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网钦州中考地区

请选择

    返回
    初三网 > 钦州中考 > 钦州中考试题 > 钦州物理试题 > 正文

    2018年钦州中考物理模拟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张平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

    2018年钦州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电能的单位是(  )

    A.J              B.W              C.J/s              D.

    2.图中所示的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陶瓷盘              B.不锈钢锅             

    C.玻璃杯              D.木铲

    3.“不能与烟共舞,吸烟有害健康”,如图是禁止吸烟的标志.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都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A.分子间有引力

    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如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当滑动变阻器中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变大的是(  )

    A.              B.             

    C.              D.

    5.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映出荷叶纹理的“清晰”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

    A.倒立缩小              B.倒立放大              C.正立等大              D.正立放大

    6.把标有“6V 3W”字样的两个小灯泡,按如图所示的电路接到6V的电源上,S1闭合、S2断开时,两个小灯泡均发光.如同时闭合开关S1、S2,则(  )

    A.L1发光,L2熄灭              B.L1熄灭,L2发光

    C.L1、L2均发光              D.L1、L2均熄灭

    7.如图所示,一人推着重物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向前运动的过程中,重物受到重力、推力、滑动摩擦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其中做功的力是(  )

    A.推力、支持力              B.滑动摩擦力、支持力

    C.推力、重力              D.推力、滑动摩擦力

    8.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换用较粗的玻璃管来做实验,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小于760mm

    B.往水银槽中加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仍等于760mm

    C.将玻璃管轻轻上提一点,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大于760mm

    D.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些,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大于760mm

    9.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惯性的是(  )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B.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

    C.苹果熟了,从树上落到地面

    D.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将水抖掉

    10.如图“闻其声,知其人”,从声学的角度分析,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量              C.音色              D.音调

    11.如图所示,把导线ab放在磁场里,闭合开关,发现通电导线ab向右运动,则(  )

    A.对调电源正负极,ab向左运动

    B.调换上下磁极和电源正负极,ab保持静止

    C.调换蹄形磁体上下磁极,ab向右运动

    D.调换开关的两个接线柱,ab向左运动

    12.下列事例中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饭锅煮饭,内能转化为电能

    B.滚摆上升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电动自行车行驶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手掌心变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3.如图所示是高空飞行的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则(  )

    A.以甲战斗机为参照物,乙战斗机是静止的

    B.以乙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C.以加油机为参照物,甲战斗机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14.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固              D.先升华后熔化

    15.如图所示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其中反映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正确的是(已知ρ煤油<ρ水)(  )

    A.              B.              C.              D.

    16.一位同学用20s,从一楼走到三楼,他上楼时的功率可能是(  )

    A.1.5W              B.15W              C.150W              D.1500W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7.小红在百米比赛时,前50m用时7s,后50m用时9s,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如图所示的杠杆(重力和摩擦不计),O点为支点,在中点B处挂一重为100N的物体,为保证杠杆在水平方向静止,在A点处沿  (选填“F1”、“F2”或“F3”)方向施加的力最小,大小为  N.

    19.用丝稠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  电.如图所示,用这个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带  电.

    20.太阳、月亮、萤火虫,其中  不是光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是  m/s;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1.如图所示木块A重为20N,B重5N,细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此时A、B保持静止状态.则A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N,方向向  ,当把B换成10N的物体时,木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木块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N.

    22.有一个电铃,正常工作时电压为6V,电流为0.5A,则电铃正常工作时,1s内电流通过电铃所做的电功为  J;现只有一个8V的电源,要使它正常工作,要给它  联一个  Ω的电阻.

     

    三、作图与简答题(共8分)

    23.如图甲所示,是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吊灯对线的拉力为F,请在图乙中画出F的示意图.

    24.如图所示,是家庭电路中用开关控制电灯的一部分连线,请在图中A、B虚线框内正确接入电灯或开关(电灯用表示,开关用表示).

    25.(4分)我们在海边滩涂上漫步时发现:双脚陷入泥泞的泥土时,抬起一只脚,另一只脚反而会陷得更深.请用物理知识解析这种现象.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0分)

    26.(6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实验器材:带底座的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铅笔一支、火柴一盒、光屏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三角板一付.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作用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用两支相同蜡烛(A和B)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  .

