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网汕头中考地区

请选择

    返回
    初三网 > 汕头中考 > 汕头中考试题 > 汕头化学试题 > 正文

    2018年汕头市九年级期末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文/王蕊

    2018年汕头市九年级期末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由于版式的问题,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现象,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化学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1至8题每小题2分,9至14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号对应的空格内.)

    1.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照明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电热器取暖

    2.下列植物中主要含有蔗糖的是()

    A.马铃薯              B.小麦              C.大米              D.甜菜

    3.化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化学知识的通用语言,以下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最多的是()

    A.Fe              B.H              C.SO42﹣              D.2H2O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取少量液体              C.

        加热液体              D.

       称取氢氧化钠

    5.2011年1月份的冰冻灾害对我国贵州、湖南等南方省份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种溶雪剂含有Na2SiO3(硅酸钠),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

    A.+1价              B.+2价              C.+3价              D.+4价

    6.防治大气污染应从消除污染源着手.下列做法与主题无关的是()

    A.开发洁净能源              B.节约用电用水              C.化石燃料除硫              D.使用乙醇汽油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隙变大

    C.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隙

    8.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质量等级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9.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可选用的试剂是()

    A.苛性钠              B.石灰石              C.生石灰              D.熟石灰

    10.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A.含碳量:生铁>钢              B.含铁量:Fe2O3>FeO

    C.地壳中元素含量:Fe>Al              D.韧性:生铁>钢

    11.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馒头时在发酵的面团中加入少许纯碱

    B.长久保存文字资料,须用碳素墨水书写

    C.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D.在室内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液化气钢瓶是否漏气

    12.新研制的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一次性餐盒,废弃后在自然条件下两个月就可以分解.下列关于此餐盒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替代塑料餐盒可减少“白色污染”

    B.可有效利用秸秆以减少燃烧秸秆产生的污染

    C.这种餐盒是绿色环保产品

    D.秸秆属于合成材料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乙两名同学分别从室温的一瓶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各取出100g和80g,他们将各自所取的溶液恒温蒸发掉20g水后,经测定乙同学所剩余溶液刚好成为室温时的饱和溶液.请分析,此时甲同学所剩余溶液是()

    A.室温的饱和溶液

    B.室温时的不饱和溶液

    C.室温时的不饱和溶液,且有晶体析出

    D.室温时的饱和溶液,且有晶体析出

    14.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 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4:9              B.8:1              C.10:11              D.31:44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4分.)

    15.如图所示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种元素.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6.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如C、N、H、O、Ca、Zn等.上述元素中,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若需补充含该元素的药剂,一定要遵照医嘱,不能少服但也不能多服,其原因是     .缺钙会引起佝偻病,下列物质可用于人体补钙的是     .

    A.CaO    B.Ca(OH)2 C.CaCO3.

    17.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方可以成为生活饮用水.

    (1)感官性指标的主要要求为:①不得呈现异色;②不得有异嗅异味;③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④水应澄清透明.净化水时,前两个指标可以利用     的吸附作用(填物质名称)而达到;后两个指标可以通过加入混凝剂反应、沉降,然后通过     (填操作名称)而达到.

    (2)化学指标中含有液体的pH和硬度两项.

    ①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     ;

    ②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     ;

    (3)病理学指标中对铬、铅等重金属离子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这是因为:     .

    1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分子结构模拟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根据图示回答:

    (1)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该物质属于      (填“混合物”、“氧化物”、“酸”、“碱”或“盐”)

    (2)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水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     .

    (3)举一例说明该物质的用途是     .

    19.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冬天捞碱”     .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0.某工厂的甲、乙、丙三个车间排出的污水中分别含有以下六种物质中的两种:KOH、HNO3、AgNO3、KCl、K2SO4、Ba(NO3)2.三个车间的污水经过滤后初步分析,情况如下:

    溶液

    外观

    pH

    溶液成分

    无色、透明

    >7

    无色、透明

    =7

    Ba(NO3)2

    无色、透明

    <7

    为了进一步确定各溶液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溶液中不可能同时存在Ag+和OH﹣,且两次混合均完全反应.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甲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下同)     ,可能含有的另一种物质是     ,据此,沉淀X是     .

