瓶的底部放少量的水或沙子,以防止热的生成物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 |
解答: | 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底没有放少量的水或沙子.是不合理的.故选B |
点评: |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时,一定要在集气瓶的底部放少量的水或沙子,以防止热的生成物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 |
19.(2分)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杜绝用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制作豆腐 |
| B. | 禁止在奶粉中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
| C. | 不允许把含黄曲霉素的“地沟油”用作食用油 |
| D. | 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以增加猪肉的瘦肉含量 |
考点: |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
专题: |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压轴实验题. |
分析: | A、根据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有毒进行分析, B、根据三聚氰胺有刺激性,有致癌可能性进行分析, C、根据黄曲霉素有毒进行分析, D、根据瘦肉精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进行分析, |
解答: | 解:A、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的有毒物质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故A正确, B、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故B正确, C、黄曲霉素,它有毒,不能食用,故C正确, D、瘦肉精让猪的单位经济价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故D错误, 故选D. |
点评: |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20.(2分)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 A. | 向盐酸中加水 | B. | 浓H2SO4加入水中 |
| C. | 煅烧CaCO3 | D. | O2在水中的溶解度 |
考点: | 酸碱溶液的稀释;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盐的化学性质. |
专题: |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
分析: | A、根据盐酸是一种酸,溶液的pH小于7,向盐酸中加水,溶液被稀释,溶液的pH增大,但再稀也是盐酸的水溶液,溶液的pH小于7,不可能等于7更不可能大于7分析. B、根据浓硫酸加入水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加入浓硫酸的量的增大溶液的质量增大,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分析. C、根据高温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温度越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减小分析. |
解答: | 解:A、盐酸是一种酸,溶液的pH小于7,向盐酸中加水,溶液被稀释,溶液的pH增大,但再稀也是盐酸的水溶液,溶液的pH小于7,不可能等于7更不可能大于7,A图象不正确. B、浓硫酸加入水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加入浓硫酸的量的增大溶液的质量增大,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B图象不正确. C、高温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小,到碳酸钙全部分解固体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C图象正确. D、温度越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减小,D图象不正确. 故选C. |
点评: | 解答图象题,关键是分析清楚变化前后纵轴和横轴的关系,特别注意起点、转折点和终点. |
21.(2分)据最新科技报导,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新型的氢粒子,该粒子是( )
| A. | 显酸性的氢气 | B. | 相对原子质量为3的单质 |
| C. | 由3个氢原子构成的分子 | D. | 含3个质子和2个电子的粒子 |
考点: |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
专题: |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
分析: | 根据H3是由三个H原子形成的分子.1个H含有1个质子1个电子;那么3个H原子就是3个质子3个电子;H3的离子H3+,带上一个单位正电,失掉一个电子进行解答. |
解答: | 解:A、氢气的分子是H2,不会存在显酸性的氢气; B、该氢粒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属于一种特殊的离子,因此不会是单质; C、该氢粒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属于一种特殊的离子,不是一种分子; D、由于H3是由三个H原子形成的分子.1个H含有1个质子1个电子;那么3个H原子就是3个质子3个电子;H3的离子H3+,带上一个单位正电,失掉一个电子,所以粒子含3个质子和2个电子的粒子; 故选D |
点评: | 本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化学用语及其含义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
22.(2分)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有机物中( )(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 A. | 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 B. | 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
| C. | 一定含C,O两种元素,可能含氢元素 | D. | 只含C,H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
考点: |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
专题: | 元素推断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分析: | 根据燃烧规律,可燃物完全燃烧时,其中C元素全部生成二氧化碳、其中H元素全部生成水,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有机物中所含C元素的质量、由生成水的质量计算中有机物中所含量H元素质量,C、H元素质量和若等于有机物的质量,则有机物中只含C、H元素不含O元素;若小于有机物的质量,则有机物中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
解答: | 解:4.4gCO2中C元素的质量=4.4g××100%=1.2g;3.6gH2O中H元素的质量=3.6g××100%=0.4g; 则3.2g有机物中C、H元素质量和=1.2g+0.4g=1.6g<3.2g,因此,有机物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故选B. |
点评: | 利用物质的化学式,可计算一定质量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
二、填空题(本题共22分)
23.(5分)(1)用化学符号表示:
三个氢原子 3H ;两个氢分子 2H2 ;正一价的氢元素 .
(2)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核反应堆中作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D2O)是由两个重氢原子(D)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中子数为1,那么表示重氢原子结构的示意图是 ③ (填下图序号).
重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则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 .
考点: |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
专题: | 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
分析: |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
解答: | 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氢原子表示为:3H.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正一价的氢元素可表示为:. (2)由题意,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则重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核外电子数为1,表示重氢原子结构的示意图是③. 重水的化学式为D2O,重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2×2+16=20. 故答案为:(1)3H;2H2;;(2)③;20. |
点评: |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合价、分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
24.(4分)根据题意,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将鸡蛋放入新制的石灰水中,可抑制鸡蛋通过蛋壳上的微孔进行的呼吸作用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CO2+Ca(OH)2═CaCO3↓+H2O .
