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网珠海中考地区

请选择

    返回
    初三网 > 珠海中考 > 珠海中考试题 > 珠海化学试题 > 正文

    2018年珠海市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文/王蕊

     

    2018年珠海市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由于版式的问题,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现象,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化学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远到恒星、行星,近到树木、花草,物质世界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①烘烤食物 

    ②瓷碗碎了 

    ③钢铁生锈 

    ④沙子变成沙雕 

    ⑤干冰升华

    ⑥擦燃一根火柴  

    ⑦化石燃料的形成.

    A.①③⑥⑦              B.①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⑤⑥⑦

    2.广泛用于制造日常生活用品,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铝              B.镁              C.硅              D.铁

    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如表事实,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碘酒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C

    气体受热膨胀

    温度升高,分子自身体积增大

    D

    固体碘受热升华

    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4.“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不可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

    B.用碳酸氢钠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C.熟石灰可用于中和酸化的土壤

    D.小孩经常咬铅笔芯,会导致铅中毒

    5.下列方框中符合2H2意义的示意图是()

    A.              B.              C.              D.

    6.成语“釜底抽薪”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③用嘴吹灭蜡烛;④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⑤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验满              B.稀释浓硫酸

    C.过滤                  D.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中和反应

    C.碱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则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9.现有20℃时NH4Cl饱和溶液200g,今欲改变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

    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水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20g水

    C.保持温度不变,取出20g溶液

    D.保持温度不变,加入20gNH4Cl固体

    10.如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①浓硫酸 ②浓NaOH溶液 ③饱和NaCl溶液.

    A.只有①              B.①②              C.只有②              D.①②③

    11.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12.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其操作包括溶解、过滤、结晶三个步骤的是()

    A.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B.氯化钠和硝酸钾

    C.氧化铁和氧化铝              D.硝酸铜和氢氧化钠

    13.“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如图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4.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滤渣中可能含有铜和锌

    B.所得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C.所得滤液中可能含有Cu2+

    D.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Ag+、Zn2+、Cu2+

     

    二、填空题(共25分)

    1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氯化钠、硫酸亚铁、硝酸锌、盐酸、硫酸、碳酸氢钠这几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是,

    (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3)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小苏打,

    (4)溶液有颜色的是.

    16.2015年9月28日,美国航天局向全世界宣布了“火星有水”的证据,这意味着今天的火星不是我们想象的死寂星球,而是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序号);

    A.海水   B.河水   C.自来水   D.蒸馏水

    (2)用下图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可用检验a中气体,水的电解实验证明了水是由组成的;

    (3)我省粤北地区部分农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病菌.

    17.我国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简称新国标)中水质检测指标从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对供水各环节的水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Ⅰ.新国标在无机物指标中修订了镉、铅等的限量,这里的镉、铅指的是(填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Ⅱ.新国标中对水的pH的规定为6.5≤pH≤8.5,实验室用pH试纸测得自来水的pH=6,说明该自来水显(填“酸”、“碱”或“中”)性,是否符合新国标(填“是”或“否”);

    Ⅲ.新国标中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加入了对用臭氧、二氧化氯和氯胺消毒的规定.

    ①臭氧(O3)在消毒过程中转化为氧气,臭氧转化为氧气属于(填“物理”或者“化学”)变化;

    ②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根离子(ClO﹣)也有消毒作用,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③氯胺(NH2Cl)由(填数字)种元素组成,用氯胺消毒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将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核电荷数为15的元素名称是;核电荷数为9的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填“得”或“失”)电子,与该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另一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2)仅由l、7、8号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为;

    (3)对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规律,如第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请再总结出其它规律,并写出其中一条:.