    (2)根据(1)的判断,混合(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M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它是一种复合肥料,含有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

    21.化学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其形状、大小及同种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1)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铜比银的活泼性     (选填“强”或“弱”).

    (2)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①和③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3)乙、丙两位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在上述实验的基上,利用金属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别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都实现了探究目的,则:

    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     ,Y是     溶液;

    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     ,Y是     溶液.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7分)

    22.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②的名称是①     ;②     .

    (2)写出一个用装置C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这种气体应选用装置     (填字母).(3)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将甲酸(HCOOH)滴入浓硫酸中可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为:HCOOH═H2O+CO↑,若要制取CO,并控制CO的生成速度和随时终止反应,应选用上图仪器中的     (填字母)制取气体,用     (填字母)收集气体.

    (4)若利用(3)中制取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并检验反应后的气体中有无水蒸气.

    ①请参照如图2例,将如图3虚框图中的实验装置补画完整.

    (资料:无水CuSO4遇水变成蓝色)

    ②在这个实验中,图中a处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的试剂为     ;如果你将此装置已补画完整,其实仍然存在不完善之处,应采取的措施是     .

    23.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根据现象     ,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     ,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通过实验验证B中产物,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你帮她设计并完成验证B中产物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     .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探究活动中,你最欣赏     .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     .

     

    五.(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4.你想吃菠萝雪糕吗?你想知道菠萝雪糕中散发出菠萝香味的物质是什么吗?它便是戊酸乙酯(C7H14O2),下面就菠萝香味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戊酸乙酯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H:O=     ;

    (2)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5.钠元素在人体内可起到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正常兴奋和细胞的通透性等作用.假设钠元素全部来源于食盐(NaCl).

    (1)某病人因为食盐的摄入量不够,需静脉输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NaCl的质量分数为0.9%,密度约为1g/ml).医生给她确诊每天应补充NaCl约2.7g,问每天需输入生理盐水多少毫升?

    (1)某卫生部门对市场上一批生理盐水进行质量分析,取这种生理盐水250ml,逐滴加入某未知浓度的AgNO3溶液200g,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试通过计算判断这批生理盐水是否符合医用标准,及所用AgNO3溶液的质量分数.

     


    2018年汕头市九年级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1至8题每小题2分,9至14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号对应的空格内.)

    1.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照明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电热器取暖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E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水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太阳能供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电热器取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下列植物中主要含有蔗糖的是()

    A.马铃薯              B.小麦              C.大米              D.甜菜

    【考点】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马铃薯中富含淀粉,故选项错误.

    B、小麦中富含淀粉,故选项错误.

    C、大米中富含淀粉,故选项错误.

    D、甜菜中富含蔗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化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化学知识的通用语言,以下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最多的是()

    A.Fe              B.H              C.SO42﹣              D.2H2O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根据一、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4层含义:微观1、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2、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3层含义:微观1、表示一个原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解:A、Fe:微观:表示一个原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B、H 表示1个氢原子;

    C、SO42﹣表示一个硫酸根;

    D、2H2O 表示2个水分子;通过比较可知 A、Fe表示的意义最多;

    故选A.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取少量液体              C.

        加热液体              D.

       称取氢氧化钠

    【考点】44:加热器皿﹣酒精灯;43:称量器﹣托盘天平;49:液体药品的取用;4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得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应放在天平的左盘上称量;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5.2011年1月份的冰冻灾害对我国贵州、湖南等南方省份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种溶雪剂含有Na2SiO3(硅酸钠),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

    A.+1价              B.+2价              C.+3价              D.+4价

    【考点】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1)×2+x+(﹣2)×3=0

    解答x=+4;

    故选D.

     

    6.防治大气污染应从消除污染源着手.下列做法与主题无关的是()

    A.开发洁净能源              B.节约用电用水              C.化石燃料除硫              D.使用乙醇汽油

    【考点】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主题是节约能源,减少有污染室气体的排放,还人类舒适的生存环境,有计划的发展,科学的发展.

