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棉帽子
B.
塑料盆
C.
不锈钢餐具
D.
玻璃杯
4.(宜宾市中考化学)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闻气体的气味
C.
稀释浓硫酸
D.
5.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
C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加肥皂水搅拌 |
D |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
A.A B.B C.C D.D
6.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盐酸用于除铁锈 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7.三氧化铬(CrO3)常用于金属镀铬.在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2Cr2O7)制造三氧化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r2O7+X═2CrO3+Na2SO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H2S B.H2SO3 C.H2SO4 D.SO2
8.(宜宾市中考化学)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②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③该体系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气 ④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⑤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9.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镁粉
B.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
C.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10.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40℃时,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60℃时,将6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160g不饱和溶液
D.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析出晶体质量较多的是甲
二、(宜宾市中考化学)填空题
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食品安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下列食品因有毒而不能食用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葡萄酿制的酒 B.花生油炒的菜 C.甲醛浸泡的海产品 D.霉变的大米、花生
(2)人们通过食物获取各种营养素.
①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②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 元素.
(3)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①煤、 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
②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
12.(6分)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成分之一,其俗称是 .
(2)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3)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下面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图1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氯化钠是由 (选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由此看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密切相关.
图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生成两种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4分)中国制造业正在持续发展,汽车制造是重庆制造业的一个代表.请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下列汽车组件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填序号).
A.钢铁车架 B.真皮座套 C.玻璃车窗 D.橡胶轮胎
(2)钢铁车壳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空气中的 (填两种物质名称)接触而生锈.
(3)汽车制造需要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来炼铁的化学方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 (填化学式)发生了还原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
14.实验室常用如图1的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宜宾市中考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若改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进 (填“a”或“b”).
(3)小明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过程:
【作出猜想】A.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B.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实验探究】
①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于是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 .
②小明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气体中有HCl |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拓展延伸】
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字母).
四、分析题
15.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碳酸钠 | 12.2 | 21.8 | 39.7 | 53.2 |
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 .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填标号).
16.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某同学通过废铁屑与溶液甲反应,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1)Fe2(SO4)3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Fe2(SO4)3+yFe=zFeSO4,其中x、y、z为化学计量数,z的值为 .
(2)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
(3)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 .
(4)步骤Ⅱ中加入一种可溶性试剂可实现其转化,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该试剂可以是 (填化学式).
(5)步骤Ⅲ回收铜的方法为 .
五、计算题
17.为测定某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进行滴定.现取待测液50.0g,滴定过程如图所示.
(滴定反应为:AgNO3+HCl=AgCl↓+HNO3,A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计算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
(1)Ag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计算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宜宾市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西瓜榨汁 C.铁丝弯曲 D.酒精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丝弯曲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中子数,故选项错误.
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故选项正确.
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及灵活应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3.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纯棉帽子
B.
塑料盆
C.
不锈钢餐具
D.
玻璃杯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
A、纯棉帽子是用纯棉织成的,纯棉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塑料盆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C、不锈钢餐具是用铁的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玻璃杯具是用玻璃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闻气体的气味
C.
稀释浓硫酸
D.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分析.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要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子闻气味解答;
C、根据稀释浓硫酸必须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分析.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基本操作要领分析
【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试管要紧靠试剂瓶口倾倒,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故A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要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子闻气味,故B正确;
C、稀释浓硫酸必须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操作将水加入浓硫酸中故操作不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取用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处,试管要与桌面呈45°角,要先预热再固定加热,D中操作都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5.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
C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加肥皂水搅拌 |
D |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硬水与软水;盐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A、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时,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程中除去了碳酸钠,带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钙,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入适量稀盐酸时,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蒸发能够得到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时,没在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没在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6.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盐酸用于除铁锈 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解答.
【解答】解: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升华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故B正确;
C、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酸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了铁能与氧气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应用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7.(宜宾市中考化学)三氧化铬(CrO3)常用于金属镀铬.在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2Cr2O7)制造三氧化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r2O7+X═2CrO3+Na2SO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H2S B.H2SO3 C.H2SO4 D.SO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r2O7+X═2CrO3+Na2SO4+H2O,生成物中Cr、O、Na、S、H原子个数分别为2、11•、2、1、2,反应物中Na、Cr、O原子个数分别为2、2、7,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X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每个X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SO4.由以上分析可知:
A、X的化学式不是H2S,故A错误;
B、X的化学式不是H2SO3,故B错误;
C、X的化学式应是H2SO4,故C正确;
D、X的化学式不是SO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解题的关键.
