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网莱芜中考地区

请选择

    返回
    初三网 > 莱芜中考 > 莱芜中考试题 > 莱芜化学试题 > 正文

    2018莱芜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文/赵妍妍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莱芜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潮解              B.除锈              C.吸附              D.金属生锈

    2.“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  )

    A.硬度大              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              D.熔点低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中蕴含着许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寓意着发生了化学变化

    B.诗句中“丝”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

    C.诗句中“泪”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水

    D.诗句中“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少量炭粒

    4.小红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辣豆腐.这个食谱营养不够全面,加上下列选项中的一项后能使之合理.这一项是(  )

    A.牛奶              B.素炒豆角              C.鸡蛋羹              D.小米粥

    5.(莱芜中考化学)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2HPO4              B.CO(NH2)2              C.K2CO3              D.Ca3(PO4)2

    6.用水作试剂,不能将下列物质区分开的是(  )

    A.浓硫酸、稀硫酸              B.碳酸钙、碳酸钠

    C.氯化钾、氯化钠              D.硫酸铜、硫酸钠

    7.下列除杂所选试剂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选用试剂

    A

    Fe

    Zn

    稀盐酸

    B

    CO2

    H2O

    氢氧化钠溶液

    C

    Cu

    CuO

    稀硫酸

    D

    Na2SO4溶液

    Na2CO3

    氯化钡溶液

    A.A              B.B              C.C              D.D

    8.(莱芜中考化学)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不能同时生成的是(  )

    A.Zn、CuCl2              B.Na2SO4、H2O              C.H2、O2              D.CaCO3、H2O

    9.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变

    B.浸洗前后食盐水组成不变

    C.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使用下去

    D.粗盐粉碎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

    10.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要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通常有两种思路:①将杂质从混合物中除去;②将有用物质从混合物中取出.以下除去混合物中杂质的方法中,与②的思路一致的是(  )

    (1)已知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分别是﹣183℃和﹣195.8℃.要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可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

    (2)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3)海盐厂以海水为原料,用太阳能蒸发法晒得粗盐.

    A.(1)              B.(2)              C.(1)(2)              D.(2)(3)

    11.奥运吉祥物福娃外材为纯羊毛绒,内充为无毒的合成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羊毛和合成纤维的化学成分相同

    B.合成纤维的耐腐蚀性比纯羊毛好

    C.纯羊毛为纯净物

    D.纯羊毛和合成纤维不能用燃烧法区别

    12.(莱芜中考化学)根据下表中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解度

    20℃

    80℃

    NaCl

    36

    38.4

    KNO3

    31.6

    169

    A.20℃时,在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有31.6g硝酸钾

    B.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钠,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40g

    C.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D.80℃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会析出氯化钠晶体

    13.将金属Cu投入金属A的盐溶液中,观察到Cu的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金属B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B的表面有气泡产生.下列关于金属A、B、Cu活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Cu>A              B.A>Cu>B              C.B>A>Cu              D.A>B>Cu

    14.物质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变化,主要与空气中某些气体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钢铁生锈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B.生石灰堆放久了变质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C.铜器表面生成铜绿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有关

    D.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二氧化碳有关

    15.(莱芜中考化学)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

    A.蔗糖  无水硫酸铜              B.食盐  生石灰

    C.还原铁粉  生石灰              D.烧碱  生石灰

    16.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来研究不同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他们用此装置,选择了甲、乙、丙、丁四种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观察30s内从导管口冒出的氢气泡多少,记录在下表中.(“+”越多表示产生的气泡越多).

    金属

    氢气泡多少

    ++

    ++++

    +++

    +

    如果四种金属分别是镁、铝、铁、锌中的一种,则丁最有可能是(  )

    A.镁              B.铝              C.铁              D.锌

    17.(莱芜中考化学)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监测一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pH.取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得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

    5:05

    5:15

    5:25

    5:35

    5:45

    PH

    4.95

    4.94

    4.86

    4.84

    4.84

    小组同学对数据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A.本次降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

    D.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

    18.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规律要严谨、全面、科学.下列总结出的规律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酸溶液一定显酸性

    B.某物质一定温度时的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9.(莱芜中考化学)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将过氧化氢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接触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  )

    A.二氧化锰              B.氢氧化钙              C.氯化钠              D.硫酸

    20.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测定出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二、理解与应用

    21.(莱芜中考化学)根据如图甲、乙、丙三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填图下序号):分布在人体中的是     ;分布在海水中的是     ;分布在地壳中的是     .