    (2)在玻璃板前竖立点燃的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眼镜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叫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代替法”).

    (3)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用笔将蜡烛A、B位置的中心连起来,发现连线与玻璃板  .

    27.(7分)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某小组的实验电路如图1甲所示.

    (1)本实验是根据公式:  算出电阻Rx的阻值;

    (2)由两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源两端电压大约是  V;

    (3)闭合开关前,应将变阻器滑片放在其最  端(选填“左”或“右”),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电表中只有一个电表有示数,初步检查确认:接线完好和两个电表无故障,则损坏的元件应是  (选填“电源”、“电阻Rx”或“变阻器”);

    (4)排出故障后,小芳把多次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得到图1乙中所示的U﹣I图,由图可得电阻Rx=  Ω.

    (5)由于没有电压表,小红设计了如图2甲所示的电路图,其中电阻R0=20Ω,电流表A1、A2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个电流表指针均偏转了相同的角度,如图2乙所示,则通过电阻Rx′的电流是  A,Rx′=  Ω.

    28.(7分)某同学利用下列方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①选择一粒饱满的花生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发生米下沉到杯底,如图甲,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  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当观察到花生米处于  (选填“漂浮”或“悬浮”)状态时(如图乙)停止加盐,此时盐水的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花生米的密度.

    ③取出花生米,用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天平的读数为  g.

    ④将玻璃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丁,量筒的读数为  ml,并用天平测得剩余盐水与杯子的质量为55g.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和密度公式即可算出花生米的密度.

    (2)若实验中加盐过量,可进行的操作是:  .

    (3)用此方法测出的花生米的密度偏大,原因是:  .

     

    五、计算应用题(共25分)

    29.(6分)某品牌家用小汽车行驶100km消耗汽油5kg(相当于7升汽油),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汽油价格为6元/升.求:

    (1)完全燃烧5kg汽油放出的热量;

    (2)汽车行驶100km耗油的费用.

    30.(9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灯L正常发光时电流为0.5A,其电流随电压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当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电灯L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为1.5A.问:

    (1)电灯L正常发光时电阻是多少?

    (2)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是多少?

    (3)当开关S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3A,电路的总功率是多少?

    31.(10分)如图所示,物体重100N,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400cm2(厚度不计),内盛有65cm深的水,用滑轮组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后,容器中水面上升到70cm.现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ρ水=1.0×103kg/m3.求: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物体浸没在水中后,容器底部对水平桌面增加的压强;

    (3)动滑轮的重力.

     


    2018年钦州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电能的单位是(  )

    A.J              B.W              C.J/s              D.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根据对物理量单位及单位来历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

    A、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主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故A符合题意;

    B、在国际单位制中,瓦特(W)是功率的主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焦耳(J)是电能的单位,秒(s)是时间的单位,所以J/s是=电功率的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千瓦(kW)是电功率的单位,时(h)是时间的单位,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电能、电功率单位的掌握,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电功率的单位,还要清楚复合单位的来历.

     

    2.图中所示的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陶瓷盘              B.不锈钢锅             

    C.玻璃杯              D.木铲

    【考点】导体.

    【分析】根据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进行判断.

    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包括:塑料、陶瓷、橡胶、空气、玻璃等.

    【解答】解:A、陶瓷盘是制品陶瓷,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B、不锈钢锅是金属制品,是导体.符合题意.

    C、玻璃杯是玻璃制品,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D、木铲是木制品,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应会水平的区分识别类基础题,本题从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厨房用具入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气息浓郁.

     

    3.“不能与烟共舞,吸烟有害健康”,如图是禁止吸烟的标志.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都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A.分子间有引力

    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考点】分子的运动.

    【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吸烟时,烟分子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解答】解:一个人在房间吸烟,由于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整个房间充满烟味.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是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和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能力,要熟练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4.如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当滑动变阻器中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变大的是(  )

    A.              B.              C.              D.

    【考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分析】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它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哪一段电阻丝被接入电路中是由下面的接线柱决定的.若接左下接线柱,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大;若接右下接线柱,滑片向左移动,电阻变大.