    【解答】解:A、提倡使用洁净能源减少污染物质排放大气,故不符合题意;

    B、节约用电用水,是正确的,但与主题无关,故符合题意;

    C、化石燃料除硫减少大气污染,预防酸雨的形成,故不符合题意;

    D、乙醇汽油的燃烧也会减少大气污染,少产生有害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隙变大

    C.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隙

    【考点】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湿衣晾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轮胎充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8.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质量等级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考点】6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63: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64: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但还有其他气体,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而不是质量的,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

    【解答】解:A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故A错误.

    B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空气的,故B错误.

    C中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则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故C正确.

    D中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污染越严重,故D错误.

    故选C.

     

    9.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可选用的试剂是()

    A.苛性钠              B.石灰石              C.生石灰              D.熟石灰

    【考点】2H: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93: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盐酸和苛性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盐酸能与过量的石灰石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难溶于水石灰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生石灰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好判断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熟石灰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好判断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0.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A.含碳量:生铁>钢              B.含铁量:Fe2O3>FeO

    C.地壳中元素含量:Fe>Al              D.韧性:生铁>钢

    【考点】8E:生铁和钢;C2: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DG: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A、根据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进行解答;

    B、对几种化合物中共同含有某一元素的含量进行比较可以用归一法.先把每个化学式变形成只含有一个铁原子,与铁原子结合的氧原子个数越少,铁的质量分数越大,进行解答;

    C、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进行解答;

    D、根据生铁硬,但没有韧性;钢是指含碳量0.03%~2%的铁碳合金.钢坚硬,有韧性、弹性,可以锻打、压延,也可以铸造,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可知含碳量:生铁>钢;故A说法正确;

    B、对几种化合物中共同含有某一元素的含量进行比较可以用归一法.先把每个化学式变形成只含有一个铁原子,与铁原子结合的氧原子个数越少,铁的质量分数越大,可知含铁量:Fe2O3<FeO;故B说法错误;

    C、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可知地壳中元素含量:Fe<Al;故C说法错误;

    D、根据生铁硬,但没有韧性;钢是指含碳量0.03%~2%的铁碳合金.钢坚硬,有韧性、弹性,可以锻打、压延,也可以铸造,可知 韧性:生铁<钢;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1.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馒头时在发酵的面团中加入少许纯碱

    B.长久保存文字资料,须用碳素墨水书写

    C.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D.在室内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液化气钢瓶是否漏气

    【考点】9G:常用盐的用途;C7:碳的化学性质;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HG: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纯碱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破坏燃烧的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燃性气体不纯时遇明火易发生爆炸事故.

    【解答】解:A、碳酸钠能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除去酸味,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向外逸出,能形成气泡,而使蒸出的馒头变得松软,故A正确;

    B、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需要长期保存的档案,可以使用碳素墨水书写,故B正确;

    C、油锅着火,盖上锅盖能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正确;

    D、液化气属于易燃性气体,不纯时遇明火易发生爆炸事故,故D错误;

    故选D.

     

    12.新研制的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一次性餐盒,废弃后在自然条件下两个月就可以分解.下列关于此餐盒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替代塑料餐盒可减少“白色污染”

    B.可有效利用秸秆以减少燃烧秸秆产生的污染

    C.这种餐盒是绿色环保产品

    D.秸秆属于合成材料

    【考点】I6:白色污染与防治;I7: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和白色污染的问题,一次性餐盒和普通塑料的区别在于能否自然降解.

    【解答】解:A、白色污染是由难降解的废弃塑料造成的,一次性餐具可以自然降解,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和大量烟雾,严重污染空气,所以B选项不合题意.

    C、这种餐具从制备到废弃物的处理都是环保的,所以C选项不合题意.

    D、秸秆是天然纤维素,不是合成材料,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乙两名同学分别从室温的一瓶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各取出100g和80g,他们将各自所取的溶液恒温蒸发掉20g水后,经测定乙同学所剩余溶液刚好成为室温时的饱和溶液.请分析,此时甲同学所剩余溶液是()

    A.室温的饱和溶液

    B.室温时的不饱和溶液

    C.室温时的不饱和溶液,且有晶体析出

    D.室温时的饱和溶液,且有晶体析出

    【考点】7I: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7P: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在温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种溶液的饱和度是不变的,假设一定的浓度对溶质进行求解,利用同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对甲的判断.