    22.根据下列三个化学反应回答问题:

    A.2KOH+SO3=K2SO4+H2O;   B.2HClO=2HCl+O2↑;   C.H2CO3=H2O+CO2↑

    (1)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三种原子.

    上述三个反应中与其相符的是     (填序号).

    (2)(莱芜中考化学)分类研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上述三个反应中涉及到多种类别的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均填化学式).

    (3)从A、B两个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写出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如图是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

    (1)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在Tl℃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10g/100g水(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当温度由T3﹣T2时,甲溶液由A﹣B的变化是     (选填“由饱和一不饱和”或“由不饱和一饱和”)

    (3)当温度由T2﹣T1时,甲溶液由B﹣C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莱芜中考化学)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燃烧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等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确定我国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和标识.

    (1)下列措施符合我国“世界环境日”主题的是     .(填字母)

    A.限制发展高耗能的产业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C.为了减少废气对本地区空气的污染,化工厂加高烟囱

    D.将污染严重的工厂迁到农村去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名称),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莱芜中考化学)图中的信息告诫人类: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多的排放,使     加剧,导致全球变暖.为减少二氧化碳过多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你能做的一件事     ;科学家采取“组分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目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

    (5)“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已在全国许多重点城市中相继开展,废弃手机中的金属材料回收利用的意义,你认为有     (举出一个方面)

    25.(莱芜中考化学)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如下:

    过程(1)得到的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请写出上述生产流程中与铜直接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     ;(2)     ;(3)     .

    26.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测得溶液温度t/℃

    15.2

    19.6

    22.0

    26.0

    28.2

    26.7

    25.7

    24.7

    23.7

    22.9

    (1)根据曲线讨论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mL之间时:     ;

    ②加入盐酸的量在l0~20mL之间时:     .

    (2)若某同学提出“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与10%盐酸反应,以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此提议是否合理?为什么?答:     .

     

    三、(莱芜中考化学)实验与探究

    27.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探究炼铁的原理.

    (1)加热Fe2O3之前要先通一会儿CO,目的是     .

    (2)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     )→(     ),如果导管连接错误,后果是     .

    (3)玻璃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这种方法“炼”得的铁与工业上炼出的生铁在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     .

    28.(莱芜中考化学)请阅读下面的“节目单”并回答问题

    (1)“水”变“汽水”所用的A、B两种无色溶液可能是     .

    (2)“水”变“牛奶”的“魔术”可以通过许多化学反应来完成,请用化学方程式列举一例     .

    (3)老师观看了同学们的化学“魔术”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小刚和小华所用的试剂中A和C、B和D分别属于同类物质的溶液,则把小刚和小华变完“魔术”后的甲烧杯中的澄清溶液全部注入乙烧杯中,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并推测甲、乙烧杯中的成分.

     

    可能出现的现象

    甲烧杯中的成分

    乙烧杯中的成分

     

     

     

     

     

     

     

    四、(莱芜中考化学)分析与计算

    29.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哥伦布探险时的许多船员就因此而死亡.如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你回答:

    维生素C(白色)

    化学式:C6H8O6

    每片100mg,含Vc10%

    一日**次,每次2片

    饭后服用

    若发黄请勿食用!

    (1)“VC”中含有     种元素.

    (2)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VC”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则每天至少服用     次;

    ②当“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VC”120mg),则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     g.

    (3)(莱芜中考化学)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VC”的溶液显     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表明“VC”受热时易被破坏,那么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V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

    30.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同学们称取了5.7g钢样品,投入装有10.0g稀盐酸(足量)的烧杯(烧杯质量也为10.0g)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表: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质量/g

    25.7

    25.6

    25.5

    25.5

    (1)反应中产生氢气     克,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多少?(精确到0.1%)

    (2)钢的类型分为:含碳质量(C%)0.03%~0.3%为低碳钢;0.3%~0.6%为中碳钢;0.6%~2%为高碳钢.假设残留在烧杯中的黑色固体全部是炭,则这种钢属于     .

    (3)(莱芜中考化学)有同学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炭变为CO2挥发掉,灼烧后钢样品质量会减轻.可是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很多.原因是     .

    莱芜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莱芜中考化学)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潮解              B.除锈              C.吸附              D.金属生锈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潮解是物质的吸水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如果是用砂纸打磨除锈,属于物理变化,如果用盐酸除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吸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莱芜中考化学)“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  )

    A.硬度大              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              D.熔点低

    【考点】C7: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所以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

    【解答】解:A、与硬度大无关,故A错误;

    B、与导电性无关,故B错误;

    C、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能长时间保存.

