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网绵阳中考地区

请选择

    返回
    初三网 > 绵阳中考 > 绵阳中考试题 > 绵阳物理试题 > 正文

    2018绵阳市中考物理冲刺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文/赵妍妍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绵阳市中考物理冲刺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声音

    C.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生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

    D.声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2.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B.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4.关于水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沸腾水的温度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B.无论什么条件下,水沸腾的温度一定是100℃

    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

    5.通过加热,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非晶体

    B.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

    C.t=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6min﹣12min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6.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7.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能矫正远视眼,是因为其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B.日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

    D.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8.(绵阳市中考物理)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9.如图所示,表示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是(  )

    A.              B.              C.              D.

    10.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1.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是利用了凸透镜来矫正

    B.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照相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内的位置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2.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①用水银制成的水银温度计;②用泡沫塑料作为救生衣材料;③用塑料制造插座和开关的外壳;④用盐水进行农业选种.其中,运用了密度性质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有一体积为2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kg/m3

    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小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kg/m3

    14.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

    A.v甲=10m/s   v乙=4m/s    s=16m

    B.v甲=100m/s    v乙=48M/s   s=8m

    C.v甲=1m/s    v乙=3m/s   s=16m

    D.v甲=1m/s   v乙=3m/s    s=8m

    15.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二、填空题(共11小题,满分26分)

    16.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  .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  m.

    17.超声导盲仪是利用了  原理来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以帮助盲人出行.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

    18.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  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  减弱噪声.

    19.小芳站在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当她走近平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0.如图所示,一位小朋友正在世博园内的风扇下“纳凉”.这种风扇能喷射大小为微米级(1微米=  米)的水雾,这些水雾在  时  热量,使人达到“纳凉”的目的.

    21.人们把红、  、  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如图所示,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阴影部分),可以形成  .

    22.(绵阳市中考物理)人的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  透镜.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面,应该利用  透镜矫正.

    23.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是  反射.由于光线照射到人的脸、衣服等上面产生  反射,所以老师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同学们(选填“镜面”或“漫”).

    24.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  比木头大,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将一质量是500g的不规则金属块放入一个装满水的水杯,金属块沉底后从杯中共溢出200g的水,此金属块的体积是  m3.密度是  kg/m3.

    26.投影仪能将文字和图象等信息投射到屏上,其镜头相当于一个  ,屏上出现的文字相对于投影仪内部发光元件产生的“文字”是一个  立放大的像.若需让屏上的文字变大,应将镜头适当  (选填“靠近”或“远离”)发光元件.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满分26分)

    27.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28.水下有一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空气中对应的两条折射光线.

    29.如图所示,请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

    30.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填“A”“B”“C”或“D”).

    3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1

    30

    15

    2

    20

    20

    3

    15

    30

    4

    5

    /

    (1)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第3次实验时所成的像的特点是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的  像(“实”或“虚”).

    (3)第4次实验时所成的像的特点是正立、  的虚像.

    (4)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  透镜,将光屏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生活中  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32.小物块从某一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1)物块前3s的平均速度为  cm/s,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cm/s.

    (2)物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3.张胜同学到楚王墓景区游玩,在景区他捡到一个形状不规则、不溶于水的物体,在实验室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1)他将该物体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物体下沉至杯底,如图(甲),说明该物体的密度   水的密度,物体对杯底的压力  物体的重力(以上两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张胜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待测到物体悬浮,随即停止加盐,如图(乙);

    (3)张胜取出待测物体,用调好的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天平的读数为  g;

    (4)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丁),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  mL;

    (5)事先张胜用天平测出了空玻璃杯的质量为63.8g,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到待测物体的密度为  kg/m3.

     

    四、(绵阳市中考物理)计算与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8分)

    34.李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李明同学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3)李明同学一人骑车路段和他与同学两人骑车路段比较哪段路程骑的更快?