8.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②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③该体系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气 ④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⑤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认真细、致观察循环体系,理清图示中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其中的变化过程.上图中的关键步骤是以水通电分解得到的氢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等能源.
【解答】解:①由图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可知,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②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不一定是二氧化锰;③由图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可知,该体系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④二氧化碳和水能源丰富,此项技术若能成功,可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⑤由图示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有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属于混合物.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信息给予的形式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相关问题.二氧化碳虽然能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因为二氧化碳在工业、农业等多方面应用广泛.
9.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镁粉
B.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
C.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溶液的稀释.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同时镁溶解分析;
B、根据向酸性溶液中加入水时,溶液的PH升高,直到接近7分析;
C、根据氢元素的质量守恒来进行判断;
D、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逐渐减少,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A、稀盐酸与镁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镁参加反应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反应停止时溶液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B、向一定量的盐酸中加入水,溶液的pH应该是由小于7逐渐接近7;故错误;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由于镁粉和锌粉是足量的,所以产生氢气质量应该相等,故错误.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的质量会逐渐减小直至为0,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物质的反应情况来判断图示是否正确,要求能够正确分析图中的变化,利用所学物质反应情况来找出对应的关系.
10.(宜宾市中考化学)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40℃时,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60℃时,将6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160g不饱和溶液
D.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析出晶体质量较多的是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进行有关的分析与计算,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③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确定将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多少.
【解答】解:A、由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A说法错误;
B、40℃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饱和溶液无法比较.故B说法错误;
C、由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6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将6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160g饱和溶液.故C说法错误;
D、由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的大.所以,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析出晶体质量较多的是甲.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
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食品安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下列食品因有毒而不能食用的是 CD (填字母序号).
A.葡萄酿制的酒 B.花生油炒的菜 C.甲醛浸泡的海产品 D.霉变的大米、花生
(2)人们通过食物获取各种营养素.
①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②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 钙 元素.
(3)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①煤、 石油 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
②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1)A、从葡萄酒可以适量饮用去分析解答;
B、从花生油是植物油可以食用去分析解答;
C、从甲醛能和蛋白质反应,使蛋白质分解,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去分析解答;
D、从霉变的大米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能损坏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症状去分析解答;
(2)①从牛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去分析解答;
②从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去分析解答;
(3)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去分析解答;
②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利用率更高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1)A、葡萄酒可以适量饮用,故A正确;
B、花生油是植物油可以食用,故B正确;
C、由于甲醛能和蛋白质反应,使蛋白质分解,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故C错误;
D、霉变的大米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能损坏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症状;故D错误;
故答案为:CD;
(2)①A、米饭含有营养素为糖类;故A错误;
B、西红柿主要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故B错误;
C、牛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②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故答案为:钙;
(3)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答案为:石油;
②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利用率更高;故答案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点评】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2.(宜宾市中考化学)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成分之一,其俗称是 小苏打 .
(2)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
(3)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下面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图1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氯化钠是由 离子 (选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由此看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最外层电子数 密切相关.
图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4)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生成两种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N32Na+3N2↑ .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碳酸氢钠的俗名是小苏打进行解答;
(2)根据化合价规则,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得某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解答;
(3)根据图1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以及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进行解答;
(4)根据叠氮化钠(NaN3)撞击生成钠和氮气进行解答.
【解答】解:(1)碳酸氢钠的俗名是小苏打;
(2)根据化合价规则,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3)①根据图1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②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盐酸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4)叠氮化钠(NaN3)撞击生成钠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32Na+3N2↑.
故答案为:
(1)小苏打;(2)+1;(3)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复分解反应;(4)2NaN32Na+3N2↑.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
13.中国制造业正在持续发展,汽车制造是重庆制造业的一个代表.请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下列汽车组件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D (填序号).
A.钢铁车架 B.真皮座套 C.玻璃车窗 D.橡胶轮胎
(2)钢铁车壳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空气中的 水和氧气 (填两种物质名称)接触而生锈.
(3)汽车制造需要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来炼铁的化学方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该反应中 Fe2O3 (填化学式)发生了还原反应.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钢铁车架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真皮座套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玻璃车窗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而橡胶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故填:D.