    D、与熔点低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中蕴含着许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寓意着发生了化学变化

    B.诗句中“丝”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

    C.诗句中“泪”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水

    D.诗句中“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少量炭粒

    【考点】(莱芜中考化学)55:蜡烛燃烧实验;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A、蜡烛燃烧成灰,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B、诗句中“丝”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

    C、诗句中“泪”是指蜡烛燃烧放热熔化的液态的蜡烛;

    D、诗句中“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少量炭粒.

    【解答】解:A、诗句寓意着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正确,蜡烛燃烧成灰为化学变化,故A正确;

    B、诗句中“丝”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说法正确,故B正确;

    C、诗句中“泪”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说法错误,“泪”是指蜡烛燃烧放热熔化的液态的蜡烛,故C错误;

    D、诗句中“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少量炭粒,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C.

     

    4.(莱芜中考化学)小红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辣豆腐.这个食谱营养不够全面,加上下列选项中的一项后能使之合理.这一项是(  )

    A.牛奶              B.素炒豆角              C.鸡蛋羹              D.小米粥

    【考点】J5:均衡营养与健康.

    【分析】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这六种营养素缺一不可.

    【解答】解:米饭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清炖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麻辣豆腐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水、无机盐,其中缺少维生素;豆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故选B.

     

    5.(莱芜中考化学)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2HPO4              B.CO(NH2)2              C.K2CO3              D.Ca3(PO4)2

    【考点】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NH4)2H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用水作试剂,不能将下列物质区分开的是(  )

    A.浓硫酸、稀硫酸              B.碳酸钙、碳酸钠

    C.氯化钾、氯化钠              D.硫酸铜、硫酸钠

    【考点】9U: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用水区分物质需知道:①物质是否溶于水,②物质溶于水后发生什么现象.

    【解答】解:A、浓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的热,而稀硫酸不会,所以可以从温度上辨别二者.故用水可区分浓硫酸和稀硫酸;

    B、碳酸钙不溶于水,而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故用水可区分碳酸钙和碳酸钠;

    C、氯化钾和氯化钠都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故用水不能区分氯化钾和氯化钠;

    D、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而硫酸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故用水可区分硫酸铜和硫酸钠.

     

    7.(莱芜中考化学)下列除杂所选试剂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选用试剂

    A

    Fe

    Zn

    稀盐酸

    B

    CO2

    H2O

    氢氧化钠溶液

    C

    Cu

    CuO

    稀硫酸

    D

    Na2SO4溶液

    Na2CO3

    氯化钡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2H: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4S:气体的干燥(除水);85:金属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莱芜中考化学)解:A、Fe和Zn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错误.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错误.

    C、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正确.

    D、Na2CO3和Na2SO4溶液均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错误.

    故选:C.

     

    8.(莱芜中考化学)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不能同时生成的是(  )

    A.Zn、CuCl2              B.Na2SO4、H2O              C.H2、O2              D.CaCO3、H2O

    【考点】F7: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73:水的性质和应用;F6: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

    【分析】两种物质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不能同时生成,也就是两者不能共存,相遇时会发生反应,还可对其进行反应物进行推导解决.

    【解答】解:在四个选项中Na2SO4与H2O可由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制得、H2与O2可由使得电解制得,CaCO3与H2O可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得.只有Zn和CuCl2能发生反应生成铜与氯化锌,两者不能共存,且找不到任何反应能同时制得它们.

    故选A

     

    9.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变

    B.浸洗前后食盐水组成不变

    C.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使用下去

    D.粗盐粉碎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

    【考点】9E: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分析】由题意可知“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因为饱和食盐水不再溶解食盐,但可以溶解氯化镁,故可滤出食盐;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如果氯化镁也达饱和,则不能再继续使用.

    【解答】(莱芜中考化学)解:A、饱和食盐水不再溶解食盐,但可以溶解氯化镁,则“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变”,说法错误,故A错误;

    B、浸洗前后食盐水组成不变,说法错误,氯化镁溶解其中,故B错误;

    C、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使用下去,说法错误,如果氯化镁也达饱和,则不能再继续使用,故C错误;

    D、粗盐粉碎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10.在(莱芜中考化学)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要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通常有两种思路:①将杂质从混合物中除去;②将有用物质从混合物中取出.以下除去混合物中杂质的方法中,与②的思路一致的是(  )

    (1)已知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分别是﹣183℃和﹣195.8℃.要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可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

    (2)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3)海盐厂以海水为原料,用太阳能蒸发法晒得粗盐.