    35.建筑工地要用500m3的沙石,现取这种沙石1×10﹣3m3,测得其质量为2.6kg,则这种沙石的密度为  kg/m3,若用载重4t的卡车运送,需运送  车.

     

    绵阳市中考物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声音

    C.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生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

    D.声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由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定义可知,它们都不是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波;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人类能听到的和听不到的声都是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都听不到,也属于声音,故B错误;

    C、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生体发声时的响度和发声体的距离有关.故C错误;

    D、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

    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

    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B.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1)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2)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3)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A错误;

    B、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故B正确;

    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4.关于水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沸腾水的温度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B.无论什么条件下,水沸腾的温度一定是100℃

    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解答】解:

    A、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酒精的沸点为78℃,故测沸腾水的温度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故A错误;

    B、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变化而变化,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故B错误;

    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故C正确;

    D、水温达到沸点,并且能够继续从外界吸热,水才可以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5.(绵阳市中考物理)通过加热,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非晶体

    B.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

    C.t=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6min﹣12min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温度不升高,但内能增加,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

    (2)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

    【解答】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此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B、AB段吸热升温,到熔点吸热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B错误;

    C、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因此t0时刻物体温度为零,但其分子仍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具有内能,故C错误;

    D、6到12min这段时间,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需不断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1)分析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甲车的运动状态;

    (3)根据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

    (4)根据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比较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

    B、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小车通过的路程不变,说明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7.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能矫正远视眼,是因为其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B.日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

    D.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考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A、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弱,本来应该成在视网膜上的像结果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

    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就需要戴一个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加以矫正.

    B、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有光线或反射光线射入人的眼睛.

    D、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解答】解:A、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弱,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所以需要戴一个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加以矫正.故A正确;

    B、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有光源或反射光线射入人的眼睛.眼睛不是光源,不会发光,故C错误;

    D、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错误.

    故选A.

     

    8.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中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能中目标,故B符合题意;

    C、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绵阳市中考物理)如图所示,表示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是(  )

    A.              B.              C.              D.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A、由图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正确.

    C、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图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同侧,故C错误;

    D、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同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故D错误.

    故选B.

     

    10.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然后可知其焦距;

    (2)根据图中表示的焦距与物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解答】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30cm﹣20cm=10cm,故本选项错误;

    B、图乙中,物距u=15cm,像距v=30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本选项错误;

    D、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11.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是利用了凸透镜来矫正

    B.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照相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内的位置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考点】生活中的透镜.

    【分析】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经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正是照相机的原理.

    C、当物体在焦距以内时,经过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利用此原理.

    D、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解答】(绵阳市中考物理)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即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说法错误;

    B、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被照者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说法错误;

    C、利用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说法错误;

    D、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成倒立的放大的虚像.说法正确;

    故选D.

     

    12.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①用水银制成的水银温度计;②用泡沫塑料作为救生衣材料;③用塑料制造插座和开关的外壳;④用盐水进行农业选种.其中,运用了密度性质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分析】①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泡沫塑料的密度比较小,相同体积时,质量比较小,重力比较小.

    ③电源插座的外壳是由塑料制成的,是因为塑料是绝缘体.

    ④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漂浮.

    【解答】解:①常见的水银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不符合题意.

    ②泡沫塑料的密度比较小,相同体积时,泡沫制成的救生衣质量小,重力小,使有效利用的浮力增大.符合题意.

    ③塑料是绝缘体,所以用塑料做电源插座和开关的外壳.不符合题意.

    ④调节盐水的密度,饱满的种子密度大于盐水密度而下沉,不饱满的种子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而漂浮,达到选种的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C.

     

    13.有一体积为2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kg/m3

    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小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kg/m3

    【考点】天平的使用;质量及其特性;密度的计算.

    【分析】(1)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坐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

    (3)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解:

    A、用天平测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应放在右盘,故A错误;

    B、此固体的密度ρ===8g/cm3=8×103kg/m3,故B正确;

    C、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会不变,故C错误.