(2)实验室中的硝酸银溶液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原因是硝酸银在光照下回分解生成一种金属、一种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一种能供给呼吸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gNO32Ag+2NO2↑+O2↑ .
考点: |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
专题: |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
分析: |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
解答: | 解:(1)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能与鸡蛋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会覆盖在蛋壳表面的缝隙,抑制呼吸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硝酸银在光照下回分解生成一种金属(银)、一种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一种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2Ag+2NO2↑+O2↑. 故答案为:(1)CO2+Ca(OH)2═CaCO3↓+H2O;(2)2AgNO32Ag+2NO2↑+O2↑. |
点评: |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
25.(3分)(1)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如图1所示,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 6.8 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 4mL(填“<”,“>”或“═”).
(2)某同学用空塑料饮料瓶做简易净水器,设计图如图2.为了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请你帮他继续设计:小卵石、活性炭、石英沙应放在的位置是 C .
A.①小卵石、②活性炭、③石英沙
B.①活性炭、②小卵石、③石英沙
C.①小卵石、②石英沙、③活性炭
D.①活性炭、②石英沙、③小卵石.
考点: | 测量容器-量筒;水的净化. |
专题: | 空气与水;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分析: | (1)根据图中可知该10mL量筒7和8之间是1mL,是五个格,所以每格是0.2mL和俯视读出的液体体积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分析. (2)根据从上到下应该先放小卵石、石英砂和活性炭来净水效果好分析. |
解答: | 解:(1)从图中可知该10mL量筒7和8之间是1mL,是五个格,所以每格是0.2mL,6mL上面4个小格所以图1读数为6.8mL,俯视读出的液体体积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2.8mL即倒出后剩余液体体积小于2.8mL,所以到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8mL﹣2.8mL即4mL,故答案:6.8mL;>. (2)从上到下应该先放小卵石、石英砂和活性炭来净水效果好,小卵石先除去水中较大的固体不溶物,再用石英砂除去水中小的固体不溶物,在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有毒气体或色素,故答案:C. |
点评: | 量筒读数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
26.(3分)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其活动主题为“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1)化学﹣﹣使生活丰富多彩.新型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的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知锂原子(Li)的结构示意图为,则锂离子的符号为 Li+ ;
(2)化学﹣﹣为健康保驾护航,超超奶奶骨质疏松,医生建议奶奶服用含葡萄糖酸钙[Ca(C6H11O7)2]的补钙剂.则葡萄糖酸钙中所含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72:11 ;
(3)化学﹣﹣让未来充满希望,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请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考点: |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
专题: |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计算;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
分析: |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少于4个,易失去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而成为阳离子,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 x 原子个数比值,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所以它具有碳单质一般性质. |
解答: | 解:(1)锂原子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少于四个,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从而带上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其符号Li+ (2)葡萄糖酸钙中所含碳氢元素质量=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碳原子的个数: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氢原子的个数=(12×6):(1×11)=72:11 (3)因为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所以它具有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可以得出石墨烯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等任选其一填上即可. |
点评: | 本题主要是考察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质量比的求算以及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就很容易的来解答这些问题了. |
27.(7分)如图为某抗酸药的实物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Al (写出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 .
(2)淀粉属于 B (填字母序号).
A.蛋白质 B.糖类 C.油 脂 D.维生素
(3)图中塑料包装废弃后可用于微型实验.如鉴别氢氧化镁和碳酸氢钠(均可作抗酸药)两种白色粉末时,可分别取少量样品放入废弃包装的两个孔穴中,再滴入 稀盐酸 (填试剂名称),有 气泡产生 ﹣现象的原物质是碳酸氢钠.
(4)另一种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是三硅酸镁(Mg2Si3O8•nH2O),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则反应后产物中含镁的化合物是 MgCl2 (填化学式).
考点: | 酸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元素的简单分类;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
专题: |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
分析: | 塑料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而淀粉是糖类的一种;所有的碳酸盐都能够和稀盐酸等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常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验证碳酸盐的攒在;复分解反应是一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即一种化合物中的正价部分和另一种化合物中的负价部分相结合的反应. |
解答: | 解:(1)根据图示不难看出,铝箔是金属材料,含有铝元素,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塑料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答案为:Al(或Ca) (2)淀粉、蔗糖、葡萄糖、纤维素等都是糖类,故答案为:B (3)由于碳酸盐能够和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会生成气体,因此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鉴别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镁,故答案为:稀盐酸,气泡产生 (4)由于三归酸镁是和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因此生成的盐应该是氯化物,及生成的含镁的化合物应是氯化镁,故答案为:MgCl2 |
点评: |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酸的有关的化学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分)
28.(3分)“白色污染”是指因废弃塑料制品而引起的污染.你认为如何减少和消除“白色污染”?
(1) 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2) 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3) 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塑料 .