    A.(1)              B.(2)              C.(1)(2)              D.(2)(3)

    【考点】4F: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分析】(1)蒸馏液体空气是根据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把氧气和氮气分离开;

    (2)蒸馏时水从先从原物质中分离出来;

    (3)海水晒盐是把海水中的水蒸发掉.

    【解答】解:A、蒸馏液体空气时,由于氮气的沸点低,氮气会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与①思路相同,此项错误;

    B、用蒸馏的方法制取水时,水从原物质中分离出来,符合②的思路,此项正确;

    C、因为分离液体空气不和②相同,故此项错误;

    D、海水晒盐蒸发掉的是水,和思路①相同,故此项错误.

    故选B

     

    11(莱芜中考化学).奥运吉祥物福娃外材为纯羊毛绒,内充为无毒的合成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羊毛和合成纤维的化学成分相同

    B.合成纤维的耐腐蚀性比纯羊毛好

    C.纯羊毛为纯净物

    D.纯羊毛和合成纤维不能用燃烧法区别

    【考点】I4:合成纤维及其应用;IB: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可根据合成材料和人造纤维的制法原理进行分析.

    B、根据合成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分析.

    C、根据羊毛的成分分析.

    D、根据蛋白质的特殊化学性质及反应现象分析.

    【解答】(莱芜中考化学)解:A、制作福娃的外部材料是纯羊毛绒,是动物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天然纤维).故A错误;

    B、合成纤维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没有纯羊毛好,但耐磨性、抗腐蚀性比较好.故B正确.

    C、羊毛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是蛋白质,属混合物,所以C错误.

    D、纯羊毛是动物纤维,主要成份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燃烧后的黑色粉末容易捏碎;而合成纤维燃烧时有刺激性气味,燃烧后的黑色颗粒不易捏碎.故可用燃烧法区别纯羊毛和合成纤维.故D错误;

    故选B.

     

    12(莱芜中考化学).根据下表中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解度

    20℃

    80℃

    NaCl

    36

    38.4

    KNO3

    31.6

    169

    A.20℃时,在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有31.6g硝酸钾

    B.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钠,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40g

    C.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D.80℃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会析出氯化钠晶体

    【考点】7M: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4H: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7P: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A、依据溶解度的定义,确定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查阅该温时此物质的溶解度,对照选项中的数据进行判断;

    B、依据表格中的数据,查阅该温时此物质的溶解度,再由溶解度的定义,确定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结合选项中的数据进行判断;

    C、明确冷却热饱和溶液提纯物质的适用范围,对照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特点进行判断;

    D、依据物质的溶解度变化特点确定降温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还是变为不饱和溶液.

    【解答(莱芜中考化学)】解:A、查阅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由溶解度的定义可以确定,100g水恰好可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所得饱和溶液为131.6g,而选项中溶液为100g,故A错;

    B、由表格中的数据较易查到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由溶解度的定义可以确定,100g水恰好可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选项中所给溶质为40g,会剩余4g不能溶解,只能得到136g溶液,故B错;

    C、冷却热饱和溶液提纯物质的适用范围是:两种固体可溶物,其一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对照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特点恰好符合,故C对;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特点为: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由80℃降至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由38.4g降至36g,所以会析出晶体,故D错.

    故选C.

     

    13.(莱芜中考化学)将金属Cu投入金属A的盐溶液中,观察到Cu的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金属B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B的表面有气泡产生.下列关于金属A、B、Cu活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Cu>A              B.A>Cu>B              C.B>A>Cu              D.A>B>Cu

    【考点】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必须具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金属和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必须具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才可以和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解答】解:由于将金属Cu投入金属A的盐溶液中,观察到Cu的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A强;而金属B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B的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金属B在氢前,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B>Cu>A,故选A.

     

    14.(莱芜中考化学)物质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变化,主要与空气中某些气体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钢铁生锈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B.生石灰堆放久了变质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C.铜器表面生成铜绿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有关

    D.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二氧化碳有关

    【考点】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8L: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9R: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生石灰能和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熟石灰,铜在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也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答】解:A、钢铁生锈与氧气、水蒸气有关.因为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故错误;

    B、生石灰堆放久了变质与水蒸气有关,与氧气无关.故正确;

    C、铜器表面生成铜绿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有关,因为铜在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故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二氧化碳有关,因为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也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错误.

    故选B.

     

    15.(莱芜中考化学)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

    A.蔗糖  无水硫酸铜              B.食盐  生石灰

    C.还原铁粉  生石灰              D.烧碱  生石灰

    【考点】2D: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8L: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题意,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则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能与氧气反应或具有吸水性,且无毒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蔗糖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与氧气反应;无水硫酸铜能与水反应,但属于重金属盐,有毒;故选项错误.