     

    三、简答题(共16分)

    20.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覆盖有一薄层铜的绝缘板,制成印刷电路板.人们为了从废腐蚀液(含有CuCl2、FeCl2 和FeCl3)中回收铜,并重新得到FeCl3溶液,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已知:2FeCl3+Fe=3FeCl2

    (1)操作 ②、④的名称是;

    (2)上述流程中,X的化学式为,加入过量的原因是,步骤 ③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Z为Cl2,第⑥步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指出很多反应可以归纳,如: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等与盐酸反应时生成物中都含有氯化钙和水.同学们兴趣很高,也进行了归纳:

    (1)甲物质与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物中有CuSO4和H2O,则甲物质可以是和(请填写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写出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H都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D为蓝色沉淀,A、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F、H为黑色固体.他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①C的化学式是;

    ②写出反应写出反应AE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反应E→G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题(共20分)

    22.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b;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导入;

    (3)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需要经过计算、量取、混匀三个步骤,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数字序号);

    ①量筒  ②药匙   ③试管   ④酒精灯  ⑤滴管   ⑥玻璃棒

    (4)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NH3),

    ①制取氨气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代号),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图3实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23.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有气泡冒出.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

     

    五、计算题

    24.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于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在研究过程中曾关键性地用乙醚提取青蒿素.乙醚的化学式为C4H10O.请回答:

    (1)每个乙醚分子中有个原子,乙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乙醚(C4H10O)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3)乙醚(C4H10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25.铜仁市地处武陵山区,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小组同学取该样品12.0g于烧杯中,向盛有样品的烧杯中加入足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溶液充分反应,所用稀盐酸质量(用X表示)和烧杯中剩余固体质量(用Y表示)如图所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2)充分反应后共生成多少二氧化碳?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018年珠海市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远到恒星、行星,近到树木、花草,物质世界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①烘烤食物 

    ②瓷碗碎了 

    ③钢铁生锈 

    ④沙子变成沙雕 

    ⑤干冰升华

    ⑥擦燃一根火柴  

    ⑦化石燃料的形成.

    A.①③⑥⑦              B.①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⑤⑥⑦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烘烤食物 ③钢铁生锈  ⑥擦燃一根火柴 ⑦化石燃料的形成等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广泛用于制造日常生活用品,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铝              B.镁              C.硅              D.铁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类似的题目就是要强调审题,注意题目给定的限制条件,从限制条件去做出问题的判断.

    【解答】解:用途广泛的且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有时对用途广泛很难以明确的话,从后面的“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也可以得出结论,其实就是选铝.所以在学习时要记住地壳中含量前几位的元素“氧硅铝铁”.

    故选A.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一些知识点的积累,要熟记在心.这样应用起来才方便.

     

    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如表事实,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碘酒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C

    气体受热膨胀

    温度升高,分子自身体积增大

    D

    固体碘受热升华

    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解答】解:A.碘酒中的溶质是碘,碘由碘分子构成,酒精是溶剂,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B.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

    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错误;

    D.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正确.

    故选C.

    【点评】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变化,大小也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隔,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

     

    4.“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不可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

    B.用碳酸氢钠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C.熟石灰可用于中和酸化的土壤

    D.小孩经常咬铅笔芯,会导致铅中毒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用盐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甲醇有毒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C、根据酸碱中和的知识进行分析;

    D、根据铅笔芯中含有石墨和粘土,不含有铅进行分析.

    【解答】解:A、不可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因为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对人体有害,甚至使人失明,故A正确;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故B正确;

    C、氢氧化钙具有碱性,且价格低廉,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C正确;

    D、笔芯的成分是石墨和粘土,不含金属元素铅,不会导致铅中毒,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下列方框中符合2H2意义的示意图是()

    A.              B.              C.              D.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2H2表示2个氢分子,进行分析图示含义判断

    【解答】解:

    A.根据图示模型A表示2个氢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示模型B表示4个氢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模型C表示一个氢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示模型D表示2个氢分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微观、宏观含义的理解与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

     

    6.成语“釜底抽薪”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③用嘴吹灭蜡烛;④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⑤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

    【解答】解:①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绝空气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是移走可燃物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③用嘴吹灭蜡烛是通过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来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④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⑤水灭火是利用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来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

    故选C.