    【解答】解:

    A、图中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值变小,不合题意;

    B、图中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变长,电阻值变大,符合题意;

    C、图中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值变小,不合题意;

    D、图中变阻器接下面两个接线柱,滑片滑动时不改变其阻值,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工作原理、接线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5.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映出荷叶纹理的“清晰”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

    A.倒立缩小              B.倒立放大              C.正立等大              D.正立放大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生活中的透镜.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此时竹叶上水珠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当透过附在竹叶上的水珠观察竹叶时,叶子相当于在该水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即此时可以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此时叶片上细密的纹理变得清晰可辨.

    故选D.

    【点评】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6.把标有“6V 3W”字样的两个小灯泡,按如图所示的电路接到6V的电源上,S1闭合、S2断开时,两个小灯泡均发光.如同时闭合开关S1、S2,则(  )

    A.L1发光,L2熄灭              B.L1熄灭,L2发光

    C.L1、L2均发光              D.L1、L2均熄灭

    【考点】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分析】根据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确定电路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形成通路的用电器就工作;

    当直接用导线连接电器的两端时,电器则因被短路而不能够正常工作.

    【解答】解:由图可知,当S1闭合、S2断开时,L1、L2串联,两灯同时亮;

    当同时闭合S1、S2时,灯L2被短路不亮,只有灯L1亮.

    故选A.

    【点评】此类问题是结合电路图考查电路的三种状态,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开关的闭合情况判断电路的状态,只有通路状态下的灯泡才会发光.

     

    7.如图所示,一人推着重物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向前运动的过程中,重物受到重力、推力、滑动摩擦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其中做功的力是(  )

    A.推力、支持力              B.滑动摩擦力、支持力

    C.推力、重力              D.推力、滑动摩擦力

    【考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分析】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

    物体在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推力做了功;在推物体的过程中,人要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因此,做功的力是推力和滑动摩擦力;

    物体在重力、支持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所以重力和支持力不做功.

    故选D.

    【点评】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根据必要因素来对每一个力做出判断,是解答的关键.

     

    8.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换用较粗的玻璃管来做实验,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小于760mm

    B.往水银槽中加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仍等于760mm

    C.将玻璃管轻轻上提一点,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大于760mm

    D.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些,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大于760mm

    【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分析】影响托里拆利实验值的因素是外界大气压值,而与玻璃管的粗细、长短、以及水银槽中水银的多少无关

    【解答】解: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就不变,改变玻璃管的粗细、少许改变管的倾斜程度、将玻璃管轻轻上提一点、往水银槽中加些水银,这些都不会影响到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当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时,玻璃管中内外的水银面的高度差才能发生变化.

    故ABCD都不会影响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即高度差仍然等于760mm.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生对托里拆利实验和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9.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惯性的是(  )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B.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

    C.苹果熟了,从树上落到地面

    D.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将水抖掉

    【考点】惯性.

    【分析】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结合具体实例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是利用运动员的惯性可使人跳得更远,不合题意;

    B、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铅球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合题意;

    C、苹果熟了,从树上落到地面,是由于苹果受到重力的作用,与惯性无关,符合题意;

    D、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将水抖掉,是利用了水的惯性,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有益的惯性我们要利用,有害的惯性我们要防止,平时我们要多注意观察,多思考,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10.如图“闻其声,知其人”,从声学的角度分析,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量              C.音色              D.音调

    【考点】音色.

    【分析】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人说话的音色一般不同.

    【解答】解: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人说话的音色一般不同;

    “闻其声,知其人”,从声学的角度分析,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C.

    【点评】明确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如图所示,把导线ab放在磁场里,闭合开关,发现通电导线ab向右运动,则(  )

    A.对调电源正负极,ab向左运动

    B.调换上下磁极和电源正负极,ab保持静止

    C.调换蹄形磁体上下磁极,ab向右运动

    D.调换开关的两个接线柱,ab向左运动

    【考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在磁场方向不变时,电流方向相反,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相反;电流方向一定时,对调磁极,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相反.

    【解答】解:A、如图所示,若对调电源正负极,即电流的方向改变,所以ab的运动方向相反,即向左运动,故A正确;

    B、调换上下磁极和电源正负极,即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都改变,所以ab仍向右运动,故B错误;

    C、调换蹄形磁体上下磁极,磁场方向改变,故ab向左运动,故C错误;

    D、调换开关的两个接线柱,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都没有改变,所以ab运动方向不变,故仍然向右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通电导体受力方向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判断通电导体的运动方向.