    B、食盐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与氧气反应;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错误.

    C、还原铁粉能与氧气、水分发生缓慢氧化,能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防止受潮;故选项正确.

    D、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包装袋中,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6.(莱芜中考化学)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来研究不同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他们用此装置,选择了甲、乙、丙、丁四种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观察30s内从导管口冒出的氢气泡多少,记录在下表中.(“+”越多表示产生的气泡越多).

    金属

    氢气泡多少

    ++

    ++++

    +++

    +

    如果四种金属分别是镁、铝、铁、锌中的一种,则丁最有可能是(  )

    A.镁              B.铝              C.铁              D.锌

    【考点】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本题研究不同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利用表格中的记录可判断气泡的多少来得出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解答】(莱芜中考化学)解:因取用大小相同的金属片,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时间相同,

    则气泡的多少可说明反应进行的快慢,根据表格中的记录可知:

    金属的活泼性为乙>丙>甲>丁,

    而镁、铝、铁、锌的活泼性为镁>铝>锌>铁,

    则丁最有可能是铁.

    故选C.

     

    17.(莱芜中考化学)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监测一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pH.取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得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

    5:05

    5:15

    5:25

    5:35

    5:45

    PH

    4.95

    4.94

    4.86

    4.84

    4.84

    小组同学对数据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A.本次降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

    D.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

    【考点】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9B: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9C: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分析】pH<5.6的雨水属于酸雨.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酸雨能够腐蚀建筑物、毁坏森林树木、使水体、土壤酸化等.

    A、本次降雨属于酸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正确;

    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增强.错误;

    C、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正确;

    D、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酸雨有三种类型,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所以是可能为二氧化硫超标).正确.

    故选B.

     

    18(莱芜中考化学).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规律要严谨、全面、科学.下列总结出的规律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酸溶液一定显酸性

    B.某物质一定温度时的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7K: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A8: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F3: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酸类物质溶解时电离出的共同离子及酸性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

    B、根据浓溶液与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两概念间的可能性关系,做出判断;

    C、通过对概念或判断依据的分析,指出总结中的错误;

    D、对比置换反应的概念,发现总结中的问题,进行判断.

    【解答】解:A、酸溶于水时会电离出H+,含H+的溶液显酸性;故A符合要求;

    B、浓溶液是指溶质含量较多的溶液,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不能再溶液该溶质的溶液,溶质含量较多的溶液不一定就是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故B不符合要求;

    C、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多于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即使含氧元素也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符合要求;

    D、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并不是生成单质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故D不符合要求;

    故选A.

     

    19.(莱芜中考化学)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将过氧化氢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接触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  )

    A.二氧化锰              B.氢氧化钙              C.氯化钠              D.硫酸

    【考点】9H:盐的化学性质;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分析】根题题意,“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晶体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据此结合碳酸钠与双氧水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题意,“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晶体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凡是与双氧水或碳酸钠反应的物质均能与过碳酸钠反应使之变质.

    A、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不与碳酸钠、双氧水反应,不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故选项正确.

    D、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0.(莱芜中考化学)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测定出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考点】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分析】该题设计的是对比实验,向相同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两种果汁,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汁的滴数越多,说明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越少.

    【解答】解:A、因根据溶液褪色现象,判断维生素C含量,因此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要相同.属于需要控制的量.

        B、因为该对比实验所要记录的数据是果汁的滴数,所滴滴数不同,维生素C含量不同,因此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也要相同.属于需要控制的量.

        C、因根据溶液褪色现象,判断维生素C含量,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不同,起始时的颜色就不同,因此浓度也属于要控制的量.

        D、因为该对比实验所要记录的数据就是果汁的滴数,所滴滴数不同,维生素C含量就不同.故滴数不需要控制.

    故选 D

     

    二、(莱芜中考化学)理解与应用

    21.根据如图甲、乙、丙三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填图下序号):分布在人体中的是 丙 ;分布在海水中的是 乙 ;分布在地壳中的是 甲 .

    【考点】J1: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C2: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HC:海洋中的资源.

    【分析】根据人体中、海水中、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的排序回答.

    【解答】解:(1)人体中元素的含量的排序是:氧、碳、氢、氮、钙、磷、钾等,符合图丙所示;

    海水中元素的含量的排序是氧、氢、氯、钠、镁、硫、钙等,符合图乙所示;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的排序是:氧、硅、铝、铁、钙等,符合图甲所示.

