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十堰市七年级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唐末农民战争 D.武则天统治时期
2.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
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3.(十堰中考历史)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有2300多位唐朝诗人,其中成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的是(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维
4.玄奘12岁出家,遍读佛典,其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灌而成的求知之路.历史上,他曾( )
A.西游天竺 B.东渡日本 C.出使西域 D.七下西洋
5.(十堰中考历史)“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 )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
6.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隋朝的统治类似于( )
A.夏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7.“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元昊 D.赵匡胤
8.(十堰中考历史)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
A.李世民 B.李渊 C.武则天 D.李隆基
9.唐朝时期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珍品的著名陶器是( )
A.、唐三彩 B.青花瓷 C.青瓷 D.白瓷
1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所说这一时期( )
A.唐朝衰亡 B.经济高度繁荣 C.社会动荡 D.民不聊生
11.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好奇。请问,统一契丹族各部的杰出首领是( )
A.元昊 B.完颜阿骨打 C.耶律阿保机 D.赵匡胤
12(十堰中考历史)中日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鉴真和尚 B.高僧玄奘 C.张骞 D.马可•波罗
1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常引用这句话警醒自己的原因是( )
A.唐太宗任贤纳谏 B.隋末农民起义的结果
C.隋朝灭亡的教训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14.隋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隋的暴政 C.法律严酷 D.宦官专权
15.吸取了唐末五代以来武将权大、威胁皇权的教训,北宋推行的基本国策是( )
A.重文轻武 B.科举取士 C.郡县制 D.一国两制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6.(十堰中考历史)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回答问题.
(1)他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
(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
(3)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
17.材料一: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来的。”
材料二:(十堰中考历史)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2)材料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在中国开始于什么朝代? 它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3)这种考试制度有什么影响?
十堰中考历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十堰中考历史)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唐末农民战争 D.武则天统治时期
【考点】5C: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
【分析】本题由“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可知考查安史之乱.
【解答】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
故选B.
2.(十堰中考历史)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
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考点】5F: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民族关系的知识点,应把握唐和吐蕃的关系.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贞观十五年”“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结合所学知识: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故选B.
3.(十堰中考历史)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有2300多位唐朝诗人,其中成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的是(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维
【考点】5J: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耀千古的唐诗.
【解答】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留下姓名的有2300多位唐朝诗人,其中李白成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清新飘逸,人称“诗仙”.
故选B.
4.(十堰中考历史)玄奘12岁出家,遍读佛典,其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灌而成的求知之路.历史上,他曾( )
A.西游天竺 B.东渡日本 C.出使西域 D.七下西洋
【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交流.
【解答】A.玄奘唐朝高僧,贞观年间他西行天竺,是第一个系统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B.东渡日本的人物是鉴真.
C.出使西域的人物是张骞.
D.七下西洋的人物是郑和.
故选A.
5.(十堰中考历史)“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 )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
【考点】6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杯酒释兵权.
【解答】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故选C.
6.(十堰中考历史)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隋朝的统治类似于( )
A.夏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考点】31: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分析】本题考查类似与隋朝的朝代.
【解答】秦朝是很多伟大制度的创造时期,如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等等;隋朝也是,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等;秦朝和隋朝几乎都是在100年之内灭亡的,时间很短,它们短暂,但是它们影响深远,而且非常精彩,光芒四射.
故选B.
7.(十堰中考历史)“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元昊 D.赵匡胤
【考点】6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建立的知识点.
【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故选D.
8.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
A.李世民 B.李渊 C.武则天 D.李隆基
【考点】55:唐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建立.
【解答】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故选B.
9.(十堰中考历史)唐朝时期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珍品的著名陶器是( )
A.、唐三彩 B.青花瓷 C.青瓷 D.白瓷
【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陶瓷业发展.
【解答】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故选A.
10.(十堰中考历史)“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所说这一时期( )
A.唐朝衰亡 B.经济高度繁荣 C.社会动荡 D.民不聊生
【考点】5B: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了开元盛世.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可知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小邑犹藏万家室”所说这一时期经济高度繁荣.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B.
11.(十堰中考历史)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好奇。请问,统一契丹族各部的杰出首领是( )
A.元昊 B.完颜阿骨打 C.耶律阿保机 D.赵匡胤
【考点】61: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契丹政权的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0世纪时,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族各部,建立契丹国,他就是辽太宗.
故选C.
12.(十堰中考历史)中日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鉴真和尚 B.高僧玄奘 C.张骞 D.马可•波罗
【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做出突出贡献的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
【解答】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故选A.
13.(十堰中考历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常引用这句话警醒自己的原因是( )
A.唐太宗任贤纳谏 B.隋末农民起义的结果
C.隋朝灭亡的教训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考点】54:隋朝的灭亡.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灭亡的知识点.
【解答】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起义,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言论正是唐太宗由隋朝灭亡中吸取的历史教训.
故选C.
14(十堰中考历史)土地兼并严重 B.隋的暴政 C.法律严酷 D.宦官专权
【考点】54:隋朝的灭亡.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灭亡,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是隋的暴政.
【解答】隋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是隋的暴政,隋炀帝穷奢极欲,穷兵黩武,不体恤百姓,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爆发.
故选B.
15.(十堰中考历史)吸取了唐末五代以来武将权大、威胁皇权的教训,北宋推行的基本国策是( )
A.重文轻武 B.科举取士 C.郡县制 D.一国两制
【考点】6B:宋朝的重文轻武和士农工商.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解答】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所以北宋吸取了唐末五代以来武将权大、威胁皇权的教训推行的基本国策是重文轻武.
故选A.
二、(十堰中考历史)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6.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回答问题.
(1)他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
(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
(3)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
【考点】PJ:阐述见解题;53:隋朝大运河;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5B:开元盛世.
【分析】(1)本题考查了隋炀帝及其贡献.
(2)本题考查了贞观之治及其出现的原因.
(3)本题考查了唐玄宗及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
【解答】(十堰中考历史)(1)据所学知,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在他统治期间,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据所学知,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国力逐步加强,被后世誉“贞观之治”.
(3)据所学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
(1)隋炀帝或杨广;大运河.
(2)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实行“贞观新政”或具体写出贞观新政的内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3)唐玄宗;开元盛世.
17.(十堰中考历史)材料一: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来的。”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2)材料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在中国开始于什么朝代? 它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3)这种考试制度有什么影响?
【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
【解答】(十堰中考历史)(1)据材料一“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来的.”和材料二“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可知,两则材料的共同观点是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
(2)材料中所说的考试制度是指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在中国开始于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明经就是考儒家经书.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在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通过较为公开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加强了中央集权,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1)(十堰中考历史)都认为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
(2)隋朝;进士科、明经科.
(3)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通过较为公开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加强了中央集权,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