    【解答】解:在温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种溶液的饱和度是不变的,

    假设该题中此溶液的浓度是20%,则甲中有20g溶质,乙中有16g溶质,

    乙原来是80g,蒸发掉20g水刚好饱和,溶液浓度变为×100%=26.7%,

    A原来是100g,蒸发掉20g水后,浓度变为×100%=25%,显然小于其饱和度26.7%,所以甲同学所剩余溶液是室温时的不饱和溶液.

    故选:B.

     

    14.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 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4:9              B.8:1              C.10:11              D.31:44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C、D的相对质量之比及反应中C、D物质的分子个数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根据C、D物质的质量关系,由生成D的质量计算出生成C物质的质量;最后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即可计算出B与D的质量比.

    【解答】解:根据“C、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假设C、D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22,

    设生成8.8gD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

    2A+5B=2C+4D

        2×9 4×22     

          x  8.8g

    =

    x=1.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8g+8.8g﹣2.6g=8g,则B与D的质量比为8g:8.8g=10:11.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4分.)

    15.如图所示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四 种元素.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三 周期.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 .

    【考点】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四种元素.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2)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氯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铝,其化学式为:MgCl2.

    答案:

    (1)四;   三;

    (2)MgCl2

     

    16.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如C、N、H、O、Ca、Zn等.上述元素中,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Zn ;若需补充含该元素的药剂,一定要遵照医嘱,不能少服但也不能多服,其原因是 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缺钙会引起佝偻病,下列物质可用于人体补钙的是 C .

    A.CaO    B.Ca(OH)2 C.CaCO3.

    【考点】JE: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分析】根据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区别和种类回答第一空;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和摄入量对人体的影响回答第二空;根据氧化钙、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判断最后一问.

    【解答】解:微量元素包括铁、钴、铜、锌、铬、锰、钼、氯、碘、硒共10种,在C、N、H、O、Ca、Zn元素中,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锌;锌缺乏会影响人的发育,但摄入过多也会危害身体;生石灰和氢氧化钙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食用,钙酸钙无腐蚀性,且能与胃酸作用生成可溶的氯化钙而被吸收,所以选C.

    故答案为:Zn;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C.

     

    17.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方可以成为生活饮用水.

    (1)感官性指标的主要要求为:①不得呈现异色;②不得有异嗅异味;③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④水应澄清透明.净化水时,前两个指标可以利用 活性炭 的吸附作用(填物质名称)而达到;后两个指标可以通过加入混凝剂反应、沉降,然后通过 过滤 (填操作名称)而达到.

    (2)化学指标中含有液体的pH和硬度两项.

    ①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②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 在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如泡沫较少,形成较多白色垢状物则为硬水,否则为软水 ;

    (3)病理学指标中对铬、铅等重金属离子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这是因为: 重金属离子会使人体蛋白质变性而造成中毒 .

    【考点】75:水的净化;4U:溶液的酸碱度测定;4X:证明碳酸盐;77:硬水与软水;C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JD: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分析】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重金属离子能使人中毒.

    【解答】解:(1)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故填:过滤.

    (2)①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填: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日常生活中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是:在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如泡沫较少,形成较多白色垢状物则为硬水,否则为软水.故填:在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如泡沫较少,形成较多白色垢状物则为硬水,否则为软水.

    (3)病理学指标中对铬、铅等重金属离子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这是因为重金属离子会使人体蛋白质变性而造成中毒.故填:重金属离子会使人体蛋白质变性而造成中毒.

     

    1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分子结构模拟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根据图示回答:

    (1)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H2O2 ,该物质属于  氧化物 (填“混合物”、“氧化物”、“酸”、“碱”或“盐”)

    (2)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水的化学性质 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

    (3)举一例说明该物质的用途是 杀菌消毒 .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分析】(1)根据分子结构模拟图,判断分子的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2)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性质就不同;

    (3)根据过氧化氢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分子结构模拟图可知,该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所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H2O2,是过氧化氢,该物质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H2O2;氧化物;

    (2)该物质分子与水分子结构不同,故化学性质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故填: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

    (3)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填:杀菌消毒.