    故答案为:丙、乙、甲

     

    22.(莱芜中考化学)根据下列三个化学反应回答问题:

    A.2KOH+SO3=K2SO4+H2O;   B.2HClO=2HCl+O2↑;   C.H2CO3=H2O+CO2↑

    (1)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三种原子.

    上述三个反应中与其相符的是 B (填序号).

    (2)分类研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上述三个反应中涉及到多种类别的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O2 ,属于碱的是 KOH ,属于盐的是 K2SO4 (均填化学式).

    (3)从A、B两个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写出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OH+HCl═KCl+H2O(或KOH+HClO═KClO+H2O) .

    【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三个反应的物质类别的特点与微观图所示的物质类别的特点进行对比,判断与微观图所示相符的反应;

    (2)根据单质、碱、盐三类物质的组成特点,对三个反应中的各物质进行对比,判断出属于单质、碱、盐的物质;

    (3)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在反应A、B所涉及的物质中选择一种酸与一种碱进行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莱芜中考化学)解:(1)反应A为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反应B为一种化合物分解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C为一种化合物分解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示意图中反应为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分解,生成另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和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与反应B相符;

    (2)氧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氢氧化钾是由金属与氢氧根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碱;硫酸钾由金属与酸根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3)A、B两个反应所涉及的七种物质中,只有KOH属于碱类物质,而酸类物质有HClO和HCl两种,因此,KOH与HClO或HCl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KOH+HCl═KCl+H2O、KOH+HClO═KClO+H2O;

    故答案为:(1)B;

    (2)O2;KOH;K2SO4;

    (3)KOH+HCl═KCl+H2O(或KOH+HClO═KClO+H2O).

     

    23.如图是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

    (1)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在Tl℃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小于 10g/100g水(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当温度由T3﹣T2时,甲溶液由A﹣B的变化是 由不饱和一饱和 (选填“由饱和一不饱和”或“由不饱和一饱和”)

    (3)当温度由T2﹣T1时,甲溶液由B﹣C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是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莱芜中考化学)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R: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Tl℃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10g;当温度由T3﹣T2时,甲溶液由A﹣B的变化是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当温度由T2﹣T1时,甲溶液由B﹣C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是变小.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Tl℃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10g;故答案为:增大;小于;

    (2)当温度由T3﹣T2时,甲溶液由A﹣B的变化是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因为甲溶液由线下点正好到线上;故答案为:由不饱和一饱和;

    (3)当温度由T2﹣T1时,甲溶液由B﹣C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是变小,因为甲溶液的溶解度再变小;故答案为:变小;

     

    24.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燃烧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等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确定我国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和标识.

    (1)下列措施符合我国“世界环境日”主题的是 AB .(填字母)

    A.限制发展高耗能的产业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C.为了减少废气对本地区空气的污染,化工厂加高烟囱

    D.将污染严重的工厂迁到农村去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 (填名称),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3)(莱芜中考化学)图中的信息告诫人类: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多的排放,使 温室效应 加剧,导致全球变暖.为减少二氧化碳过多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你能做的一件事 植树造林 ;科学家采取“组分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6H2C2H4+4H2O .

    (4)(莱芜中考化学)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目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氢能 .(写一种)

    (5)“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已在全国许多重点城市中相继开展,废弃手机中的金属材料回收利用的意义,你认为有 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可以节约冶炼相关金属所消耗的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举出一个方面)

    【考点】H3: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6S: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8K: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G5:书写化学方程式、;HE: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分析】(1)限制发展高耗能的产业、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能有效地减缓环境污染;

    (2)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进行解答;

    (4)根据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能源进行解答;

    (5)根据金属材料回收利用的意义解答.

    【解答】(莱芜中考化学)解:(1)限制发展高耗能的产业、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符合我国“世界环境日”主题,而化工厂加高烟囱不会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故填:AB.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3)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植树造林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乙烯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

    (4)目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能源.故填:氢能.

    (5)“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已在全国许多重点城市中相继开展,废弃手机中的金属材料回收利用的意义为: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可以节约冶炼相关金属所消耗的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

    (1)A、B;

    (2)甲烷;  CH4+2O2 CO2+2H2O

    (3)温室效应;  植树造林(合理答案均可); 2CO2+6H2C2H4+4H2O.

    (4)氢能(合理答案均可)

    (5)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可以节约冶炼相关金属所消耗的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任写一点)

     

    25.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如下:

    过程(1)得到的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请写出上述生产流程中与铜直接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 2Cu+O22CuO ;(2) CuO+H2SO4=CuSO4+H2O ;(3) Fe+CuSO4═Cu+FeSO4 .