    【点评】灭火的原理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验满              B.稀释浓硫酸

    C.过滤              D.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中和反应

    C.碱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则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根据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锈很疏松,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物质,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但还能再溶解其他物质,故选项推理错误.

    B、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硝酸与氢氧化钠分别是酸和碱,也能发生中和反应,故选项推理正确.

    C、碱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则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D、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但铁表面的铁锈很疏松,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特征、饱和溶液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现有20℃时NH4Cl饱和溶液200g,今欲改变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

    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水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20g水

    C.保持温度不变,取出20g溶液

    D.保持温度不变,加入20gNH4Cl固体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蒸发溶剂会析出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保持温度不变,加入20g水后,溶剂的质量增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20℃时NH4Cl饱和溶液200g,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水,会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20g水后,溶剂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保持温度不变,取出20g溶液,剩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D、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铵,保持温度不变,加入20gNH4Cl固体,氯化铵不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改变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需改变溶液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如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①浓硫酸 ②浓NaOH溶液 ③饱和NaCl溶液.

    A.只有①              B.①②              C.只有②              D.①②③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关闭Ⅱ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根据题意,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说明甲中盛放的试剂能吸收水分或者是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关闭Ⅱ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说明甲中盛放的试剂能吸收水分或者是能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符合要求;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符合要求;饱和NaCl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符合要求.

    故①②有可能是甲瓶中所盛的试剂.

    故选:A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加入少量生石灰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热量,溶剂减少溶质会析出一部分来考虑本题.

    【解答】解:A、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故A错;

    B、固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是温度,由于最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所以最后的溶解度与开始时相等,但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

    C、因为开始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对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来说,溶剂减少就会析出溶质,所以溶质减少,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时放出热量,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但冷却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又增大了,又溶解了一部分,温度不变后溶质也不变了,故C正确;

    D、因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100%,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影响因素是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是温度,由于最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所以最后的溶解度与开始时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溶剂减少,溶质会析出,仍然饱和,又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2.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其操作包括溶解、过滤、结晶三个步骤的是()

    A.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B.氯化钠和硝酸钾

    C.氧化铁和氧化铝              D.硝酸铜和氢氧化钠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中的过滤方法,能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步骤分离,则混合物中含不溶性物质和可溶性物质,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氯化钾是易溶于水的固体,二氧化锰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故可以使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然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氯化钾,故A正确;

    B、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是易溶于水的固体,不能使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

    C、氧化铁和氧化铝都是不溶于水的固体,不能使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硝酸铜和氢氧化钠都是能溶于水的固体,不能使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过滤的原理进行,即过滤是能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13.“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如图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纯碱的制取;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从“NaCl+CO2+NH3+H2O=NaHCO3↓+NH4Cl”可以看出,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以沉淀的形式析出.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碳酸钠俗称纯碱.

    C、析出碳酸氢钠,说明剩余的溶液为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据此结合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从“NaCl+CO2+NH3+H2O=NaHCO3↓+NH4Cl”可以看出,碳酸氢钠以沉淀的形式析出,说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在该温度下结晶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不是纯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C、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一定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故析出NaHCO3固体后的溶液中还含有碳酸氢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成的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掌握“侯氏制碱法”的制取原理、饱和溶液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滤渣中可能含有铜和锌

    B.所得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C.所得滤液中可能含有Cu2+

    D.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Ag+、Zn2+、Cu2+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此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氢>铜>银,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可以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所以放入锌后锌要先置换出硝酸银中银,再去置换硝酸同种的铜,所以如果向所得滤液中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还存在银离子其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因此硝酸铜一定还没有反应,所以滤渣会是银不能含有铜和锌;所以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会有锌离子和没有反应的铜离子及剩余的银离子.观察选项,故选项为:D.