     

    19.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10g ;

    (2)当温度 小于3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夏天温度高,溶解能力变大. ;“冬天捞碱” 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变化小不析出. .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4H: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在改变温度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基本保持不变.而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在改变温度时,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解答】解:从溶解度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在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g.当温度小于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同时也能看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温度升高时,溶解度升高,所以在夏天,虽然水分蒸发但碳酸钠的溶解能力变大,碳酸钠不析出.冬天时温度降低碳酸钠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在夏天时,虽然温度升高了,但水分少了,所以氯化钠析出.而冬天时,温度虽然降低,但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变化不大,所以没有析出.

    故答案为:(1)10g

    (2)小于30℃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夏天温度高,溶解能力变大.

    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变化小不析出.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0.某工厂的甲、乙、丙三个车间排出的污水中分别含有以下六种物质中的两种:KOH、HNO3、AgNO3、KCl、K2SO4、Ba(NO3)2.三个车间的污水经过滤后初步分析,情况如下:

    溶液

    外观

    pH

    溶液成分

    无色、透明

    >7

    无色、透明

    =7

    Ba(NO3)2

    无色、透明

    <7

    为了进一步确定各溶液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溶液中不可能同时存在Ag+和OH﹣,且两次混合均完全反应.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甲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下同) KOH ,可能含有的另一种物质是 K2SO4(或KCl) ,据此,沉淀X是 AgCl(或BaSO4) .

    (2)根据(1)的判断,混合(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K2SO4+Ba(NO3)2═BaSO4↓+2KNO3;HNO3+KOH═H2O+KNO3或KCl+AgNO3═AgCl↓+KNO3;HNO3+KOH═H2O+KNO3 ;

    (3)M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KNO3 ,它是一种复合肥料,含有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K、N .

    【考点】9I: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95:碱的化学性质;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9H:盐的化学性质;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AE:物质的鉴别、推断;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污水分析情况和溶液的PH来分析一定有的物质,并根据离子的共存来判断可能有的物质;

    (2)根据其可能的成分来书写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将六种物质中的离子混合后,利用只有K+和NO3﹣存在,其余离子转化为沉淀或水来解答.

    【解答】解:(1)因甲的PH>7,上述六种物质只有KOH为碱,则一定有KOH;已知溶液中不可能同时存在Ag+和OH﹣,则甲中不会有AgNO3,又乙中一定有Ba(NO3)2,丙中的PH<7,则丙中一定含有HNO3,根据物质的共存可知甲中可能有K2SO4或KCl,则乙和丙混合时得到X沉淀的成分有两种情况,①若甲中有KOH和K2SO4,则乙和丙混合生成AgCl沉淀;②若甲中有KOH和KCl,则乙和丙混合生成BaSO4沉淀;

    故答案为:KOH,K2SO4(或KCl),AgCl(或BaSO4).

    (2)若甲中有KOH和K2SO4,则乙和丙混合生成AgCl沉淀后的滤液中主要有Ba(NO3)2和HNO3,则发生的反应为:

    K2SO4+Ba(NO3)2═BaSO4↓+2KNO3;HNO3+KOH═H2O+KNO3;

    若甲中有KOH和KCl,则乙和丙混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后滤液中主要有HNO3和AgNO3,则发生的反应为:

    KCl+AgNO3═AgCl↓+KNO3;HNO3+KOH═H2O+KNO3;

    故答案为:K2SO4+Ba(NO3)2═BaSO4↓+2KNO3;HNO3+KOH═H2O+KNO3或KCl+AgNO3═AgCl↓+KNO3;HNO3+KOH═H2O+KNO3;

    (3)因六种物质两次混合均完全反应,混合时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银沉淀及水,而钾盐和硝酸盐都能溶于水,则两次混合后M溶液中的溶质为KNO3,其中的K、N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故答案为:KNO3;K、N.

     

    21.化学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其形状、大小及同种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1)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铜比银的活泼性 强 (选填“强”或“弱”).

    (2)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①和③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锌表面产生气泡快,铁表面产生气泡慢 .