     

    12.下列事例中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饭锅煮饭,内能转化为电能

    B.滚摆上升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电动自行车行驶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手掌心变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分析】注意分析哪种能量增加了,哪种能量减少,因为总是减少的这种能量转化为增加的那种能量.

    【解答】解:A、用电饭锅煮饭,消耗了电能,获得了内能,故是电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

    B、滚摆上升过程中,高度增加,速度减小,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错误;

    C、电动自行车行驶时,消耗电能,获得机械能,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D、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手掌心变热,是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在自然界中,能量转化的现象很多,并且能量的转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用电器都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其它形式的能.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总结归纳.

     

    13.如图所示是高空飞行的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则(  )

    A.以甲战斗机为参照物,乙战斗机是静止的

    B.以乙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C.以加油机为参照物,甲战斗机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A、空中加油过程中,两战斗机和加油机飞行的高度和速度不变,两战斗机和加油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甲战斗机为参照物,乙战斗机是静止的,故A正确;

    B、以乙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和乙战斗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乙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加油机为参照物,甲战斗机和加油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甲战斗机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4.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固              D.先升华后熔化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可根据“白气”的状态和“白气”的形成上入手.

    【解答】解: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上升后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这是中考时常考的一个知识点.

     

    15.如图所示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其中反映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正确的是(已知ρ煤油<ρ水)(  )

    A.              B.              C.              D.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分析】要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使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

    【解答】解:AB、若要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深度相同,密度不同,则应在容器两侧倒入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观察橡皮膜产生的现象.

    AB中液体的深度不同,故不合题意;

    CD、由于水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所以当深度相同时,倒水的一侧产生的压强大,橡皮膜应向右凸出.

    故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考查了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实验中注意怎样控制变量和改变变量.

     

    16.一位同学用20s,从一楼走到三楼,他上楼时的功率可能是(  )

    A.1.5W              B.15W              C.150W              D.1500W

    【考点】功率的计算.

    【分析】先估测人的质量,然后根据G=mg求出重力,再估测一层楼的高度,根据W=Gh求出他上楼时做的功,再由P=求出功率.

    【解答】解:一个学生的质量m=50kg,

    则一个学生的重力:

    G=mg=50kg×10N/kg=500N,

    每一层楼的高度为3m,从一楼走到三楼,

    上升的高度:h=(3﹣1)×3m=6m,

    他上楼时克服重力做的功:

    W=Gh=500N×6m=3000J,

    则他上楼时的功率:

    P===150W,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功率的计算,关键是估测中学生的体重和一层楼的高度,最容易出错的是登上三楼的高度,实际上是两层楼的高度,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7.小红在百米比赛时,前50m用时7s,后50m用时9s,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6.25 m/s;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大于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已知前后两个半段的路程和时间,可以得到总路程和总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

    (2)通过相同的路程,已知运动时间,利用公式v=判断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解:

    全程所用时间是t=t1+t2=7s+9s=16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6.25m/s.

    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相同,前半程的运动时间小于后半程的运动时间,由v=可知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6.25;大于.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计算.通过此题的运算,我们要清楚: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此段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18.如图所示的杠杆(重力和摩擦不计),O点为支点,在中点B处挂一重为100N的物体,为保证杠杆在水平方向静止,在A点处沿 F2 (选填“F1”、“F2”或“F3”)方向施加的力最小,大小为 50 N.

    【考点】杠杆的应用.

    【分析】若在杠杆上A端施加最小的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该力的方向应该垂直杠杆向上,使动力臂最长,即竖直向上;

    知道B是杠杆的中点,则OA=2OB,又知道物重大小,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拉力大小.

    【解答】解:如图所示,为使拉力最小,动力臂要最长,拉力F的方向应该垂直杠杆向上,即沿F2的方向施力,动力臂为OA最长,

    在中点B处挂一重为100N的物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所以F×OA=G×OB,

    则最小拉力:F==100N×=50N.

    故答案为:F2;5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根据动力臂最长时最省力找出动力臂是本题的关键.

     

    19.用丝稠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 正 电.如图所示,用这个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带 正 电.

    【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分析】(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用丝稠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都带正电.