    【点评】此题考查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及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共25分)

    1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氯化钠、硫酸亚铁、硝酸锌、盐酸、硫酸、碳酸氢钠这几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是 NaCl ,

    (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HCl ,

    (3)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小苏打 NaHCO3 ,

    (4)溶液有颜色的是 FeSO4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氯化钠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故填:NaCl;

    (2)人体胃液中的酸为盐酸,可帮助食物的消化;故填:HCl;

    (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填:NaHCO3;

    (4)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故填:FeSO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6.2015年9月28日,美国航天局向全世界宣布了“火星有水”的证据,这意味着今天的火星不是我们想象的死寂星球,而是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D (填序号);

    A.海水   B.河水   C.自来水   D.蒸馏水

    (2)用下图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可用 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a中气体,水的电解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氢、氧元素 组成的;

    (3)我省粤北地区部分农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 肥皂水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病菌.

    【考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各种“水”的组成分析类别;

    (2)根据电解水的试验现象、结论和生成的气体的性质分析回答;

    (3)根据区别硬水、软水的方法和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回答.

    【解答】解:(1)在海水、河水、自来水中常含有可溶或不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2)由电解水装置图可知,a中气体是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水的电解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是由氢、氧元素 组成的.

    (3)我省粤北地区部分农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病菌.

    故答为:(1)D;(2)带火星的木条,氢、氧元素;(3)肥皂水,煮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组成、电解和净化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解答本类题.

     

    17.我国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简称新国标)中水质检测指标从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对供水各环节的水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Ⅰ.新国标在无机物指标中修订了镉、铅等的限量,这里的镉、铅指的是 C (填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Ⅱ.新国标中对水的pH的规定为6.5≤pH≤8.5,实验室用pH试纸测得自来水的pH=6,说明该自来水显 酸 (填“酸”、“碱”或“中”)性,是否符合新国标 否 (填“是”或“否”);

    Ⅲ.新国标中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加入了对用臭氧、二氧化氯和氯胺消毒的规定.

    ①臭氧(O3)在消毒过程中转化为氧气,臭氧转化为氧气属于 化学 (填“物理”或者“化学”)变化;

    ②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根离子(ClO﹣)也有消毒作用,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价;

    ③氯胺(NH2Cl)由 3 (填数字)种元素组成,用氯胺消毒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 H2O .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元素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化学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离子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等于离子的化合价、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进行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这里的镉、铅指的是元素,故填:C;

    Ⅱ.实验室用pH试纸测得自来水的pH=6,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故说明该自来水显酸性,由于对水的pH的规定为6.5≤pH≤8.5,故不符合新国标,故填:酸;否;

    Ⅲ.①臭氧(O3)在消毒过程中转化为氧气,生成了新的物质,故臭氧转化为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②ClO﹣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x+(﹣2)=﹣1,故x=+1,故填:+1;

    ③氯胺(NH2Cl)由氮、氢、氯三种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2Cl+X═NH3+HClO,反应前含有1个N原子,2个H原子,1个Cl原子和X,反应后含有1个N原子,4个H原子,1个Cl原子,1个O原子,故X中含有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故其化学式为H2O,故填:3;H2O.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组成和质量守恒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丙>乙>甲 ;

    (2)将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乙 ,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甲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2)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降低温度,甲、乙物质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甲.

    故答案为:(1)丙>乙>甲;

    (2)乙,甲.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核电荷数为15的元素名称是 磷 ;核电荷数为9的元素属于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与该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另一元素是 Cl (填元素符号);

    (2)仅由l、7、8号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为 NH4NO3 ;

    (3)对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规律,如第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请再总结出其它规律,并写出其中一条: 每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2)根据题中信息结合盐的概念进行分析;

    (3)在元素周期表中,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元素的种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解答】解:(1)核电荷数为15的元素名称是磷,核电荷数为9的元素是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其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根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可知,与该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另一元素是为氯,故填:磷;非金属;得;Cl;

    (2)1、7、8号元素分别为氢、氮、氧,这三种可组成的盐是硝酸铵,其化学式NH4NO3;故填:NH4NO3;

    (3)每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每一纵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等.故填:每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三、简答题(共16分)