    【考点】(莱芜中考化学)8K: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85:金属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进行分析,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铜盐溶液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

    【解答】解:(1)铜在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本题答案为:2Cu+O22CuO;

    (2)氧化铜为金属氧化物,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本题答案为:CuO+H2SO4=CuSO4+H2O;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的前面,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本题答案为:Fe+CuSO4═Cu+FeSO4.

     

    26.(莱芜中考化学)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测得溶液温度t/℃

    15.2

    19.6

    22.0

    26.0

    28.2

    26.7

    25.7

    24.7

    23.7

    22.9

    (1)根据曲线讨论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mL之间时: 随盐酸量增加,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增多,溶液温度上升 ;

    ②加入盐酸的量在l0~20mL之间时: 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溶液温度降低 .

    (2)若某同学提出“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与10%盐酸反应,以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此提议是否合理?为什么?答: 不合理,因为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

    【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同时放热,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1)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mL之间时,随盐酸量增加,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增多,溶液温度上升.

    故填:随盐酸量增加,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增多,溶液温度上升.

    ②加入盐酸的量在l0~20mL之间时,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溶液温度降低.

    故填: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溶液温度降低.

    (2)此提议不合理,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因此无法判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是否放热.

    故填:不合理,因为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三、实验与探究

    27.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探究炼铁的原理.

    (1)(莱芜中考化学)加热Fe2O3之前要先通一会儿CO,目的是 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

    (2)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d )→( b )→( e ),如果导管连接错误,后果是 CO会排入空气中从而污染空气 .

    (3)玻璃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2Fe+3CO2 ,用这种方法“炼”得的铁与工业上炼出的生铁在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 “炼”得的铁不含碳,工业上的生铁含有碳 .

    【考点】(莱芜中考化学)8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4J:仪器的装配或连接;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8B:铁的冶炼;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用C装置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收集一氧化碳.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生锈化学方程式.实验室炼出的铁不含有碳,工业上炼出的铁含有碳.

    【解答】解:(1)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填: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从a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应该从d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这样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又能收集一氧化碳气体.故填:dbe.

    如果导管连接错误,CO会排入空气中从而污染空气.故填:CO会排入空气中从而污染空气.

    (3)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实验室炼出的铁不含有碳,工业上炼铁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焦炭,所以炼出的铁含有碳.

    故填:“炼”得的铁不含碳,工业上的生铁含有碳.

     

    28.请阅读下面的“节目单”并回答问题

    (1)“水”变“汽水”所用的A、B两种无色溶液可能是 Na2CO3溶液和稀HCl .

    (2)“水”变“牛奶”的“魔术”可以通过许多化学反应来完成,请用化学方程式列举一例 Na2CO3+Ca(OH)2═CaCO3↓+2NaOH .

    (3)(莱芜中考化学)老师观看了同学们的化学“魔术”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小刚和小华所用的试剂中A和C、B和D分别属于同类物质的溶液,则把小刚和小华变完“魔术”后的甲烧杯中的澄清溶液全部注入乙烧杯中,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并推测甲、乙烧杯中的成分.

     

    可能出现的现象

    甲烧杯中的成分

    乙烧杯中的成分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两种无色溶液混合产生气体的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两种无色溶液混合后生成沉淀的角度进行分析;

    (3)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和复分解发生的条件分析发生的变化.

    【解答】解:(1)两种无色溶液混合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是Na2CO3溶液和稀HC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两种无色溶液混合后生成沉淀的反应可以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3)(莱芜中考化学)甲烧杯中碳酸钠有剩余时是一种情况,盐酸剩余时是另一种情况;乙烧杯中硫酸和硝酸钡分别剩余时的情况;然后分析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所以

     

    可能出现的现象

    甲烧杯中的成分

    乙烧杯中的成分

    有气泡产生

    碳酸钠、氯化钠

    硫酸钡、硝酸

    无明显现象

    氯化钠

    硫酸钡、硝酸

    故答案为:(1)Na2CO3 溶液和稀HCl;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

     

    可能出现的现象

    甲烧杯中的成分

    乙烧杯中的成分

    有气泡产生

    碳酸钠、氯化钠

    硫酸钡、硝酸

    无明显现象

    氯化钠

    硫酸钡、硝酸

     

    四、分析与计算

    29.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哥伦布探险时的许多船员就因此而死亡.如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你回答:

    维生素C(白色)

    化学式:C6H8O6

    每片100mg,含Vc10%

    一日**次,每次2片

    饭后服用

    若发黄请勿食用!