    (3)乙、丙两位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在上述实验的基上,利用金属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别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都实现了探究目的,则:

    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 Fe ,Y是 CuSO4 溶液;

    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 Cu ,Y是 HCl 溶液.

    【考点】24:金属活动性的探究;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铁>氢>铜>银,上述三个试管中都会发生化学反应,并由此可证明锌>铁>氢>,铜>银,但铜与铁的活动性强弱不能证明,因此要加一个实验来证明,可以直接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也可通过与酸反应证明.

    【解答】解:(1)铁排在氢的前面,所以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铜比银活泼能置换出银溶液中的银,故答案为:Fe+2HCl═FeCl2+H2↑、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并且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就越剧烈,产生的气泡就越快,故答案为:锌表面产生气泡快,铁表面产生气泡慢

    (3)上述三个试管中 发生的化学反应证明锌>铁>氢>,铜>银,但铜与铁的活动性强弱不能证明,因此要加一个实验来证明,可以直接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也可通过与酸反应证明.

    故答案为:Fe、CuSO4、Cu、HCl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7分)

    22.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②的名称是① 集气瓶 ;② 水槽 .

    (2)写出一个用装置C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收集这种气体应选用装置 D或F (填字母).(3)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将甲酸(HCOOH)滴入浓硫酸中可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为:HCOOH═H2O+CO↑,若要制取CO,并控制CO的生成速度和随时终止反应,应选用上图仪器中的 A (填字母)制取气体,用 F (填字母)收集气体.

    (4)若利用(3)中制取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并检验反应后的气体中有无水蒸气.

    ①请参照如图2例,将如图3虚框图中的实验装置补画完整.

    (资料:无水CuSO4遇水变成蓝色)

    ②在这个实验中,图中a处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COCu+CO2 ,b处的试剂为 无水CuSO4(或无水硫酸铜); ;如果你将此装置已补画完整,其实仍然存在不完善之处,应采取的措施是 在C的导管尾端将尾气点燃 .

    【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6U: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装置的特点来确定所制取的气体,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4)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先还原氧化铜,再检验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瓶中导管长进短出解答.

    【解答】解:(1)仪器①和②分别为集气瓶和水槽;故填:集气瓶;水槽;

    (2)装置C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可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故填: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D或F;

    (3)将甲酸(HCOOH)滴入浓硫酸中可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属于固液常温型,要控制CO的生成速度和随时终止反应,则需要控制反应物的量,注射器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并可随时终止反应,符合条件;一氧化碳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极为接近,一般不用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故填:A,F;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是个重要实验,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遇到水变蓝色,所以b处的试剂为无水硫酸铜,.由于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所以最后要进行尾气处理,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注意:先检验水,再检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①装置图见图(其中a处画有固体,A与B间连接正确,C处有橡胶塞、且导管长进短出)

    ②CuO+COCu+CO2;无水CuSO4(或无水硫酸铜); 在C的导管尾端将尾气点燃.

     

    23.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根据现象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通过实验验证B中产物,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你帮她设计并完成验证B中产物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装置B中溶液少许,滴加稀盐酸(或滴加氯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 

     产生气泡(或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2HCl═2NaCl+CO2↑+H2O

    [或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OH)2═BaCO3↓+2NaOH]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 NH4HCO3NH3↑+H2O+CO2↑ .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探究活动中,你最欣赏 小明同学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做热源(或小红同学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 .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 避光、避热、密封 .

    【考点】28: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利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变化,可同时检验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水;

    (2)实验室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可检验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由于没有不溶性固体,因此变化无明显现象而不能判断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但由于氢氧化钠与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性质有很大不同,可采取验证碳酸钠或碳酸根的方法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利用碳酸钠可与盐酸、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等发生反应,检验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从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结论]根据探究,可得知碳酸氢铵受热可分解生成具有氨臭味的氨气、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据此写出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评价]加热碳酸氢铵分解时,小明同学采取了特别的措施: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时,小红同学创新地使用了氢氧化钠溶液;这些都可称为值得欣赏的设计;

    [实验反思]根据碳酸氢铵的性质:见光或受热易分解,设计保存该药品的方法.