    20.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覆盖有一薄层铜的绝缘板,制成印刷电路板.人们为了从废腐蚀液(含有CuCl2、FeCl2 和FeCl3)中回收铜,并重新得到FeCl3溶液,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已知:2FeCl3+Fe=3FeCl2

    (1)操作 ②、④的名称是 过滤 ;

    (2)上述流程中,X的化学式为 Fe ,加入过量的原因是 使溶液中的氯化铁、氯化铜完全反应 ,步骤 ③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

    (3)Z为Cl2,第⑥步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Cl2+Cl2═2FeCl3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根据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进行分析;

    (2)根据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时,铁能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铁能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进行分析;

    (3)根据氯化亚铁能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进行分析.

    【解答】解:(1)操作②、④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把液体和不溶于水的固体分离;

    (2)上述流程中,铁能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铁能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加入的物质X是铁粉,化学式为:Fe,加入过量的原因是:使溶液中的氯化铁、氯化铜完全反应,步骤③中,加入的适量的Y是稀盐酸,稀盐酸能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化学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

    故答案为:(1)过滤;

    (2)Fe,使溶液中的氯化铁、氯化铜完全反应,Fe+2HCl═FeCl2+H2↑;

    (3)2FeCl2+Cl2═2FeCl3.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1.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指出很多反应可以归纳,如: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等与盐酸反应时生成物中都含有氯化钙和水.同学们兴趣很高,也进行了归纳:

    (1)甲物质与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物中有CuSO4和H2O,则甲物质可以是 CuO 和 Cu(OH)2 (请填写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写出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Cu(OH)2=CuSO4+2H2O .

    (2)A﹣H都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D为蓝色沉淀,A、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F、H为黑色固体.他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①C的化学式是 CuSO4 ;

    ②写出反应写出反应AE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③写出反应E→G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1)依据金属氧化物和碱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分析解答;

    (2)依据D为蓝色沉淀,则D是氢氧化铜进行逆推,可知C是硫酸铜,H是黑色固体,则H是氧化铜,同时也可知B是铜,以此为突破口对物质进行推导分析即可;

    【解答】解:(1)由于金属氧化物和碱(碳酸盐等也可)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能够生成硫酸铜和水的物质可以为CuO和Cu(OH)2;中和反应的要求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属于中和反应的方程式为:H2SO4+Cu(OH)2=CuSO4+2H2O;

    (2)由于D为蓝色沉淀,则D是氢氧化铜进行逆推,可知C是硫酸铜,H是黑色固体,则H是氧化铜,同时也可知B是铜,A和氧化铜能够生成铜且A是气体,所以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能够生成与之元素相同的二氧化碳,所以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能够生成沉淀碳酸钙G,黑色固体F能够和H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所以F是碳;

    ①反应F→B是碳的单质与化合物氧化铜反应生成单质铜和化合物二氧化碳,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②由分析知C是CuSO4;

    ③反应AE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④E→G是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CuO;Cu(OH)2;H2SO4+Cu(OH)2=CuSO4+2H2O;

    (2)①CuSO4;②Fe2O3+3CO2Fe+3CO2;③CO2+Ca(OH)2=CaCO3↓+H2O.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对常见物质间反应规律的掌握.

     

    四、实验题(共20分)

    22.(13分)(2016•香洲区校级一模)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 锥形瓶 ,b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导入;

    (3)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 ;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需要经过计算、量取、混匀三个步骤,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150 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①⑥ (填数字序号);

    ①量筒  ②药匙   ③试管   ④酒精灯  ⑤滴管   ⑥玻璃棒

    (4)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NH3),

    ①制取氨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AE (填字母代号),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图3实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无色变红色,试管内进入一段液体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氧气的收集方法;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集气瓶是收集仪器的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有关溶液的计算要准确.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图3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变红色,试管内进入一段液体.