    故答案为:正;正.

    【点评】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掌握电荷间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太阳、月亮、萤火虫,其中 月亮 不是光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是 3×108 m/s;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 传播.

    【考点】光源;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分析】自身发光的物质是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

    【解答】解: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会反射光线,故月亮不是光源;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月亮;3×108;直线.

    【点评】学好物理很重要的一个基础是背诵基本规律、基本常数,例如: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光的反射定律等都学要背诵,并牢记.

     

    21.如图所示木块A重为20N,B重5N,细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此时A、B保持静止状态.则A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5 N,方向向 左 ,当把B换成10N的物体时,木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木块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N.

    【考点】摩擦力的大小.

    【分析】物体A只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受到力一定是平衡力,一对平衡力的特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1)当物体B重为5N时,物体A静止,物体A所受到的摩擦力和物体A向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物体A向右的拉力F=GB=5N,故摩擦力f=F=5N,方向向左;

    (2)当把B换成10N的物体时,木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所受到的摩擦力和物体A向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物体A向右的拉力F=10N,故摩擦力f=F=10N.

    故答案为:5;左;10.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对物体A正确受力分析是关键.

     

    22.有一个电铃,正常工作时电压为6V,电流为0.5A,则电铃正常工作时,1s内电流通过电铃所做的电功为 3 J;现只有一个8V的电源,要使它正常工作,要给它 串 联一个 4 Ω的电阻.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的计算.

    【分析】(1)知道电铃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W=UIt求出1s内电流通过电铃所做的电功;

    (2)电源的电压大于电铃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时,要使电铃正常工作应串联一个电阻分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串联电阻的阻值.

    【解答】解:(1)1s内电流通过电铃所做的电功:

    W=U电铃I电铃t=6V×0.5A×1s=3J;

    (2)电源的电压大于电铃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时,要使电铃正常工作应串联一个电阻分压,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

    UR=U﹣U电铃=8V﹣6V=2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I=可得,串联电阻的阻值:

    R====4Ω.

    故答案为:3;串;4.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公式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三、作图与简答题(共8分)

    23.如图甲所示,是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吊灯对线的拉力为F,请在图乙中画出F的示意图.

    【考点】力的示意图.

    【分析】力的示意图是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表示出来,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解答】解:吊灯对线的拉力的作用点在吊灯与线的接触点上,方向竖直向下,其大小等于线对灯的拉力,过拉力的作用点,沿拉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标明字母F,如图所示:

    【点评】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24.如图所示,是家庭电路中用开关控制电灯的一部分连线,请在图中A、B虚线框内正确接入电灯或开关(电灯用表示,开关用表示).

    【考点】家庭电路的连接.

    【分析】庭电路中,火线首先过保险丝进入开关,然后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和灯泡的螺旋套相连,在更换灯泡时,断开开关,切断火线,操作更安全.

    【解答】解:火线先过开关再入灯泡,然后接入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螺旋套.因此左边方框内应为开关,右边方框内应为灯泡;如下图:

    【点评】知道开关与控制的用电器串联连接,知道开关与电源的火线连接,知道家庭电路的正确连接方法.

     

    25.我们在海边滩涂上漫步时发现:双脚陷入泥泞的泥土时,抬起一只脚,另一只脚反而会陷得更深.请用物理知识解析这种现象.

    【考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从陷得更深可以体现出压强增大,然后从增大压强的办法入手,来分析原因.

    【解答】答:因为抬起一只脚,人对泥沼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根据公式p=可知,人对泥沼的压强增大,所以另一只脚就会陷得更深.

    【点评】从压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压强的增大,从而找到题目的突破口,即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0分)

    2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实验器材:带底座的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铅笔一支、火柴一盒、光屏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三角板一付.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作用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用两支相同蜡烛(A和B)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

    (2)在玻璃板前竖立点燃的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眼镜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 完全重合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叫 等效替代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代替法”).

    (3)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用笔将蜡烛A、B位置的中心连起来,发现连线与玻璃板 垂直 .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用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用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用笔将蜡烛A、B位置的中心连起来,发现连线与玻璃板垂直,这表明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故答案为:(1)位置;大小;(2)完全重合;等效替代法;(3)虚;垂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27.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某小组的实验电路如图1甲所示.