    D、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4.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

    A.v甲=10m/s   v乙=4m/s    s=16m

    B.v甲=100m/s    v乙=48M/s   s=8m

    C.v甲=1m/s    v乙=3m/s   s=16m

    D.v甲=1m/s   v乙=3m/s    s=8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v=求出两车的速度;

    (2)从图象上找出当时间为4s时,甲、乙车对应的纵坐标﹣﹣路程是多少,因为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所以两者之差即为P、Q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

    (1)根据图象可知,当t=4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4m,乙通过的路程为12m;

    甲的速度:v甲===1m/s;

    乙的速度:v乙===3m/s;

    (2)由图象读出经过4s时,甲行驶的路程s甲=4m,乙行驶的路程s乙=12m,所以P、Q间的距离为s=s乙﹣s甲=12m﹣4m=8m.

    故选D.

     

    15.(绵阳市中考物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分析】测固体的密度用到的器材是天平和量筒,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V,用公式ρ=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解答】解:测固体石块的密度的基本方法是: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将石块放入量筒浸没水中,读出水面体积值为V2,则石块的密度为ρ=

    因此上述步骤有用的为A、C、D,测量量筒的质量是没有必要的,B无用.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1小题,满分26分)

    16.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 静止的 .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 3000 m.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首先要确立题中的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物体运动,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

    知道速度和时间,根据v=求出小萌家距离学校的距离.

    【解答】解:

    小萌同学正在骑自行车去上学,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同学相对于与自行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小萌相对于自行车是静止的;

    10min=600s

    根据v=可知,

    小萌家距离学校的距离s=vt=5m/s×600s=3000m.

    故答案为:静止的;3000.

     

    17.超声导盲仪是利用了 回声定位 原理来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以帮助盲人出行.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能量 .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声与能量.

    【分析】(1)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通常称为回声;其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2)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

    (1)超声导盲仪是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与蝙蝠的定位原理相同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回声定位;能量

     

    18.(绵阳市中考物理)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处;传播途中.

     

    19.小芳站在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4 m;当她走近平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像是虚像.

    【解答】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2m处,则人像离镜子也是2m远,像与人相距2m+2m=4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人逐渐靠近平面镜时,视觉上感觉像在变大,但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变.所以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4;不变.

     

    20.如图所示,一位小朋友正在世博园内的风扇下“纳凉”.这种风扇能喷射大小为微米级(1微米= 10﹣6 米)的水雾,这些水雾在 蒸发 时 吸收 热量,使人达到“纳凉”的目的.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1)1微米=10﹣6米;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加热蒸发,可以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3)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汽化要吸热.

    【解答】解:1微米=10﹣6米.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蒸发要从周围物体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

    故答案为:10﹣6;蒸发;吸收.

     

    21.人们把红、 绿 、 蓝 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如图所示,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阴影部分),可以形成 白光 .

    【考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分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合成白光.

    【解答】解: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合成白光.故图中阴影部分应标白光.

    故答案为:绿;蓝;白光.

     

    22.人的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 凸 透镜.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前 面,应该利用 凹 透镜矫正.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人的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人的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

    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可以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凸;前;凹.

     

    23.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是 镜面 反射.由于光线照射到人的脸、衣服等上面产生 漫 反射,所以老师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同学们(选填“镜面”或“漫”).

    【考点】镜面反射;漫反射.

    【分析】一束平行光射到光滑物体表面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就叫做镜面反射;

    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解答】解: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这是镜面反射;

    由于人的脸、衣服表面比较粗糙,光线照射到人的脸、衣服等上面产生漫反射,从而使老师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同学们.

    故答案为:镜面;漫.

     

    24.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 密度 比木头大,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分析】(1)“铁比木头重”是指:相同体积的铁比木头重,也就是说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大;

    (2)水结冰具有热缩冷胀的反常膨胀现象;由公式ρ=可得密度变化.