    (1)“VC”中含有 C、H、O 种元素.

    (2)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VC”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则每天至少服用 3 次;

    ②当“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VC”120mg),则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 500 g.

    (3)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VC”的溶液显 酸 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表明“VC”受热时易被破坏,那么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V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凉拌生食、或少加食醋、或不要高温爆炒、或不要煮过长时间 .

    【考点】(莱芜中考化学)DE: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C8:物质的元素组成;DD: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1)由标签所示“VC”的化学式,即可知道它含有哪几种元素;

    (2)①按照标签所示数据可知,每天至少服用的次数=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每片的VC含量÷每次2片;

    ②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除以120mg,计算出应食用这种蔬菜的倍数,再乘以1000g即可;

    (3)①因为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由已知条件“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可知,“VC”的溶液显 酸性;

    ②由已知条件““VC”受热时易被破坏”可知,烹调新鲜蔬菜时,尽量避免高温或烹调时间过长.

    【解答】解:(1)由标签所示“VC”的化学式可知,它由C、H、O这三种元素组成;

    (2)①60mg÷÷2=3(次);

    ②60mg÷120mg×1000g=500g;

    (3)(莱芜中考化学)①因为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故可判断“VC”的溶液显 酸性;

    ②由已知条件““VC”受热时易被破坏”可知,那么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V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是:凉拌生食、或少加食醋、或不要高温爆炒、或不要煮过长时间.

    故答案为:(1)3;(2)①3;②500;(3)酸;凉拌生食、或少加食醋、或不要高温爆炒、或不要煮过长时间(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30.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同学们称取了5.7g钢样品,投入装有10.0g稀盐酸(足量)的烧杯(烧杯质量也为10.0g)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表: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质量/g

    25.7

    25.6

    25.5

    25.5

    (1)反应中产生氢气 0.2g 克,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多少?(精确到0.1%)

    (2)钢的类型分为:含碳质量(C%)0.03%~0.3%为低碳钢;0.3%~0.6%为中碳钢;0.6%~2%为高碳钢.假设残留在烧杯中的黑色固体全部是炭,则这种钢属于 高碳钢 .

    (3)有同学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炭变为CO2挥发掉,灼烧后钢样品质量会减轻.可是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很多.原因是 钢中含碳量少,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的质量 .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表中数据表明,第三次称得质量和第四次称得质量相等,说明在第三次称重时已完全反应,此时所称得质量为25.5g,与反应前的总质量=5.7g+10g+10g=25.7g相比,少了0.2g;由于反应中只放出氢气,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生铁为铁和碳的混合物,其中碳不与盐酸反应,所得氢气质量为铁与盐酸反应所产生,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已知氢气的质量可求出铁的质量,从而求出铁的含量.

    (2)根据“(1)中的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计算出这种钢样品中含碳量,对照已知条件就可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钢

    (3)根据碳和铁都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质量的大小来判断

    【解答】(莱芜中考化学)解:(1)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质量差即为氢气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5.7g+10g+10g﹣25.5g=0.2g;

    设5.7g钢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2

    x             0.2g

    解得,x=5.6g

    则这种钢样品铁的含量为:×100%≈98.2%;

    答: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98.2%;

    (2)这种钢样品中含碳量为:1﹣98.2%=1.8%,0.6%<1.8%<2%,故这种钢属于高碳钢;

    故答案是:高碳钢

    (3)钢样灼烧时,钢样中的铁与氧气化合成铁的氧化物而使固体质量增大,碳与氧气化合成二氧化碳而使固体质量减小,由于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的质量.

    故答案为:

    (1)0.2g (2)高碳钢

    (3)钢中含碳量少,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的质量

    相关阅读

    孔乙己人物形象特点分析 讲述了什么故事

    2022-10-19

    自然界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光色素种类有哪些

    2022-10-19

    综合评价招生报考条件 有哪些优势

    2022-10-19

    中括号在数学中的含义 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2022-10-19

    济南最好的职高学校 济南职高学校推荐

    2022-10-19

    应然和实然是什么意思 两者有区别吗

    2022-10-19

    地理地中海气候特点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

    2022-10-19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022-10-19

    济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地址在哪里 怎么去

    2022-10-19

    亟需和急需的区别是什么

    2022-10-19

    综合评价招生是什么意思 报名条件是什么

    2022-10-19

    怎样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2022-10-19

    可见光波长范围是多少 有哪些特性

    2022-10-19

    中考前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有哪些技巧

    2022-10-19

    e,k在数学中代表什么

    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