    【解答】解:(1)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呈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氨气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因此,观察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时,可以说明反应分解生成氨气和水;

    故答案为: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实验室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碳酸钙而变浑浊;根据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可检验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变浑浊;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无法直接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可采取检验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的方法间接地证明气体中存在二氧化碳;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性质的不同,可采取滴加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等方法检验碳酸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装置B中溶液少许,滴加稀盐酸(或滴加氯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

    产生气泡(或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2HCl═2NaCl+CO2↑+H2O

    [或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OH)2═BaCO3↓+2NaOH]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NH4HCO3NH3↑+H2O+CO2↑.

    【实验评价】在加热碳酸氢铵时,小明同学并没有使用通常所使用的酒精灯,而是采取用生成灰加水放出大量热的方法,该方法既做到了加热的目的,又不使用燃料节约能源减少排放;

    故答案为:小明同学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做热源(或小红同学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

    【实验反思】根据: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放出氨气,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因此,在保存碳酸氢铵时应避开阳光的直接照射、应避免放在温度较高处;

    故答案为:

    (1)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变浑浊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装置B中溶液少许,滴加稀盐酸(或滴加氯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

    产生气泡(或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2HCl═2NaCl+CO2↑+H2O

    [或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OH)2═BaCO3↓+2NaOH]

    【实验结论】NH4HCO3NH3↑+H2O+CO2↑.

    【实验评价】小明同学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做热源(或小红同学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

    【实验反思】避光、避热、密封.

     

    五.(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4.你想吃菠萝雪糕吗?你想知道菠萝雪糕中散发出菠萝香味的物质是什么吗?它便是戊酸乙酯(C7H14O2),下面就菠萝香味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戊酸乙酯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H:O= 7:14:2 ;

    (2)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42:7:16 ;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64.6%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1)根据1个戊酸乙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1个戊酸乙酯分子是由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戊酸乙酯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H:O=7:14:2.

    (2)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14):(16×2)=42:7:16.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64.6%.

    故答案为:(1)7:14:2;  (2)42:7:16;  (3)64.6%.

     

    25.钠元素在人体内可起到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正常兴奋和细胞的通透性等作用.假设钠元素全部来源于食盐(NaCl).

    (1)某病人因为食盐的摄入量不够,需静脉输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NaCl的质量分数为0.9%,密度约为1g/ml).医生给她确诊每天应补充NaCl约2.7g,问每天需输入生理盐水多少毫升?

    (1)某卫生部门对市场上一批生理盐水进行质量分析,取这种生理盐水250ml,逐滴加入某未知浓度的AgNO3溶液200g,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试通过计算判断这批生理盐水是否符合医用标准,及所用AgNO3溶液的质量分数.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1)生理盐水的质量为:2.7g÷0.9%=300g,

    生理盐水的体积为:300g÷1g/mL=300mL,

    答:每天需输入生理盐水300mL.

    (2)设参加反应的NaCl的质量为x,AgNO3的质量为y,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70       143.5

    x         y        14.35g

    ==

    x=5.85g,y=17g,

    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2.34%,

    因为2.34%>0.9%,因此这批生理盐水不符合医用标准.

    AgNO3的质量分数为:×100%=17%,

    答:AgNO3的质量分数为17%.

    相关阅读

    孔乙己人物形象特点分析 讲述了什么故事

    2022-10-19

    自然界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光色素种类有哪些

    2022-10-19

    综合评价招生报考条件 有哪些优势

    2022-10-19

    中括号在数学中的含义 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2022-10-19

    济南最好的职高学校 济南职高学校推荐

    2022-10-19

    应然和实然是什么意思 两者有区别吗

    2022-10-19

    地理地中海气候特点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

    2022-10-19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022-10-19

    济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地址在哪里 怎么去

    2022-10-19

    亟需和急需的区别是什么

    2022-10-19

    综合评价招生是什么意思 报名条件是什么

    2022-10-19

    怎样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2022-10-19

    可见光波长范围是多少 有哪些特性

    2022-10-19

    中考前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有哪些技巧

    2022-10-19

    e,k在数学中代表什么

    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