    【解答】解:

    (1)因为铁和木头的质量以及体积都不确定,但相同体积的铁比木头的质量大,所以“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2)水结冰时,状态发生变化,虽然质量不变,但体积增大,所以会出现冬天室外的水缸被“冻破”的现象;

    质量不变,体积增大,由ρ=知,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密度;变大;变小.

     

    25.将一质量是500g的不规则金属块放入一个装满水的水杯,金属块沉底后从杯中共溢出200g的水,此金属块的体积是 200 m3.密度是 2.5×103 kg/m3.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金属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属块的体积,又知道金属块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解答】解:因金属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所以,由ρ=可得,金属块的体积:

    V=V溢水===200cm3,

    则金属块的密度:

    ρ===2.5g/cm3=2.5×103kg/m3.

    故答案为:200;2.5×103.

     

    26.投影仪能将文字和图象等信息投射到屏上,其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屏上出现的文字相对于投影仪内部发光元件产生的“文字”是一个 倒 立放大的像.若需让屏上的文字变大,应将镜头适当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发光元件.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要解决此题,要掌握投影仪的构造,同时要掌握其作用.

    同时要掌握投影仪的制作原理: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要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

    【解答】解:投影仪中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仪能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若要让屏幕上的文字一些,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可知将投影仪镜头靠近发光元件.

    故答案为:凸透镜;倒;靠近.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满分26分)

    27.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2.50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 cm.

    【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4.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4.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0.1cm;

    (2)末端刻度值为6.50cm,物体长度为6.50cm﹣4.00cm=2.50cm.

    故答案为:2.50; 0.1.

     

    28.(绵阳市中考物理)水下有一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空气中对应的两条折射光线.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垂直射入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据此画出图.

    【解答】解: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其中的一条折射光线;

    根据光线垂直射入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画出另一条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9.如图所示,请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仔细观察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解答】解:

    对于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对于凹透镜,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30.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89 ℃;

    (2)当观察到 温度计度数不变 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继续吸热 ;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A  (填“A”“B”“C”或“D”).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是示数,再进行读数;

    (2)水沸腾前和沸腾时都会从水底冒出气泡,但一种缓慢、一种剧烈,且在温度和形态变化上也有不同.

    (3)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对各个图象注意分析即可.

    【解答】解:(1)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89℃.

    (2)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温度不再升高,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

    (3)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收热量,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

    (4)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如图A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沸点以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图A所示的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B是晶体熔化图象,C图是晶体凝固图象,D图表示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故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89;(2)温度计度数不变;(3)继续吸热;(4)A.

     

    3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1

    30

    15

    2

    20

    20

    3

    15

    30

    4

    5

    /

    (1)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

    (2)第3次实验时所成的像的特点是 倒立 (“倒立”或“正立”)、 放大 (“放大”或“缩小”)的 实 像(“实”或“虚”).

    (3)第4次实验时所成的像的特点是正立、 放大 的虚像.

    (4)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 靠近 透镜,将光屏 远离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生活中 投影仪 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由表格数据根据u=2f时的成像特点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2)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距小于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4)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由此分析解答像要变大时蜡烛和光屏的移动;

    【解答】解:(1)由表格第2次实验数据可知,u=v=20cm,满足u=2f成倒立、等大实像,所以f=10cm,

    (2)有第三次实验可知,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由表格第4次数据,u′=5cm<f,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所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4)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故答案为:(1)10;(2)倒立;放大;实;(3)放大;(4)靠近;远离;投影仪.

     

    32.小物块从某一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1)物块前3s的平均速度为 12.00 cm/s,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20.00 cm/s.

    (2)物块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从表格中得出物块对应的时间和路程,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

    (2)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

    【解答】解:(1)物块前3s的平均速度:v===12.00cm/s;

    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20.00cm/s.