    (1)本实验是根据公式: R= 算出电阻Rx的阻值;

    (2)由两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源两端电压大约是 3 V;

    (3)闭合开关前,应将变阻器滑片放在其最 右 端(选填“左”或“右”),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电表中只有一个电表有示数,初步检查确认:接线完好和两个电表无故障,则损坏的元件应是 电阻Rx (选填“电源”、“电阻Rx”或“变阻器”);

    (4)排出故障后,小芳把多次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得到图1乙中所示的U﹣I图,由图可得电阻Rx= 7.5 Ω.

    (5)由于没有电压表,小红设计了如图2甲所示的电路图,其中电阻R0=20Ω,电流表A1、A2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个电流表指针均偏转了相同的角度,如图2乙所示,则通过电阻Rx′的电流是 1.6 A,Rx′= 5 Ω.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分析】(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Rx=

    (2)电池串联总电压等于两节电池电压之和;

    (3)闭合开关前,应将变阻器滑片放在最大值处;

    电路接线完好,由电路特点和只有一个电表有示数分析判断故障原因;

    (4)由图象读出某次Rx两端电压和电流,由欧姆定律计算其阻值;

    (5)由电路图知,R0和Rx′并联,A1测R0支路电流,A2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两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相同,确定电流表量程,读出示数;

    由并联电路特点求出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0的电压,由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欧姆定律计算Rx′的阻值.

    【解答】解:

    (1)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Rx=

    (2)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且电池串联总电压等于两节电池电压之和.所以由两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源两端电压大约3V;

    (3)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变阻器滑片放在最大阻值处,即最右端;

    由实物图可知,如果电源有故障,电路断路,两个电表都没有示数;

    而接线完好且两个电表无故障,只能是Rx或变阻器断路,但变阻器断路则整个电路断路,两个电表都没有示数;若Rx断路,则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中有示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0,符合题意;

    (4)由图乙知,通过Rx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变化关系为一直线,说明通过Rx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当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为0.4A,

    所以Rx的阻值:Rx===7.5Ω;

    (5)由电路图知,R0和Rx′并联,A1测R0支路电流,A2测干路电流,

    由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知,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而两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相同,

    所以A2使用的是0﹣3A量程,A1使用的是0﹣0.6A量程,由乙图知A2示数为2A,A1示数为0.4A,

    由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知,Ux′=U0=I0R0=0.4A×20Ω=8V,

    由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知:Ix′=I﹣I0=2A﹣0.4A=1.6A,

    所以Rx′===5Ω.

    故答案为:(1)Rx=;(2)3;(3)右;电阻Rx;(4)7.5;(5)1.6;5.

    【点评】本题用伏安法测电阻,考查了实验原理、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注意事项、电路故障的判断、电阻的计算和特殊方法测电阻的应用,都是实验中常考的问题,需掌握好.

     

    28.某同学利用下列方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①选择一粒饱满的花生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发生米下沉到杯底,如图甲,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 小于 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当观察到花生米处于 悬浮 (选填“漂浮”或“悬浮”)状态时(如图乙)停止加盐,此时盐水的密度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花生米的密度.

    ③取出花生米,用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天平的读数为 121 g.

    ④将玻璃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丁,量筒的读数为 55 ml,并用天平测得剩余盐水与杯子的质量为55g.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和密度公式即可算出花生米的密度.

    (2)若实验中加盐过量,可进行的操作是: 向盐水中加水 .

    (3)用此方法测出的花生米的密度偏大,原因是: 花生吸水 .

    【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分析】(1)①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

    ②当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等时,物体在液体中悬浮;

    ③天平的读数: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④进行量筒的读数时,注意量筒的分度值;

    (2)若液体的密度过大,可加水稀释;

    (3)由于花生吸水导致配制的盐水密度偏大.

    【解答】解:(1)①花生米下沉,说明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

    ②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花生米悬浮;

    ③由图丙知,天平的读数为m=100g+20g+1g=121g.

    ④由图丁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的读数为55mL.

    (2)实验中若加盐过量,可再向盐水中加水.

    (3)因为花生吸水,导致配制的盐水密度偏大,所以用此方法测出的花生米的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①小于;②悬浮;③121;④55;

    (2)向盐水中加水;

    (3)花生吸水.

