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当孩子需要提高语文成绩时,不妨多买一些绘本故事送给孩子,陪孩子亲子共读;玩玩查字典、成语接龙、组词、讲故事的游戏,也能让孩子发散思维。当孩子需要提高数学成绩时,不妨先跟孩子复习课本知识,再从作业里挑出问题给孩子做,把作业当作辅导工具。总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不对学习喊累。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学习问题,爸爸妈妈应该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一起找到适合的方法,陪同孩子一起进步。
制定合理的目标
结合孩子的现状,制定稍微高一点的目标。比如孩子时常考50分,那么鼓励孩子下一次争取考到60分。当孩子达到标后,爸妈应该毫不吝啬地表扬孩子所付出的努力,才能得到这个好的成果。切忌设定太高的目标,反而让孩子感到吃力。
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爸妈应当提供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孩子学习时关掉电视,不制造噪音,有时候让孩子跟同学或邻居小朋友坐在一起写作业也是不错的方法。因为良好的学习氛围会让孩子们变得认真。
1、孩子的限制性信息太多
家长经常对孩子用"不"字。比如:不能,不行,不许、不可以、不应该等命令语言。这些带"不"字的命令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孩子也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不想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他们需要被尊重。
2、家长过分介入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学习不好也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现在的家长由于担心孩子学习不好会影响将来的出路,总是对孩子学习的事过度地关心。时间久了,孩子觉得学习是家长的事,跟自己好像没有多大关系。
3、对学习只问分数
有的家长只将孩子考试分数的高低当做学习好坏的衡量标准,功利性太强,这会使孩子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只注重别人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孩子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事。