    (2)由计算知,物块的前后速度不同,所以物块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

    (1)12.00;20.00;

    (2)变速;

     

    33.张胜同学到楚王墓景区游玩,在景区他捡到一个形状不规则、不溶于水的物体,在实验室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1)他将该物体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物体下沉至杯底,如图(甲),说明该物体的密度 大于  水的密度,物体对杯底的压力 小于 物体的重力(以上两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张胜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待测到物体悬浮,随即停止加盐,如图(乙);

    (3)张胜取出待测物体,用调好的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天平的读数为 121 g;

    (4)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丁),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 55 mL;

    (5)事先张胜用天平测出了空玻璃杯的质量为63.8g,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到待测物体的密度为 1.04×103 kg/m3.

    【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分析】(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下沉时密度大于液体;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和支持力;

    (3)天平的读数: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4)进行量筒的读数时,注意量筒的分度值;

    (5)先计算出量筒中盐水的密度,再根据密度公式ρ=计算出盐水的密度;物体悬浮,其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

    【解答】解:

    (1)物体在水中下沉,说明此时物体密度大于水;

    物体沉在水底时,受到浮力的作用,所以对底部的压力小于重力;

    (3)由图丙知,天平的读数为m=100g+20g+1g=121g.

    (4)由图丁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的读数为55mL=55cm3.

    (5)盐水的质量m=121g﹣63.8g=57.2g,

    盐水的密度ρ===1.04g/cm3=1.04×103kg/m3.

    因为物体在盐水中悬浮,所以物体的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为1.04×103kg/m3.

    故答案为:

    (1)大于;小于;(3)121;(4)55;(5)1.04×103.

     

    四、计算与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8分)

    34.李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李明同学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3)李明同学一人骑车路段和他与同学两人骑车路段比较哪段路程骑的更快?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已知路程与时间,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平均速度.

    (2)求出全程的路程与需要的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3)求出他与同学两人骑车路段的速度大小,与李明同学一人骑车路段的速度比较可得.

    【解答】解:(1)李明同学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v1===6m/s;

    (2)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v===5m/s;

    (3)李明同学一人骑车路段的速度:v1=6m/s;

    他与同学两人骑车路段的速度:

    v2===5m/s,

    比较可知,v1>v2,所以李明同学一人骑车路段骑的更快.

    答:(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m/s;

    (2)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

    (3)李明同学一人骑车路段骑的更快.

     

    35.建筑工地要用500m3的沙石,现取这种沙石1×10﹣3m3,测得其质量为2.6kg,则这种沙石的密度为 2.6×103 kg/m3,若用载重4t的卡车运送,需运送 325 车.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已知这种沙石的体积和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求得其密度,已知沙石的体积可求得其总质量,根据卡车运载质量和砂石质量,可以得到需要运载的次数.

    【解答】解:这种沙石的密度ρ===2.6×103kg/m3,

    由ρ=可得,沙石的总质量m总=ρV总=2.6×103kg/m3×500m3=1.3×106kg=1300t,

    则需运的车数为:n===325(车).

    故答案为:2.6×103;325.

    第4页(共24页)

     

    相关阅读

    孔乙己人物形象特点分析 讲述了什么故事

    2022-10-19

    自然界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光色素种类有哪些

    2022-10-19

    综合评价招生报考条件 有哪些优势

    2022-10-19

    中括号在数学中的含义 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2022-10-19

    济南最好的职高学校 济南职高学校推荐

    2022-10-19

    应然和实然是什么意思 两者有区别吗

    2022-10-19

    地理地中海气候特点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

    2022-10-19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022-10-19

    济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地址在哪里 怎么去

    2022-10-19

    亟需和急需的区别是什么

    2022-10-19

    综合评价招生是什么意思 报名条件是什么

    2022-10-19

    怎样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2022-10-19

    可见光波长范围是多少 有哪些特性

    2022-10-19

    中考前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有哪些技巧

    2022-10-19

    e,k在数学中代表什么

    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