(2)钢铁车壳表面喷漆可有效防止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而生锈,故填:水和氧气.
(3)氧化铁与一氧化碳来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该反应中氧化铁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故填:Fe2O3+3CO2Fe+3CO2;Fe2O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材料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三.实验探究题
14.实验室常用如图1的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酒精灯 .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C (填字母序号).若改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进 b (填“a”或“b”).
(3)小明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过程:
【作出猜想】(宜宾市中考化学)A.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B.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实验探究】
①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于是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 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②小明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气体中有HCl |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拓展延伸】
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BHEC (填字母).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若改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b端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要证明HCl气体存在的方法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G装置中,有气泡冒出,证明气体中有HCl;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HEC.
【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若改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b端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C;b;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要证明HCl气体存在的方法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G装置中,有气泡冒出,证明气体中有HCl;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HEC;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①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G装置中;有气泡冒出;BHEC;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除杂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四、分析题
15.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碳酸钠 | 12.2 | 21.8 | 39.7 | 53.2 |
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6 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饱和溶液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3.1%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 碳酸钠饱和溶液 .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 .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AC (填标号).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表格中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来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反应过程来分析.
【解答】解:(1)由表格可知,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故填:36.6;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溶解碳酸钠21.8g,此时加入30g不能完全溶解,形成了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39.7g,完全溶解了,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1%;故填:增大;饱和溶液;23.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该温度下,溶解度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小,故填:碳酸钠饱和溶液;
(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铜与稀盐酸不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的质量增加,当铁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改变;随着铁的反应,金属混合物的质量不断减小,当铁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是铜.故填:Fe+2HCl=FeCl2+H2↑;A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有关溶液的计算,还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难度不大.
16.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某同学通过废铁屑与溶液甲反应,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1)Fe2(SO4)3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Fe2(SO4)3+yFe=zFeSO4,其中x、y、z为化学计量数,z的值为 3 .
(2)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
(3)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 铁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和铁会生成硫酸亚铁 .
(4)步骤Ⅱ中加入一种可溶性试剂可实现其转化,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该试剂可以是 Na2CO3 (填化学式).
(5)步骤Ⅲ回收铜的方法为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2)根据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3)根据铁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铁会生成硫酸亚铁进行分析;
(4)根据碳酸亚铁是沉淀,硫酸亚铁经过步骤Ⅱ生成了碳酸亚铁,所以该试剂可以是碳酸钠进行分析;
(5)(宜宾市中考化学)根据不溶物中含有置换出的铜和反应剩余的铁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xFe2(SO4)3+yFe=zFeSO4可知,依据化合价的升降,将方程式配平,所以Fe2(SO4)3+2Fe=3FeSO4,z的值为3;
(2)溶液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铜和加入的铁屑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3)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铁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和铁会生成硫酸亚铁;
(3)碳酸亚铁是沉淀,硫酸亚铁经过步骤Ⅱ生成了碳酸亚铁,所以该试剂可以是碳酸钠;
(4)通过推导可知,不溶物中含有置换出的铜和反应剩余的铁,所以步骤Ⅲ回收铜的方法为: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1)3;
(2)Fe+CuSO4=Cu+FeSO4;
(3)铁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和铁会生成硫酸亚铁;
(4)Na2CO3;
(5)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五、计算题
17.为测定某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进行滴定.现取待测液50.0g,滴定过程如图所示.
(滴定反应为:AgNO3+HCl=AgCl↓+HNO3,A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计算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
(1)Ag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0 ;
(2)计算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化学计算;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观察图象可知,沉淀的质量的最大值是2.87克,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代入沉淀的质量计算出硝酸银的质量和生成硝酸的质量,最后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AgNO3的相对分子质量=108+14+16×3=170;
(2)根据图象可知,当加入10克稀盐酸溶液时,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2.87克),
设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是X,生成硝酸质量为y;
AgNO3+HCl=AgCl↓+HNO3
170 143.5 63
x 2.87g y
x=3.4g
y=1.26g
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6.8%;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2%;
故答案为:(1)170;
(2)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8%.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2%.
【点评】学会分析图象并从图象中得到信息的方法,一般观察图象的转折点;计算时注意计算格式和规范性.
第27页(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