    【点评】此题利用替代法来测量花生米的密度,考查了对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及液体密度的测量,设计新颖,要能够很好的解决,需熟练掌握有关基础知识.

     

    五、计算应用题(共25分)

    29.某品牌家用小汽车行驶100km消耗汽油5kg(相当于7升汽油),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汽油价格为6元/升.求:

    (1)完全燃烧5kg汽油放出的热量;

    (2)汽车行驶100km耗油的费用.

    【考点】燃料的热值.

    【分析】(1)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利用公式Q=mq进行求解;

    (2)已知消耗汽油的体积和单价,可求总费用.

    【解答】解:(1)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Q=mq=5kg×4.6×107J/kg=2.3×108J;

    (2)汽车行驶100km耗油的费用:

    7升×6元/升=42元.

    答:(1)完全燃烧5kg汽油放出的热量为2.3×108J;

    (2)汽车行驶100km耗油的费用是42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热的计算,难度不大.

     

    30.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灯L正常发光时电流为0.5A,其电流随电压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当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电灯L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为1.5A.问:

    (1)电灯L正常发光时电阻是多少?

    (2)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是多少?

    (3)当开关S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3A,电路的总功率是多少?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1)当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电灯L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知道电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根据图象读出其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灯L正常发光时电阻;

    (2)当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

    (3)当开关S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位置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UI求出电路的总功率.

    【解答】解:(1)当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电灯L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电灯正常发光(其正常发光时电流为0.5A),

    所以,由图象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为6V,即电源电压U=6V,

    由I=可得,电灯L正常发光时电阻:

    RL===12Ω;

    (2)当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

    I滑=I﹣IL=1.5A﹣0.5A=1A,

    则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

    R滑===6Ω;

    (3)当开关S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位置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则电路的总功率:

    P=UI′=6V×0.3A=1.8W.

    答:(1)电灯L正常发光时电阻是12Ω;

    (2)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是6Ω;

    (3)当开关S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3A,电路的总功率是1.8W.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31.(10分)(2017•钦州模拟)如图所示,物体重100N,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400cm2(厚度不计),内盛有65cm深的水,用滑轮组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后,容器中水面上升到70cm.现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ρ水=1.0×103kg/m3.求: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物体浸没在水中后,容器底部对水平桌面增加的压强;

    (3)动滑轮的重力.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分析】(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V排=V物,首先求出物体的体积,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2)由△P=求容器底部对水平桌面增加的压强.

    (3)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根据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求出动滑轮的重力.

    【解答】解:(1)物体体积:

    V物=Sh=400cm2×5cm=2000cm3=2×10﹣3m3

    由于浸没时V排=V物=2×10﹣3m3,

    则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3m3=20N.

    (2)放入前,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水的重力之和,放入物体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容器的重力、水的重力与物体对水的压力之和,因此,增加的压力等于物体对水的压力,由于物体对水的压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故△F=F浮=20N,

    增加的压强:△p===500Pa.

    (3)浸没时,由于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

    由η==

    G动=(G﹣F浮)(﹣1)=(100N﹣20N)(﹣1)=20N;

    答:(1)物体浸没在水中后,水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强是500Pa;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20N;

    (3)动滑轮的重是20N.

    【点评】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压强公式的应用、浮力的计算、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使用滑轮组拉力、机械效率的计算,本题关键是明确物体出水前后拉力的计算,属于难题.

     

    相关阅读

    孔乙己人物形象特点分析 讲述了什么故事

    2022-10-19

    自然界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光色素种类有哪些

    2022-10-19

    综合评价招生报考条件 有哪些优势

    2022-10-19

    中括号在数学中的含义 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2022-10-19

    济南最好的职高学校 济南职高学校推荐

    2022-10-19

    应然和实然是什么意思 两者有区别吗

    2022-10-19

    地理地中海气候特点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

    2022-10-19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022-10-19

    济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地址在哪里 怎么去

    2022-10-19

    亟需和急需的区别是什么

    2022-10-19

    综合评价招生是什么意思 报名条件是什么

    2022-10-19

    怎样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2022-10-19

    可见光波长范围是多少 有哪些特性

    2022-10-19

    中考前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有哪些技巧

    2022-10-19

    e,k在数学中代表什么

    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