    【解答】解:(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集气瓶是收集仪器的仪器,故答案为:锥形瓶;集气瓶;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如果选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A;a;

    (3)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50g×20%=(50g+x)×5%,x=150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和玻璃棒,即①⑥;故答案为:2H2O22H2O+O2↑;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150;①⑥;

    (4)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图3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变红色,试管内进入一段液体;故答案为:AE;无色变红色,试管内进入一段液体;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溶液的计算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有气泡冒出.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 白色沉淀 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氢氧化钠 .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 部分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 不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由[实验探究2]知,(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溶液中的碳酸钠会与之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因碳酸钠已完全被氯化钙反应,所以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反思与评价]:(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主要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的;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因此得不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结论.

    [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如:具挥发性的药品、具吸水性的药品等.

    【解答】解:[实验探究2](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因碳酸钠与氯化钙能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溶液显碱性,因溶液中碳酸钠已被氯化钙完全消耗,所以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从而得出[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故填: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 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看成,该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故填:部分;

    [反思与评价](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填:CO2+2NaOH=Na2CO3+H2O;

    (2)如用酚酞试液代替稀盐酸溶液是不行的,因为酚酞试液在碳酸钠溶液中也是红色的,这样无法确定碳酸钠的存在,故填: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如:具挥发性的药品(浓盐酸、氨水等)、具吸水性的药品(浓硫酸、生石灰等)、或澄清石灰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故填: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点评】此题考查对一瓶没有塞橡皮塞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探究过程,各环节层层相连,设计丝丝相扣,探究环节合理慎密,涉猎知识及需解答问题科学合理,仔细玩味此题,其乐无穷.

     

    五、计算题

    24.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于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在研究过程中曾关键性地用乙醚提取青蒿素.乙醚的化学式为C4H10O.请回答:

    (1)每个乙醚分子中有 15 个原子,乙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4 ;

    (2)乙醚(C4H10O)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3:1 ;

    (3)乙醚(C4H10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64.9% (精确到0.1%).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乙醚化学式的意义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由乙醚的化学式为C4H10O可知,每个乙醚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有15个原子;乙醚的相对分子质量=12×4+1×10+16=74;故填:15;74;

    (2)乙醚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1)=3:1;故填:3:1;

    (3)乙醚(C4H10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64.9%;故填:64.9%.

    故答案为:

    (1)15,74;(2)3:1;(3)64.9%.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铜仁市地处武陵山区,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小组同学取该样品12.0g于烧杯中,向盛有样品的烧杯中加入足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溶液充分反应,所用稀盐酸质量(用X表示)和烧杯中剩余固体质量(用Y表示)如图所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2)充分反应后共生成多少二氧化碳?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化学计算;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首先正确写出方程式,然后根据题干内容分析得出反应后剩余固体即为杂质,质量差即为碳酸钙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就可以进一步求出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解答】解:(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12g﹣2g=10g;

    (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y,

    CaCO3 +2HCl=CaCl2 +H2O+CO2↑

    100    73            44

    10g    y             x

    x=4.4g

    y=7.3g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4.6%;

    答:(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10g;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6%.

    【点评】解答此题的依据是根据方程式找准已知量,未知量关系,列比例式求解即可.

    相关阅读

    孔乙己人物形象特点分析 讲述了什么故事

    2022-10-19

    自然界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光色素种类有哪些

    2022-10-19

    综合评价招生报考条件 有哪些优势

    2022-10-19

    中括号在数学中的含义 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2022-10-19

    济南最好的职高学校 济南职高学校推荐

    2022-10-19

    应然和实然是什么意思 两者有区别吗

    2022-10-19

    地理地中海气候特点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

    2022-10-19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022-10-19

    济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地址在哪里 怎么去

    2022-10-19

    亟需和急需的区别是什么

    2022-10-19

    综合评价招生是什么意思 报名条件是什么

    2022-10-19

    怎样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2022-10-19

    可见光波长范围是多少 有哪些特性

    2022-10-19

    中考前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有哪些技巧

    2022-10-19

    e,k在数学中代表什么

    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