考点: | 白色污染与防治. |
专题: | 化学与环境保护. |
分析: | “白色污染”是指因废弃塑料制品而引起的污染,根据常见的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
解答: | 解: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如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回收各种废弃塑料等等. 故答案为:(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塑料等. |
点评: | 白色污染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了解白色污染的形成原因、危害、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29.(3分)金属资源与国计民生联系密切,它是不可再生的.如何保护金属资源提出你的三点看法.
(1) 防止金属腐蚀 .(2)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3) 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 .
考点: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专题: | 金属与金属材料. |
分析: | 从金属的防腐、回收再利用及开采和寻找新的代替品这些方面去考虑. |
解答: | 解:1、每年会有很多金属被腐蚀而浪费掉,所以要防止金属腐蚀. 2、充分回收再利用. 3、控制资源,集中开发,避免由于开发条件有限导致的共生金属被浪费的现象. 4、积极开发,寻找低价金属合金或复合材料代替高价金属的解决方案. 故答案为:防止金属腐蚀;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 |
点评: | 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学生普遍感觉这类题简单,但就是答不完全,这就需要同学们注意课本上这些与生产、生活、环保相关联的知识点. |
30.(4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竹子里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将从竹子里收集的两瓶气体与两瓶空气进行对照实验:
(1)将点燃的木条同时伸入两瓶气体中,发现木条在竹子里气体的旺盛程度比在空气中燃烧的要低.该实验可证明竹子里的气体一定含有 氧气 .
(2)将澄清的石灰水同时加入到两瓶气体中,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竹子里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可证明竹子里的气体一定含有 二氧化碳 .
根据以上两个对比实验中的实验现象,从量的多少方面与空气比照,我们可得出的两个结论是:① 氧气比空气中少 ;② 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 .
考点: |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
专题: |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
分析: | (1)根据信息:点燃的木条在竹子里气体可以燃烧分析; (2)根据信息:竹子里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分析所含有的气体; 通过比较,竹子里气体和空气都有氧气和二氧化碳,但由于竹子的呼吸作用,氧气减少而二氧化碳增多. |
解答: | 解:(1)点燃的木条在竹子里气体的旺盛程度比在空气中燃烧的要低,但能够燃烧,说明一定有氧气. 故答案为:氧气. (2)竹子里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木条在竹子里气体的旺盛程度比在空气中燃烧的要低,竹子里气体能马上使石灰水浑浊,则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氧气比空气中少.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氧气比空气中少;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 |
点评: | 此题利用了实验和比较的方法来探究未知气体的成分,能培养学生学科思维方法. |
四、填空题(本题共16分)
31.(7分)某同学改进的CO还原Fe2O3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导管 ,② 水槽 .
(2)若先给Fe2O3加热再通入CO,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发生爆炸 ,其原因是 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在加热时会发生爆炸 .
(3)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4)根据B装置中产生的现象,可判断反应是否开始发生,则B中的试剂是 澄清的石灰水
(5)C装置的作用是 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环境 .
考点: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
专题: | 金属与金属材料. |
分析: |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空气混合时遇明火或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 (3)CO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4)因为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B装置中应该加入澄清的石灰水,验证反应的发生. (5)根据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环境,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进行分析解答. |
解答: | 解:(1)仪器①是导管;仪器②是水槽. (2)若先给氧化铁加热,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达到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时,在加热时会发生爆炸. (3)CO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4)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中应该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B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发生. (5)通过C装置可以把一氧化碳收集起来,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1)导管;水槽;(2)发生爆炸;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在加热时会发生爆炸;(3)Fe2O3+3CO2Fe+3CO2;(4)澄清的石灰水;(5)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环境. |
点评: |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32.(9分)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CaCO3CaO+CO2↑),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完成下表.
假设(猜想) | 验证方法及操作 | 可能看到的现象 | 结 论 |
|
|
|
|
考点: |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证明碳酸盐;物质的鉴别、推断. | ||||||||||||
专题: | 实验设计题;物质的鉴别题. | ||||||||||||
分析: | 碳酸钙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气体,逸出.碳酸钙为白色固体,分解生成的氧化钙也为白色固体.两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相同的元素钙,不同的是阴离子一为碳酸根、一为氧离子.则本题相当于选择试剂鉴别碳酸根和氧离子.二者可以用强酸的氢离子来区分.碳酸根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氧离子直接结合成水. | ||||||||||||
解答: | 解:碳酸钙高温锻烧分解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钙,而当锻烧不充分时会在氧化钙中混有未分解的碳酸钙,所以,白色固体可猜为只有氧化钙或氧化钙与碳酸钙的混合物; 可通过向白色固体中滴加稀盐酸的方法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钙: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固体中含有未分解的碳酸钙;没有气泡冒出,说明固体中只含有氧化钙; 故答案为:
| ||||||||||||
点评: | 此类问题处理的一般思路:根据反应物是否完全反应,可对反应后所得到的物质的成分进行猜想,再依据所猜想的组成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实验进行猜想的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